资源简介 二、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2)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3)学习自主设计表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播放凭借速度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比赛视频,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定义及计算、速度的测量2.难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动物世界》猎豹追捕羚羊提问:猎豹追上羚羊是因为什么?讲授新课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活动5.4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3、这2种方法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4、如果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二、速度及计算1、速度单位时间可以是1s,1h,1min,1天等等。其实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2、速度的计算强调解答物理计算题格式要求“已知”、“求”、“解”、“答”教师示范例1.提出如何比较猎豹与羚羊的速度?3、了解常见的速度4、介绍测量速度的仪器或仪表三、速度的测量测量时遇到哪些问题?测量时要注意哪些?播放视频:用速度为国争光的人。课堂反馈见“《速度》导学案”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猜一猜:哪一个纸锥下落快?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议一议:你是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的?学生归纳:1、相同路程比时间2、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学生讨论:用路程/时间,比值大,运动快。学生自学:1、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2、定义: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4、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cm/s学生完成例2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再比较。学生讨论后进行测量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每次要让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体验并归纳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学会复合单位的换算。引出速度的测量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及所需器材的使用方法。教学反思:我以豹和蜗牛运动的视频导入新课,给学生非常鲜明的视觉冲突,马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环节教学中,我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和反思。对于km/h和m/s的单位换算学生很容易出错,我用物理意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推算,帮助他们理解。最后用奥运健儿夺冠的视频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的不足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对学生的当堂反馈进行点评和分析,我仔细思考了全课过程,觉得可以把速度例题的讲解简化一些,基于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方法已经熟悉,只需根据物理的特点用一个例题在课堂上强调计算题书写的格式和规范性。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