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第1、2课时) 教材 解读 目标 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重点 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难点 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学情 教学 准备 PPT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1、太阳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又是怎样的? 18 世纪,天文学家在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特点。 讲述: 太阳系的特点 ① 同向性: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② 近圆性:行星绕太阳公转轨迹基本上是圆形或椭圆形。 ③ 共面性: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思考与讨论:这些特点可能告诉我们是什么? 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 太阳系的形成 (一)、“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1、学说观点: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它的直径大多可达十几光年。 2、形成过程推理: ①原始的太阳星云是一个扁平的、自转的气体尘埃圆盘。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② 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盘状星云阶段)。 转盘内的元素通过衰变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圆盘深处。 ③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离中心几个天文单位之内的内盘,温度高达2000℃以上。尘埃粒子蒸发了,以至于内盘完全是气体。 ④ 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顆顆行星及卫星。 圆盘中心的气体崩塌收缩形成太阳。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3、星云学说推论的重要依据: ①只有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形成于同一个旋转的星云云盘,太阳的自转方向和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方向才会一致; ②形成太阳系的行星的物质来源于同一个扁平的星云云盘,才导致太阳系的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 活动:把准备好的沙子分成三堆,分别制作太阳系形成三个阶段的模型: 1、圆盘状星云阶段。 2、早期太阳形成阶段。 3、行星形成阶段。 思考与讨论: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哪些学说? (二)、“灾变说” 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 (如另一颗恒星接近太阳或与太阳相撞)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思考与讨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由星云形成的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对于太阳这样低质量的恒星,成年期能延续100亿年。 3、恒星的演化 1.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气体而构成的。 恒星的演化就是一颗恒星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读图:恒星是如何演化的? 2.恒星的演化历程 3.恒星寿命与质量的关系 4.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态各异 红巨星,红色,直径比太阳大10-100倍,亮度比太阳大得多 埃利斯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有一颗密度很大、体积和亮度很小的白矮星。 思考:白矮星在哪里?为什么看不到? 黑洞的密度比白矮星大得多,在它的附近所有物质都会被吸进去。这是黑洞的想象图。 思考与讨论:黑洞是个空洞吗?你能想象它看不见的原因吗?它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诞生,这是超红巨星爆炸前后的照片,星体核心(箭头指处)密度非常大。 根据对红巨星和白矮星的研究,科学家描绘出了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 5.太阳一生的演化 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核聚变而产生的,太阳的内部在不断地消耗氢。 图中从1至6,太阳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进入成年阶段的太阳大约可以维持100亿年的稳定状态。 思考:太阳的演化经历哪些阶段? 了解了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对宇宙有了什么新认识? 宇宙是有规律地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也像恒星一样,也有诞生,成长,死亡的时候。 6.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一生 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的演化理论。 阅读:中 子 星 中子星,又名波霎。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8 倍太阳质量时,它就有可能变为中子星,而质量小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中子星并不是恒星的最终状态,它还会进一步演化为不发光的黑矮星。 中子星小得出奇,典型的中子星直径只有20千米,但密度大得惊人,1厘米3达到1亿吨甚至达到几十亿吨,且由于巨大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引力,就连光线都是呈抛物线挣脱。 脉冲星的中心压力可达到1×1028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力强3×1021倍,比太阳中心强3×1016倍。压力如此之大,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与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仅由中子组成,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关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由星系爆炸形成的 B.太阳系是由星系分离出来的 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D.太阳系是由多块星云收缩,形成太阳和八大行星 2、太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变成--------(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黑洞 3、恒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会-----------( ) A.变成黑洞 B.变成中子星 C.变成白矮星 D.不同质量的恒星最后的演化结果不同 4、根据科学家预测,大恒星的演变过程为( ) A.大恒星—红巨星—中子星—黑洞 B.大恒星—超新星—超红巨星—中子星、黑洞 C.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D.大恒星—中子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5、早在1965年,科学家们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万光年的恒星,命名为“天鹅座X?1”。根据计算,该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30倍,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它所发出的任何光线。你认为该恒星应该已经演变成了---( ) A. 白矮星 B. 超新星 C. 中子星 D. 黑洞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第1、2课时) 板书 设计 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第1、2课时)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