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期周次课时/课题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1课时)教材解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病毒的结构。2.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预防。3.了解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微生物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重点病毒的结构,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难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情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来自细菌及病毒的威胁一、引入:1、视频引入:传染病的介绍2、思考:流感等传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讲述:来自细菌的威胁细菌的形态:1.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个体很小。细菌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叫原核生物3、细菌的危害①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②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4、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思考:你知道还有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5、细菌引起疾病的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科学家已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目前,生产和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只有300多种,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科学家已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目前,生产和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只有300多种,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视频观看:青霉素的发现活动:1.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中含营养物质的琼脂上,涂抹均匀,把一些小圆纸片浸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中,另外2片浸在蒸馏水中作为对照,然后放在琼脂表面,如图所示。把培养皿放在30℃~32℃的恒温箱内24小时。2.下图显示了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无细菌,清晰区面积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6、抗生素的效用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②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③能抗肿瘤;④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阅读: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加大抗生素(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2.过敏反应。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3.二重感染。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生素的病人中很常见。4.耐药。细菌的耐药性也称为抗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快了细菌耐药性产生的进程。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也将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来自病毒的威胁1、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2、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例:严重呼吸道综合征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3、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4、感冒疾病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思考: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带口罩,不去公共场所,少不与别人交谈等。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阅读:流行性感冒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当堂检测1、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生活。2、大多数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能抑制并最终(消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3、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这一节后,班上的4位同学对细菌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甲同学:细菌是一类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乙同学:细菌既能使人致病,又能被人类利用。丙同学: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丁同学:所有的细菌都能侵入人体的细胞内,并产生毒素。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C)A.甲、乙 B.乙、丙C.丙、丁D.甲、丁4、下列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是------------(D)A.破伤风B.肺结核C.霍乱D.H7N9禽流感5、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A.粪—口传播B.空气、飞沫传播C.接触传播D.血液传播6、2013年以来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在中国华东等地区蔓延,下列关于其病原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B)A.可独立生活B.没有细胞结构C.属细菌病毒D.有成形的细胞核培优扶差作业1.作业本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1课时)板书设计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1课时)教学反思日期周次课时/课题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教材解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病毒的结构。2.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预防。3.了解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微生物的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重点病毒的结构,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难点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预防,常见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情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传染病一、引入:1、思考:一个人患流感后会传染给周围的人吗?会传染给周围的人。(1)流感病毒可在_人和人之间_传播,传播的途径是_空气和飞沫_。(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流感患者,空气等传播,抵抗力低下的人,讲述:传染病地球上水的分布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隐性感染者。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指病原体由母体传染给子代。水平传播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土壤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③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环节。思考:请你说出流感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4.传染病的三个特点①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或动物,所以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传播。②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所以传染病具有流行性。③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如人们患过麻疹和甲型肝炎等传染病后,很少第二次再患这种病。5.传染病的种类性传播疾病:如淋病、生殖器疱疹、梅毒和艾滋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思考:近10多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性自由、性解放带来的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婚外恋带来的婚外性行为、不使用避孕工具、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对性健康的忽视等,都是导致病例增多的重大原因。此外注意避免与性传播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密切接触,如共用浴具便器、内裤、被褥。不能输用带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6.常见的传染病思考:上述各种传染病中,你能说出哪几种疾病的病原体?根据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请你说说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7.控制传染病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②切断传播途径:对空气、饮水等进行消毒。养成洗手习惯。带口罩等措施。对粪便、垃圾、污水等进行处理。对粪便、垃圾、污水等进行处理。③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合理膳食;预防接种等。思考:你能说出“感染”与“传染”两者的区别吗?活动:流感发病率最高的季节1.明确调查目的。研究流感发病率和气候的关系。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一般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3.编制调查表。①要注意问题不宜过多,问题设计要准确明了,使被调查对象能一目了然。②要注意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调查时间。4.实施调查。(1)要尊重被调查者对调查内容的选择(2)要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3)要向被调查者说明并承诺属科学研究所需。(4)随机确定调查对象。5.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如某中学患流感的情况调查统计如下表:根据调查资料,用百分比或其他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例:去年患病率=30/100×100%=30%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当堂检测1.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其中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属于------(A)A.传染源B.易感人群C.病原体D.传播途径3.下列传染病中,病原体是细菌又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A)A.淋病 B.乙肝C.疟疾D.肺结核4.以下不是预防流感传染方法的是-----(C)A.常戴口罩B.隔离流感病人 C.消灭蚊子D.接种流感疫苗5.在“甲肝”流行期间,人们实施保护水源,消毒餐具等行为,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C)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6.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D)A.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C.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D.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7.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做法属于----(C)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增进健康培优扶差作业1.作业本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板书设计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1课时).doc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册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2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