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望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了解写作背景并熟知作者. 3.理解诗意并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 jiàn 溅落 dǐ 值得 sāo 用指甲挠 zān shēng 能够承受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简直 hún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诗意 本诗题目为《春望》,“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都、山河、城、草木、花鸟 悲伤难过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第一次先学后教: 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意象。 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破败的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第二次先学后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想象颈联、尾联的意象及画面。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满头白发,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画面。 当堂检测: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自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 首联哪个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名句赏析: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什么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移情于物(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恨别家人之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修辞)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炼字或描写) 炼字:“白头”为愁所致,“搔”白头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是诗人心中愁苦的外在表现,“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之 深,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忧时、思家之情。 名句赏析: 描写:这两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白头”“搔”“不胜簪”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忧时伤国,思念家人的情感。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以为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常常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中也有两句运用了这种手法,找出来,试作简要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象。 小 结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当堂检测: 1、《春望》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诗人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