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出版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所属章节 《盐 化肥》 学时数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盐的知识由食盐引出,食盐是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提醒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本课题主要介绍四种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一、介绍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提纯,同时为本单元学生实验做铺垫;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通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讨论和性质。 教材为了引出复分解反应概念,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列举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的反应,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内容教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结合碳酸盐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概念;二是通过实验补充生成沉淀反应实例强化概念;三是应用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家庭厨房中接触了食盐,在家庭装修中知道了大理石;在第十单元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的困惑点】一是对盐的组成的认识。学生容易静态地、孤立的认识盐的组成。二是对盐溶液酸碱性的认识。三是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盐并能对物质进行分类;2. 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3. 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对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区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集体协作学习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应用;复分解反应。 【难点】 复分解反应 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策略 【教法】 1、结合本节课内容及九年级学生特点以及知识基础,本课题我采用学生自学—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实验方式相结合,在教师答疑的基础上促成本节课达到目标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在学生的学法上,注重三个方面: 1、乐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在互助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解题的技能。 3、会学:通过实践,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 整合点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和最熟悉一种盐类物质,而学生对其生产原理和生产流程很陌生,因此在课堂中通过视频展示海盐生产原理和流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满足其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 观察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用的一种调味品,它和今天我们谈论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根据第十章所接触到的盐定义,思考食盐和化学中的盐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及合作交流情况。 在课堂开始就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让学生注意学习的重点。 讲授知识(一) 盐 给出盐的概念 举出所学过的一些盐 教师观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 互动展示(1) 盐的概念 检查学生对盐概念的理解,同时强调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 引导学生对化学中物质分类形成整体认识 在书中对强调的内容作出批注,同时利用盐的概念来解答物质分类题,并将之前所学的物质分类进行整合 关注学生对盐的概念的运用;以及对知识整合的能力 通过形成盐的概念,以及引导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物质分类整体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必要性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互动展示(2) 几种盐的用途、俗称 提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常见的几种盐的用途的总结。 小组之间共享总结内容,然后进行汇报总结 关注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该过程重在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互动展示(3) 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提醒学生观察碳酸钙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构成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和稀盐酸反应呢? 小组合作交流。根据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做出合理性推理 关注学生知识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该过程重在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运用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初高中衔接的能力。 互动展示(4) 复分解反应 演示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引导学生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特征 观察实验现象,从生成物和物质种类的角度总结反应的特征。 关注学生对物质分类和逻辑推理能力 巩固对物质分类知识点的运用 当堂反馈 出示课本随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不同题型检测学生基本知识,使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提高对本节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归纳提升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回忆本节课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及困惑。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思索走出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外。 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148页3、4、5、6、11、12、13 不同梯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的思维是否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与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有直接的关系,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本节课通过以“化学素质分”奖励办法给学生对问题的见解现场评价,是对教育主体的一种鼓励,使每个教育主体均获得成功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意识强。如果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评价,把评价的“特权”交还给学生,那么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