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1家庭电路》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课题】家庭电路【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习过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以及家庭电路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章中学习了直流电路,对电路基本组成、原理及相关计算已经很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生在生活中与家庭电路朝夕相处,每天都在使用,有一定生活经验,有利于新课的学习。但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很多认识还是感性的,对其实际结构及原理不了解,甚至有恐“电”心理,所以通过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消除学生对电的恐惧,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也是本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什么是火线和零线,知道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知道插座、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在观察家庭实际电路组成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部分元件的作用;测电笔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测电笔的工作原理;家庭电路用电器、开关、插座的安全连接。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的探究教学模式。实例讲授法PPT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提问:同样是用电器,为什么复读机的插头有两个插脚,而电热水壶的插头却有三个?上面的插脚有没有用呢?创设课堂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实验探究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使用试电笔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物理知识。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3)交流讨论法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实验情况中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本节课教学设计以实例分析、实验、讨论、分析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达到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七、【教学资源】理论资源:教科书、教师用书网络资源:相关图片、多媒体实验资源:试电笔、排查、三角式插头【教学流程设计】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PPT投影展示两种用电器。提问:同样是用电器,为什么复读机的插头有两个插脚,而电热水壶的插头却有三个?上面的插脚有没有用呢?观察两种用电器及其插头。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利用生活中不同用电器插头上的插脚不同激发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新课教学【家庭电路的组成】展示图片:家庭电路的实物图片连接以及该连接的电路图。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自主总结分析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根据学生们的总结加以补充和说明。得出:家庭电路主要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导线等组成。对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基本物理知识加以说明,并叮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说明: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火线与地之间有220V的电压。零线与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展示电能表图片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电能表中的数字220V,30(100)A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对此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220V是正常使用使得电压;30A代表额定电流为30A;100A代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A。简单说明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用户使用的电能。简单讲解总开关在家庭电路的作用。展示保险装置图片举例生活中常用的保险丝,根据生活常识,得出保险丝的作用: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结合课本自学、思考、归纳。聆听、思考、做笔记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回答老师的问题。聆听、讨论、总结:保险丝有保护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兴趣。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火线和零线】展示图片:包括火线和零线,以及开关和用电器的连接电路图。请同学们思考:开关为什么要先接到火线上呢?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问: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是怎样判断火线和零线的呢?展示图片:试电笔。并拿出实物试电笔。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那么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试电笔的构造。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阅读课本知道了试电笔的构造。提问:那么试电笔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呢?根据同学们的描述,老师拿着试电笔做出相应动作,并提问学生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文中的物理知识,做出简单总结: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体。我们知道了试电笔的使用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判断火线和零线呢?教师用试电笔演练试电笔测排查判断火线和零线。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氖管发光,是火线;氖管不发光,则是零线。教师请几位学生动手实验,并判断火线和零线。学生思考、回答:火线带电、零线不带电。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试电笔。观察、聆听。学生通过课本知识试着回答问题。学生指示教师做动作,并对教师的动作做出评判。做笔记。学生回答:看氖管是否发光。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氛围。【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拿出三脚式插头和二脚式并展示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用电器用的是三角式插头,有的用的是二脚式插头,二者有什么区别吗?教师说明:三脚式插头比二脚式插头多了一个接地头,三线插头与接地孔相对应的那个插头脚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般情况下三线插头是“左零右火上接地”的构造和连接方式。请同学们学习漏电保护器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1.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展示PPT漏电保护器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漏电保护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思考学生做笔记。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回答:漏电保护器可以在人体站在地上接触火线时,自动切断电路,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巩固提高让学生举手完成PPT上的三个作业题,答对并说明理由将会得到适当的奖励。学生积极学习、思考、回答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小结请同学主动举手回答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各个同学可以互相补充。最后展示PPT,让还不太理解或者需要做笔记的做笔记。学生回答,交流、做笔记。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3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十、【教学评价】分值分值描述5.0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在生活中能根据课堂中所学知识,连接家庭电路能使用试电笔判断火线和零线。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总结归纳家庭电路、火线和零线、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等相关知识。4.0(1)学生知道了家庭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及其作用。(2)学生知道了进户线的构成及其作用.(3)学生知道了试电笔的构造、作用、实验现象及其使用方法。(4)学生知道了三线插头的构成、连接方法,了解了“接地线”的作用。(5)学生能区分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的异同。3.0(1)学生知道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其各元器件的联系。(2)学生知道了进户线的组成及其作用。(3)学生知道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4)学生知道了试电笔的构造及其作用,并了解了试电笔的使用的方法和出现的现象(5)学生知道了三线插头标有的英文字母连接的是哪根线。(6)知道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6)学生理解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2.0(1)学生知道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2)知道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构成及其作用(3)学生了解了试电笔的基本构造及其实验现象。(4)学生知道了三线插头由哪三线组成及其漏电保护器作用。1.0(1)学生知道了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2)学生了解了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3)学生知道试电笔是判断火线和零线的工具0.0(1)学生不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生不明白试电笔的构造和使用方法。(3)学生不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4)学生不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十一、【板书设计】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导线等组成。火线和零线火线(端线)、零线试电笔的组成:试电笔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笔尾金属体等构成。试电笔使用方法: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体。试电笔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三线插头:L接火线,N接零线,E接地。漏电保护器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十二、【教学反思】这节主要讲述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点是试电笔的使用及开关、插座的接法。首先,我通过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们提问,迅速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来,体现物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题。然后,主要由教师提示,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归纳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在讲到试电笔的使用时,让学生身临其境,锻炼动手能力,对物理知识巩固提升,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发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使各同学在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堂课设计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这节课主要是教师引导为主,也许对学生来说有点枯燥,对一些厌学的学生来说会造成听觉疲劳。我觉得可以插入一段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