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1.1《声音是什么》教学流程(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教法:实验探究、合作讨论教具:纸、水、笔帽、橡皮筋、衣架、音乐卡、集气瓶、抽气机、石块、鼓、音叉项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让学生举例声音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听老师讲课可获取知识,听电台广播可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列举例子做一做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具体方案]:(1)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2)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3)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敲击笔帽也会发声。(4)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学生提出方案、讨论,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物品发声。体验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手摸喉头感觉其振动,面颊有麻的感觉。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上述物体(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小组讨论、交流归纳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归纳总结演示(1)把发声的音叉放入不中,溅起水花。(2)扬声器发声时,纸屑上下跳动(3)用碎纸屑洒在鼓面上,发声时纸屑跳动,用手按住鼓面,纸屑停止跳动,鼓面不再发声。观察思考归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归纳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完成实验,思考说明了什么想一想他们在声音的传播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归纳总结讨论交流请学生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举例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仔细听声音的变化想一想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分析推理归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课堂小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回顾归纳思考回答教后反思课题:§1.1声音是什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使用时间:总计39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学习活动备注活动一声音的产生动手做一做,明确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声音是如何的产生的,掌握长度的单位和换算方法(15分钟).1.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思考:物体(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体验: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源:(阅读教材P8完成如下问题):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_________。自我检测1.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自我检测2.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_产生,自我检测3.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人说话、唱歌声___________.(2)笛子声__________.(3)鼓声_____________.(4)二胡声____________.(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自我检测4.葫芦丝是我国少数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声音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赏心悦目,挂在墙上的葫芦丝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声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声音的传播自学教材P8-P9,通过动手实验,分析归结,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15分钟)1.想一想:老师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中的?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小结: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思考:月球上是真空,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借助任何设备面对面交流,对方能否听到声音?仔细P9图1-4观察实验,分析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自我检测1.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放在桌面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岸上的说话声是由_______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自我检测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你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内的空气,手机的声音将会______直至______。(2)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瓶内,你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声音不能___________在中传播。自我检测3.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好象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但不发生振动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撞击声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活动三:拓展应用独立思考后讨论完成如下问题(5分钟)1.阅读下列内容:(1)古有中医悬丝诊脉,今有听诊器听音,都是医生了解病人脉搏和心脏跳动情况的手段,(提示:“悬丝诊脉”即用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3)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以上内容包含了声学中的什么道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达标测试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批,最后集体订正(10分钟)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2.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3.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的一组的是()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如图所示,有两只相同的音叉,靠得较近,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从这个实验中可探究得出哪些结论?请至少写出两个.7.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解释两次铃声不同的原因。布置作业1、上交练习册。。。。。。。2、课外探究: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效课堂,源于精心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