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掌握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作用;了解违反税法的几种表现;正确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税收的基本特征;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教材分析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基本形式,与每个人生活密切联系。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框介绍有关税收方面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本框内容比较多,是原来教材二框内容合在一起的,但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教学时,一方面要与财政的内容结合起来,阐明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积极纳税与违反税法行为的具体事例,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本框内容。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归纳和比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流程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假如国家没有税收》 观看视频 意图:使学生在情境了解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讲 授 新 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69页内容,思考问题:税收的含义是什么?一、税收及其种类(板书)1、税收的含义(板书)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靠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必有税 有税必有法。税收的特征?如何理解?(指导学生思考问题)2、税收的特征(板书)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关系: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要求其必然具有固定性。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至70页内容,并思考问题:根据征税对象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几大类?日前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收是什么?比较它们?3、我国税收的种类(板书)(1)我国税收的划分: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二十多种。(2)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2)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过渡:播放视频:《税收宣传片》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时结合教材第71页内容,并思考问题:依法纳税必要性是什么?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板书)(1)从我国税收性质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从税收的作用看,税收是实现各项职能的保障;(3)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各项服务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四种违反税法:(板书)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学案)小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违反税法行为要严加处理。3、增强“纳税人”意识。(板书)一方面,公民应当履行义务自觉纳税,另一方面,公民还要行使权利。 学生进行自主(课前活动:学生预习)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活动)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关于税收的含义、特征及其关系。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有关税收种类问题;计算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并从中得出征收这两种税的意义 学生观看宣传片结合教材内容得出依法纳税必要性 学生通过课前分组学习、讨论并以各种方式表演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最终得出结论增强“纳税人”意识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意图:培养学生、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 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目前我国税收种类。 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目前我国的两大税收。培养学生、交流、动手的能力。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意图:从个人上升到社会,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合格好公民。 实战演习 引导学生做习题(见学案) 学生回答 检测学生本课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小结 播放《税收小视频》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课后思考 播放《“一分钱“税单》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一分钱“税单的?预习下一节内容 学生课后考 完成学案 培养学生复习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