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6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改变摆重重量、摆线长度、摆幅角度大小,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一个秒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条、钩码一盒每盒10个。 教学过程设计 激 趣 导 入 一、引入: 1.教师:投影你见过这些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认识摆的结构,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师 生 互 动 , 授 新 课 二、用摆做实验: 1.预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因素有关,教师激励学生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吗?)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幅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实验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用秒表计时1人,1人数数,1人记录并汇报。 (2)小组内要配合好,为减小误差,开始计时时要说“放”,到时间时要说“到”。 (3)数数时要默默地不出声,以免互相干扰。 (4)测完后,请整理好器材并坐端正。 (5)正确使用秒表。 活动一: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摆锤,让摆小幅度摆动。观察15秒内摆动的次数;接着增加摆锤的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量,使摆锤的重量是原来的两倍、三倍,但绳长、摆幅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实验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重无关。 活动二: “改变摆线长短的实验”: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摆锤,让摆小幅度摆动。观察15秒内摆动的次数;接着增加摆线的长,用直尺量出长度,使摆线的长是原来的两倍、三倍,但摆重、摆长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实验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活动三: “改变摆幅的实验”: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摆锤,让摆小幅度摆动。观察15秒内摆动的次数;接着改变摆幅的幅度,用量角器测出角度,使摆幅是一倍( ∠30)、二倍( ∠60),但绳长、摆重不变,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了多少次。 实验小结: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和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自制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次数。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支架到摆重心距离越长,摆动的越慢,支架到摆重心距离越短,摆动越快。 总 结 和 拓 展 总结学: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和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巩固所学重点和难点。 巩固应用:再次回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投影生活中的荡秋千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哪副图片荡的快?哪副荡的慢? 板 书 设 计 6、摆的研究 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 摆动幅度大小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