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杠杆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难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教学过程知识点 生活中的杠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4-96,完成以下问题:杠杆可分为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合作探究】演示一 等臂杠杆1.如图所示是一托盘天平,根据杠杆示意图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答:天平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是一种等臂杠杆.2.等臂杠杆平衡时力的关系及力臂的关系是怎样的?答:L1=L2,F1=F2.3.等臂杠杆的特点是什么?答:不省力,不费力.演示二 省力杠杆1.如图所示的是撬棒,根据杠杆示意图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一种省力杠杆.2.省力杠杆平衡时力的关系及力臂的关系是怎样的?答:L1>L2,F13.省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答:省力,费距离.4.生活中常见的省力杠杆有哪些?答:汽车的刹车板、手推车、瓶起子、道钉撬、羊角锤、铡刀等.演示三 费力杠杆1.如图所示的是缝纫机的脚踏板,根据杠杆示意图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答: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是一种费力杠杆.2.费力杠杆平衡时力的关系及力臂的关系是怎样的?答:L1F2.3.费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答:费力,省距离.4.生活中常见的费力杠杆有哪些?答:镊子、缝纫机的脚踏板、钓鱼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知识拓展 轮轴轮轴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习惯上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轮轴可看作是杠杆的变形.1.轮轴实质上一个什么机械?答:轮轴实质是一个可连续转动的杠杆,支点在轮和轴的轴线上.2.轮轴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如图所示的轮轴中,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1R=F2r或=.【教师点拨】省力的杠杆必费距离,费力的杠杆必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羊角锤 镊子 钓鱼竿 筷子A B C D课堂小结杠杆类型杠杆特点杠杆优点杠杆缺点杠杆类型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L1<L2,F1>F2省距离费力费力杠杆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等臂杠杆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九章 机械和功第1节 杠 杆第一课时 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杠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2-93,完成以下问题:1.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使工作更省力、更方便,这些工具统称为机械.2.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都可以看作杠杆.【合作探究】探究一 杠杆1.如图所示,羊角锤的工作特点是什么?答:(1)材质偏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2.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能撬动重物吗?说明了什么?答:能撬动;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3.什么是杠杆,其定义内容是什么?答: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作杠杆.4.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有哪些?答:常见的杠杆有钢丝钳、杆秤、瓶盖起子、道钉撬、火钳、独轮车等.演示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1.如何确定杠杆的五要素?答:①找出支点的位置;②确定动力、阻力;③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标垂足,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2.如图杠杆OB可绕O点转动,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力F的力臂L及杠杆的重力.答:【教师点拨】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1)三点的统一性:支点、动力的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一定在同一杠杆上,且可以在杠杆的任意位置.(2)两力的相对性: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3)力臂的可变性:力臂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4)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用虚线表示).【跟进训练】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C.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D.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一定与杠杆的阻力相反知识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3-94,完成以下问题: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的平衡状态.【合作探究】探究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答:猜想假设:类似于二力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能存在某些数学运算相等的关系.实验设计: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多次调节钩码个数及位置,使杠杆平衡,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过程: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②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④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实验数据:次数动力F1/N阻力F2/N动力臂L1/m阻力臂L2/m10.51.00.20.121.51.00.20.332.04.00.20.1数据分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恰好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教师点拨】1.实验开始时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而不是为了减小误差.3.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跟进训练】杠杆平衡时,动力F1的大小为10N,动力臂L1为0.2m,阻力臂L2为0.5m.求阻力F2的大小.解:由题意可知,F1=10N,L1=0.2m,L2=0.5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L1=F2L2,则F2==×10N=4N.课堂小结1.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分类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