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4.2洋流》课件(24张PPT)+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4.2洋流》课件(24张PPT)+教案(第一课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它们的漂流路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出现在世界不同地区?
1992年在太平洋发生一起海上事故
第四章
第二节
洋流
第1课时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课标要求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习目标
1.能规范操作地理实验
2.能依据风带分布图绘制出洋流模式图
3.学会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洋流分布的影响
4.能依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归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模拟实验—观察分析
实验用具:
吸管、装水的塑料盒、鱼食
实验步骤:
1、取少量鱼食均匀撒在水面上
2、用吸管向塑料盒中间的水面上
水平吹气
3、观察鱼食的运动方向,画在学案上
实验要求:
分组操作,组长做好分工:2人实验操作,其余同学观察现象
塑料盒
B
吸管
A
实验证明:“风”吹水动
地球
表面
洋流
6个盛行风带: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驱动表层海水
想知:洋流怎么运动?
取决于

学生活动:
1.在
学案的
风带分布图中画出风向,并标出名称
60°N
?
30°N
?

?
30°S
?
60°S
?
?
风带分布图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信风带
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
2.“模拟实验:北半球风带驱动下的
洋流运动”
60°N
?
30°N
?

?
30°S
?
60°S
?
?
风带分布图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信风带
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
3.现在请你结合试验结果,根据风带分布图
在学案上画出洋流模式图
60°N
?
30°N
?

?
30°S
?
60°S
?
?
风带分布图
洋流模式图
60°N
?
30°N
?

?
30°S
?
60°S
?
?
三步成一环
中低纬环流
中低纬环流
中高纬环流
中高纬环流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信风带
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环节三:对照模式图
看世界表层洋流
到底怎么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7月)
30°N
60°N
30°S
中低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
中低纬海区
中高纬海区
中高纬海区
学生活动:合作与展示
(1)结合洋流模式图,小组合作绘制所给大洋的表层洋流
分布(3分钟)
(印度洋小组暂时只画赤道以南印度洋)
(2)在图中标注寒流、暖流
(2分钟)
知识回顾: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
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一般为寒流
进一步观察洋流分布图,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写在学案上(1分钟)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①大洋环流流向②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
(2)北半球中高纬度:①大洋环流流向②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
(3)南半球中高纬度:①洋流流向②性质
(4)北印度洋(冬、夏季风向及洋流流向)
学生活动
世界洋流分布图(7月)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呈顺时针,在南半球呈逆时针。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暖流。
南印度洋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暖流
西岸寒流。
世界洋流分布图(7月)
南半球的中高纬度
受盛行西风带影响,自西向东流动,为寒流
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地球一周
40°S
60°S
南极环流运动方向是?哪个风带形成的?
南极环流
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一月
七月
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赤道逆流
南赤道暖流
风带分布模式图
洋流模式图
简化的洋流分布图
叠加:
海陆分布、季风
环流因素
总结出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推理出
课后实践作业
搜索历年来有关玩具鸭的媒体报道,将其发现的日期和地点标注在地图上,勾画出漂流路线,并推测沿途可能有的洋流及其名称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4.2洋流》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教材重点落实的内容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涉及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要求解释世界大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这就需要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去完成。需要找出不同海区表层洋流分布的共性,并将其模式化,能够在成因上尝试与世界风带模式相联系,为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洋流是本章的重要基础理论内容,对于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重点落实的内容是“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第一册已经介绍了洋流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关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从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在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本节教材依次安排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新知识,第二个标题是在必修一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提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第一册中,了解了海浪、潮汐、洋流这三种海水运动形式,学习了洋流的概念、类型(寒流和暖流)以及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等的影响。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说明洋流的分布规律”之上。另外学生通过第三章第二节及第三节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了全球风带的分布模式,经明确南亚地区受季风控制从而为本节课生成洋流模式和认识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完整,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还亟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下足功夫,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力目标:通过在世界海陆轮廓图中绘制洋流,强化海陆位置关系,增强区域认知能力。(重点)
综合思维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到共性与差异性,提升综合思维水平。(难点)
地理实践力目标:通过模拟风吹水动的实验,提高规范操作地理实验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新课
讲述“小黄鸭的奇幻漂流”
听故事
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洋流定义与视频
等视频播放完毕,教师:看完视频我们不禁会问洋流为什么会动?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做个实验!
看视频思考:洋流为什么会动?
形成对洋流的感性认识
实验感知风吹水动
巡视学生做实验(找学生画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盛行风吹使其动。已知洋流为什么动——欲知洋流怎么动?——取决于风怎么吹
组内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同时培养规范操作实验的能力
绘制风带模式图
巡视学生绘图情况(选代表上黑板)过渡语言:
现在我们已经画出了全球风带分布图,接下来我们看看在风带的驱动下洋流怎么运动?先来看一个实验
绘制风带模式图
复习风带分布,为洋流分布模式图的生成做好铺垫
实验模拟在风带驱动下洋流的运动方向
看完视频后,找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观看实验视频
实验模拟在风带驱动下洋流的运动方向,进一步为洋流分布模式图的生成做好铺垫
绘制洋流模式图
巡视学生绘图情况(选代表上黑板)板图上演示:①动②偏③转
绘制洋流模式图
通过绘制洋流模式图,为明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做好铺垫
对照模式图
看世界表层洋流到底怎么分布
展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学生1分钟时间结合教材图4.9,找出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分别形成哪些洋流
熟悉洋流的名称,进一步将模式图对应到洋流分布图中
绘制所给大洋洋流分布图
板图海陆轮廓让组长上台展示
绘制所给大洋洋流分布图,3分钟后分组上台展示
通过学生动手绘图,加深区域认知。为后续总结洋流分布规律做好铺垫
在图上区分寒、暖流
巡视学生(选代表上黑板)
在图上标注寒、暖流
加深对寒暖流的流向的认识
观察洋流分布图,尝试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提问学生)
1分钟时间总结规律
落实课标要求
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做好笔记
形成知识框架,知识升华
回扣开篇的疑问
给出答案
前后呼应
课后实践作业
展示作业
学生记录
通过实践作业进一步强化洋流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