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力的测量教科书书名: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条件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学生领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的方法,会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弹力及其应用,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探究活动和对弹簧测力计的观察使用,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体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弹簧测力计使用与读数。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情境】播放视频引课【问题】运动员问什么能在蹦床上如此轻快地跃起,而在地面上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呢?。观看回答因为蹦床发生了明显的形变,产生了弹力。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问题的意识。向新课过渡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进行新课【情境】教师展示图片:请同学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了什么效果?【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受发生形变以及撤去力的作用后的状况,它们有哪些不同?可以怎样分类?【总结】教师总结: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弹性形变。一.弹力请同学观察体验:【体验】活动1:双手向外拉橡皮筋活动2:手向下压弹簧【问题】(1)当你用双手向外拉橡皮筋和手向下压弹簧时,手分别有什么感受?总结: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1.弹力产生条件【活动】实验体验:活动1、手不接触钢尺时,手能感受到钢尺产生的弹力的作用吗?活动2、手刚刚接触钢尺,钢尺未发生弹性形变时,手能感受到钢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吗?活动3、继续用力向下压钢尺,钢尺发生明显形变后,手能感受到钢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吗?【问题】你能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吗?【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根据刚才我们对弹力的学习,请大家思考:【情境】1、人坐在沙发上【问题】沙发给人的力是弹力吗?【引导】请从弹力产生的条件思考回答。【情境】2人坐在地面上时【问题】地面给人的力是弹力吗?【引导】请同学从弹力产生条件思考【实验】播放发生微小形变的实验视频1视频2总结:采用了两种将微小形变放大的方法。【总结】人坐在地面上时,地面给人的力是弹力。介绍其它方法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假设撤去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判断研究对象能否维持原状的方法。3.弹力的方向【情境】展示图片【引导】人用力使弓弦向后发生形变,箭向前射出;人向下压用力跳板弯曲,跳板使人向上腾空;同样的,人向下用力使撑杆形变,撑杆给人一个向上的弹力。你能总结出弹力的方向了吗?【总结】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4.弹力的作用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弹力的作用点在哪?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5、弹力的大小【问题】请同学观察塑料尺发生三次不同形变的实验【引导】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这个结论可靠吗?【视频】拉弹簧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结论】在弹簧弹性范围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引导】生活中我们经常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力。请看两组同学活动,是通过运动状态的改变判断的。接下来看两个大力士是如何比较的?通过物体的形变。今天我们就选取弹簧,通过物体的形变来学习力的测量。【问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有什么具体关系呢?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有什么关系?【引导】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实验过程:1、找到科学探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2、明确对变量的操控方法;3、确定实验器材及测量方法;4、视频展示实验过程;5、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问题】:根据弹簧的特性,已知伸长量时,能否知道对应的拉力大小?【情境】观察实验记录板【引导】:这已经是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了弹簧测力计。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2.结构介绍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逐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能够准确读数。(1)使用前注意事项: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否则指针调零)拉动拉杆防止摩擦(2)使用时【体验】先引导学生估计力的大小活动1:同学体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静止产生的拉力【情境体验】【总结】力的方向要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问题】读数时注意什么问题?【总结】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活动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鸡蛋产生的拉力【视频实验体验】【总结】稳定时读数【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不超量程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稳定时读数【试一试】弹簧测力计可不可以倒过来用?【情境体验1】辨一辨:活动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2牛力的大小活动2信息快递展示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平均约1.72N;30岁人的平均拉力约1.5N;40岁人的平均拉力约1.38N;60岁人的平均拉力约0.95N;10岁以下的平均拉力约0.84N。【视频体验】测量拉断老师一根头发力的大小,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了吗?四.介绍生活其其他测量力的工具;图片、视频展示各种测力计,传感器的使用等。【练习读数】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此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是N,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N。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结果两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谁用的拉力大?【作业】1、请同学课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自己一根头发拉断时力的大小。2、请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笔袋,测出拉力大小。3、收集弹性玩具,研究其工作原理。4、用橡皮筋自制一个弹性测力计。回答:发生了形变。回答:面团和橡皮泥这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的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臂力训练器、吹鼓的气球这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的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观察、体验手向外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发生弹性形变,由于橡皮筋想恢复原状,产生了对手的力的作用。弹簧分析同上。完成学案思考回答思考总结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观看理解分析回答分析表述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总结完成学案思考回答: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观看视频总结思考回答完成学案明确探究实验的各环节观看实验程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成正比。学生理解实验相关事项。学会用数据、图像关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回答回答观察观察思考体验总结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体验观察回答总结学案练习完成学案练习识图观看体验观看观看学习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概括能力感受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方法意识体会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思维和表达用视频实验突破难点从情境中提出科学问题从已知向新知过渡知识迁移,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引领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激发兴趣学以致用了解生活与科技发展,从而热爱物理学习1min小结引领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回顾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方法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单元角度考虑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