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重力教科书书名: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2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重力的存在,建立起对重力及其方向方向的基本认识,提升学生将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2.知道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利用G=mg计算重力。3.了解重心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实验,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提升学生获取证据与数据分析的能力。2.通过判断重垂线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墙面是否竖直,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意识。2.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分钟重力的概念【引入】从高山流水、投篮、跳水等生活现象,引入重力教学,让学生体会物理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将物理联系实际。他们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视频)是什么力改变了他们的运动状态呢?解释:水流、篮球和运动员最终落向地面,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地球像长了无数只大手,拽着它周围的每一样东西,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论运动还是静止,不论与地面是否接触,他们都受到重力的作用。6分钟重力的大小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重力与质量有关。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先介绍做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本实验中自变量是物体的质量,用电子秤称量质量。因变量是物体的重力,我们用力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4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观看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将实验的数据记入表格。5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表格,初步得出结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采用图像法,通过描点画图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此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因此,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经测定,比值为9.8N/kg。写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给出例题。1.问:小明同学的质量是50kg,他受到的重力大小是多少?(g取9.8N/kg)如果在地球上不同位置进行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探究实验,实验结论会相同吗?大量更精确的实验表明,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始终是成立的,但比值g会略有差别。如果对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可认为g是一个常量,一般记为9.8N/kg,再粗略些,可记为10N/kg。明确比例系数g的物理意义。6分钟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该怎样描述呢?播放自录实验。根据实验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里要特别注意,由于接触面不一定是水平方向,因此重力方向不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从地球的视角下解读竖直向下。在地球上,我们都是依靠重力来感知和定义上下的,那么在太空失重的状态下,我们能否感知到上和下的区别呢?播放太空授课视频。从视频看出,太空中是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的,人们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来定义下方的,并且常用它来寻找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介绍重垂线,并举例说明如何根据重垂线判断墙壁是否竖直。介绍水平仪。让学生尝试判断水平仪所处的平面哪边高。4分钟重力的作用点最后,我们再来看重力的作用点。用铅笔引出重心概念。一般而言,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以长方体薄纸片和球体举例。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以光盘和跳高运动员举例。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确实可以不在物体上。播放不倒翁小姐姐视频,问:她为什么不倒呢?解释:不倒翁的底部较重,整体的重心很低,当它“倾斜”的时候,重心的位置反而升高了,相比之下,原来的位置更稳定,所以不倒翁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2分钟小结从知识上看,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重力。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然后,我们具体学习了重力的三要素。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比值g约为9.8N/kg,粗略计算时,可近似取为10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或者说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但不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最后,我们了解到,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就在其几何中心上。从方法上看,我们经历了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了用表格和用图像两种处理数据的方法。1分钟练习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密度、质量有关。你能利用合适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吗?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思考,把课堂和课后练习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