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33张视频)+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33张视频)+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南宋于1160年改为官办“会子”,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先后在广州、杭州等13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第三课第五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1.
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
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3.
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新知讲解
1.
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
你知道在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的标准是什么吗?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新知讲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1.
水稻产量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①苏湖一带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②当时所采取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新稻种在这一地区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也推动了苏湖一带的农业发展
分析南方水稻产量增长的原因
南方的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
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种植很广,江南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南方的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许多人家成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者
新知讲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2.
小麦
5.
甘蔗、柑橘和荔枝
4.
茶树
3.
棉花
新知讲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
1.
果农、菜农、茶农等,用大片的土地种植果蔬等,有何好处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1.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地区
2.
茶树种植广泛
3.
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兴旺
2.
为什么会出现百姓大量从事经营经济作物的现象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充足;
经济作物带来高额利润;市场需求大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唐末以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万
19.8%
998万
80.2%

392万
43.2%
515万
56.8%
北宋
1122万
62.9%
662万
37.1%
1.
北方多战乱,南方安定
2.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3.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新知讲解
材料四: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新知讲解
南方手工业的繁荣
1.
丝织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蜀锦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新知讲解
2.
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首先兴起于广西和海南岛。后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南方手工业的繁荣
(宋《纺车图》局部)
机户
南宋棉弹
新知讲解
3.
制瓷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南方手工业的繁荣
观看视频,了解宋代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
定窑
官窑
汝窑
定窑孩儿枕
哥窑
景德镇
汝窑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
官窑葵瓣洗
哥瓷
大放异彩
的制瓷业
景德镇瓷器
钧窑
新知讲解
4.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南方手工业的繁荣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
新知讲解
4.
造船业
“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距今800多年。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现已出水的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新知讲解
南方商业的繁荣
观看视频,了解长安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知讲解
最大的是开封(东京)和杭州
(临安)
杭州改为南宋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开封
南方商业的繁荣
宋朝商业繁荣有什么表现?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南业城市
唐代长安城布局示意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坊市制
街市制
1.
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区域不受限制
2.
商业活动时间自由,有夜市和早市
3.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4.
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街市制
新知讲解
南方商业的繁荣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
长安城:城内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
北宋东京城: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②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④有了专业性市场,如鱼市⑤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格局有哪些新特征

新知讲解
南方商业的繁荣
《武林旧事》中有关于“小经济”即小商贩的记载,一百七八十种。
有卖猫粮、新闻报纸、火柴、假发、肥皂团;有洗衣店,宠物美容店,修皮鞋店、化妆品店、冰镇饮料摊子。——《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南方商业的繁荣
新知讲解
“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宋)《东京梦华录》
(宋太祖赵匡胤)
“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南方商业的繁荣
新知讲解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绣帛、绒品、香烛、食米、下饭鱼肉、鲞(xiǎng)铺等”
——(宋)吴自牧
《梦梁录》
新知讲解
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是铁钱,给频繁往来的商业交易带来了困难.文献记载,一个布匹商人当时在成都买一匹蜀布,使用小钱60公斤、大钱12公斤,如果交易量增大,就是件十分痛苦的事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
纸币是商业贸易繁荣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易于携带,方便了人们购买商品,促进了商业发展
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
观看视频,了解北宋货币交子诞生的情况
新知讲解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这块广告铜版比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三四百年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是对商品质量的宣传,反映的是该商品(细针)选用的原材料是上等的,
“不误宅院使用”是商家所许的承诺,保证客户满意使用。“客为贩”

“别有加饶”,若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则在价格上保证给予一定的优惠折让。这种“别有加饶”的让利销售,体现的是薄利多销的经销理念
-
市镇的形成:
一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城市。
另一种,如宋代市镇多由商业经济力量而促成。
城镇的发展:商业城市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迅速发展。在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大量贸易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城镇。
新知讲解
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也已占优势
新知讲解
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桥镇、润州、苏州、温州、江阴军、明州、嘉兴府(秀州)华亭县(松江)、澉浦镇(海盐)和嘉兴府上海镇(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的对外贸易
宋代的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领域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成为粮仓。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甘蔗、荔枝等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江浙、景德镇)。
造船业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广告已经出现。
商业城市
市、坊之间的界限消除;
商业活动不再受日落闭市的限制;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形成大量城镇,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
归纳总结
新知讲解
(1)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4)发展商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
(5)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
1.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2.
原因:
1.
含义:
3.
时间:
4.
表现:
A.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B.
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
统治者的重视
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宋完成
农业:水稻、棉花、茶树
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城市、纸币商标广告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首位???D.?比阿拉伯发达
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C
A
课堂练习
3.
水稻现在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如果举办“水稻史回顾”专题展出,不正确的是(

A.?河姆渡氏族遗址能证明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汉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C.?宋代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中的“熟”指的是水稻丰收
D.?江南“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合适,主要种植水稻
4.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
C
B
课堂练习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宋代南方不仅手工业非常繁荣,而且商业相当发达,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材料一描绘了江南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从材料二中,我们看出北宋怎样的社会局面?
(3)宋代南方有哪些典型的手工业?在宋朝的海外贸易中形成的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4)综合分析,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变得富庶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
(3)手工业有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选船业等;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4)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商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幸勤劳动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五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
2.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
??)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
3.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
4.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居南宋首位的是(???

A.?小麦??????????????????????????????????????B.?水稻??????????????????????????????????????C.?棉花??????????????????????????????????????D.?粟
5.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技术。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领先于日本??????????????????????B.?落后于欧洲??????????????????????C.?居世界首位??????????????????????D.?比阿拉伯发达
6.“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7.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据下表可知(
???)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9.对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理解正确的有(???
)
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产方地区(黄河流域)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水稻现在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如果举办“水稻史回顾”专题展出,不正确的是(???

A.?河姆渡氏族遗址能证明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汉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
C.?宋代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中的“熟”指的是水稻丰收
D.?江南“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合适,主要种植水稻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二:汉至宋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简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哪一优良稻种的推广种植?
(3)根据材料二,概括出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4)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宋代南方不仅手工业非常繁荣,而且商业相当发达,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材料一描绘了江南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从材料二中,我们看出北宋怎样的社会局面?
(3)宋代南方有哪些典型的手工业?在宋朝的海外贸易中形成的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4)综合分析,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D
3.
B
4.
B
5.
C
6.
A
7.
D
8.
B
9.
C
10.
B
二、材料分析题
11.
(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2)自然条件南方气侯适宜,资源丰富。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迁徙到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如儒学、艺术、宗教等。
12.
(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2)占城稻。
(3)北方人口急减(北方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南方人口剧增(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
(4)材料二与材料一是因果关系。
13.
(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变得富庶。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
(3)手工业有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选船业等;大商港有广州、泉州。
(4)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商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幸勤劳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