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甲、乙两同学的感觉。2、让学生描述一下“春、夏、秋、冬”的感觉。观课、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甲、乙两学生的情境。说出不同的感觉。大概有:春天----温暖夏天----闷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知道物体有冷热。描述冷热的方法:温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30分钟)一、温度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学生活动:活动1、摸物体,找感觉。活动2、双手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再放入温水中,体会手对温度的感觉。二、温度计1、学生活动:自制温度计。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①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②怎样刻上刻度?③刻上刻度的自制温度计虽然可以测出温度,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④把我们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真正的实验用温度计进行比较,找一找有什么不同?三、摄氏温度1、摄氏度(℃)的规定。2、温度的读法板书几个温度3、学生阅读48页上的小资料四、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认识温度计(1)结构(2)单位、量程、分度值(3)观察手里的温度计,说出单位、量程、分度值。(4)观察48页图3.1-2中的各种温度计,说出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个是多少。(5)想想议议:①使用温度计为什么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②玻璃泡是做的薄,还是做得厚?③毛细管做得很细,为什么?2、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小组讨论,温度计怎样放、怎样读?结束后教师总结①会放②会读(2)学生进行测量水的温度五、体温计(1)让学生观察体温计,并和实验室的温度计作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状、量程、分度值上去比较。(2)小结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量程:35℃—42℃分度值:0.1℃;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把水银甩回去;与身体接触时间保持5分左右待示数稳定;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人体(3)讨论,为什么体温计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六、课堂练习观看、记忆摸物体,找感觉。制作温度计并用它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夜柱的变化。小组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讲出自己是怎样标上刻度的。学生自由讨论对自制温度计进行修改(如小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并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将吸管换成封闭的玻璃管,并将内径变细等)自制温度计和真实的温度计作对比。记忆观课、记忆学生读数学生阅读观察认识温度计观察说出观察说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测水的温度小组观察讨论,从形状、量程、分度值上去比较。小组讨论,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回答。观看投影做题让学生记住温度的概念。知道凭感觉对温度的判断是靠不住的。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的。启发学生启发学生启发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大致结构,为下面介绍温度计的结果做好铺垫。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道温度计刻度的标法。训练正确读数。记住一些特殊的温度。正确认识温度计。正确认识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让学生知道温度过高液体可能胀破温度计,过低则测不出温度。做得薄,这是为了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内的物质能很快与被测物的温度相同为了使被测物体温度有少许变化时,玻璃管中的液柱长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明白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知道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视线和夜柱相平。正确测温度知道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不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巩固知识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提示问题,学生回答,完成后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巩固知识作业布置1、自己阅读50页的“科学世界”2、5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题。课外完成巩固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