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3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10 课题(第10课时) 9.1.3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流的单位和符号。 2、学会用电流表测量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流表的观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在实验过程中,能学会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电流表的使用及量程的选择。 2、会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学 难点 1、电流形成的条件。 2、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ppt幻灯片,电流表、导线、灯泡、开关等。(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在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了电路中的串并联,不断地提出了电流的概念,那么电流是怎样的形成的呢?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电流大小呢?本节课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学习。 思考老师的提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开门见山进入今天的课题的学习。 一、电流的形成 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1、(PPT动画演示)导体中的电子可以在原子之间穿梭往来——自由电子。(当接通电源时,自由电子被推动,总体上向同一方向移动做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2、绝缘体中的电子不可以自由移动------束缚电子。 学生思考电子的运动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电子做无规则运动) 认真观看动画演示。 电流的形成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动画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降低难度。 二、电流强度 思考:由电池、灯泡、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亮? 1、形成电流的动力来自于哪里?(电池)电池中的能量形式。(化学能) 2、形成电流,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如果闭合电路中的用电器为灯泡,能量又如何转化? 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出回答:灯泡中有电流通过;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有较清楚的了解。 三、电流表的使用 1、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强度。 说明: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流强度的,与灯泡相比,它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电流的强弱。 2、出示电路图(一),指导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电流表必须串联连人电路中。 2)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负接线柱(黑色)流出。 (注意: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与电源的两极相连) 1.思考灯泡亮度说明什么(电池节数量不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不同)。 2.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在教师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要仔细的观察。 通过实验的观察,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总结出电流表使用的注意点,有助于他们对电流表的熟悉。 1.观察电流表 电流表的组成: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 观察刻度盘上的量程和读数的关系。 1)0到3A,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2)0到0.6A,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练习读数。 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安培表,让他们仔细观察刻度盘。 教师在刻度盘上将指针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指针练习读数。 通过光盘上的读数联系,让学生观察刻度盘并读数,了解电流表的读数与量程之间的关系。 2.活动9.13 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路强度 1、先用一个灯泡与一个开关,连成一个电路,选择适当的量程,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2、用两个灯泡L1和L2,两个安培表,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1.根据实验的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2.学生填写表格: 电路中的灯泡 电流表A1读数I1(A) 电流表A2读数I2(A) L1 L2 L1和L2串联 通过这个实验的数据练习,增加了学生电路连接的熟练度与对串联电路电流强度特点的了解。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9.1.3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一、电流的形成 导体:导体中的电子可以在原子之间穿梭往来——自由电子。 绝缘体中的电子不可以自由移动------束缚电子。 二、电流强度 形成电流的动力来自于——电池;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三、电流表的使用 1、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强度。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1)电流表必须串联连人电路中。 2)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负接线柱(黑色)流出。 3、观察电流表 1)电流表的组成: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 2)量程与读数 4、活动9.13——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路强度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