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3.1磁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 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15 课题(第15课时) 9.3.1磁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性。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2.通过实验前的分析,会设计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的现象能够理解它的原理,让学生对生活的磁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磁铁的磁性制作简单的指南针和电流的磁效应。 教学 难点 电流的磁效应。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各种磁体(条形的、U形的),磁极的演示实验装置(玻璃板,铁屑,小磁针,硬币,缝衣针,线,漆包线,通电螺线管,电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指南针,那么早期的指南针是什么材料做的呢? 2.吸铁石可以吸引许多的物质,被吸引的物质叫磁性的物质。(铁块、硬币),而具有吸引力的叫做磁体,磁体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 学生猜测,讨论。 如何用吸铁石作成了指南针。 从中国的四大发明引入,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一、磁体上的磁极的相互的作用 1、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S极和N极) 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因此对磁体周围的小磁针会有影响。(用铁屑演示实验说明磁场的存在) 学生可以自己回答这个问题(6年级的书中已经介绍过了) 学生认真的观察实验的结果:铁屑的分布说明了磁场的强弱的分布。 磁场的性质:对放入该区域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同时用实验来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存在。 二、磁化 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力的过程——磁化。 制作简单的指南针,教师要求学生自带缝衣针,教师先演示实验的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自己完成简单的指南针的制作的过程。 也可以用硬币来靠近磁体,使硬币磁化。 通过学生的自制指南针的实验,让学生体会了磁化的现象。 三、电流的磁效应 1、简单的介绍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与磁内在的联系) 2、教师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用通电的螺线管和小磁针来完成这个实验。(磁极的指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可以运用右手的螺旋定理) 学生观看幻灯片。 只要让学生认真的观察电流的磁效应的结果就行了。关于右手螺旋定理可以作为拓展。 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够理解磁极的指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通过电流的磁效应增加磁性 1、在螺线管的线圈中插入铁芯,形成——电磁铁。 2、判断通电的电磁体有磁性的实验。(书69页) 与生活相联系(生活中有些家电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电的电磁铁有磁性。 先设计后实验。 知识还是需要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能体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电流能够产生磁效应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电磁铁的生活应用能够简单解释其原理了。 板书设计: 9.3.1磁现象和电流的磁效应 一、磁体上的磁极的相互的作用 1、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S极和N极) 磁场的性质:对放入该区域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二、磁化 没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力的过程——磁化。 制作简单的指南针。 三、电流的磁效应:简单的介绍奥斯特实验 四、通过电流的磁效应增加磁性 1、在螺线管的线圈中插入铁芯——电磁铁。 2、判断通电的电磁体有磁性的实验。 布置作业 练习册P22页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