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4口腔内的食物的消化和其它的消化液 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23 课题(第23课时) 10.2.4口腔内的食物的消化和其它的消化液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口腔中淀粉的消化和消化酶的概念。 知道消化系统中的其它消化器官的消化液。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检验唾液分解淀粉的实验。 2.学会分析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本节课的知识,知道口腔消化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吃饭要细嚼慢咽。 教学重点 淀粉的消化实验;胃和小肠内的消化液的作用。 教学难点 消化器官内的酶的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试管、唾液、淀粉、温水、班氏试剂、滴管、冷开水(学生自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进入口腔是对食物开始消化的第一步,由此食物开始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的两端的开口是口与肛门,食物在消化道的过程中还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所吸收。 2.淀粉、脂肪、蛋白质这些大体积的物质要被分解成小体积的才能被消化璧所吸收。那么它们是如何被分解的呢? 学生回忆和复习有关消化道的组成,以及相关的作用。 在问题的思考中,能进入今天的课题的学习。让学生有科学探究的精神。 一、淀粉的消化(学生实验) 本实验以收集的学生的唾液为第一步,通过唾液对淀粉的分解,再通过上节课检验糖的试剂——班氏试剂来检验淀粉的消化的产物。 学生动手实验——按照书中的步骤完成。(104页)仔细填写试验的结果,能分析实验的结果:唾液中可能含有使淀粉消化的物质。 在学生的实验观察后,学生能自己较快的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二、其它器官的消化液和消化酶 1.唾液中还有相应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 2.肝——胆汁(消化液)分解脂肪。 胃(有酶)——胃液分解蛋白质为主。 胰(含多种酶)——胰液分解蛋白质、脂肪、淀粉。 小肠(含多种酶)——肠液分解蛋白质、淀粉、脂肪。 学生边回忆关于消化道的器官的作用的知识,便对现在的知识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的纪录。 可以结合挂图,标出这些结构,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的便捷。 三、总结: 从本节课的内容可知食物是如何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液和酶的分解,被消化的。有助学生结合生活来体会。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33页题目。 10.2.5营养物质的吸收 年级: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24 课题(第24课时) 10.2.5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是怎样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2、知道小肠的基本的结构,以及能观察到小肠绒毛。 3、知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过程与方法 1、能自己动手完成鸡的小肠绒毛的观察实验。 2、学会观察实验的最基本的试验的技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观察与学习中,了解小肠是主要吸收营养的结果,从而体会到在生活中摄取食物要营养的全面性。 教学重点 小肠的结构和观察实验。 教学难点 小肠绒毛的观察和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教学挂图、学生实验的材料:培养皿、剪刀、清水、放大镜显微镜(放大倍数要高——教师提早做四组放在桌子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在食物被消化到小肠中时,食物分解进入小肠内是如何被吸收的呢? 学生可以猜测、讨论。 同样在问题的思考中,进入今天的课题的学习。 一、小肠的结构 先来了解小肠的结构(用教学挂图)——小肠壁,小肠壁上有许多的小肠绒毛。简单了解小肠绒毛的结构。 学生认真的观察挂图,直到小肠的基本的结构。 学生学会自己观察挂图中的结构,能自己总结出知识。 二、观察小肠绒毛(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鸡的小肠。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观察教师制作好的小肠绒毛的显微镜的装片。 学生仔细的观察手中的材料,看清小肠绒毛的大致的结构,再从显微镜中了解它的结构。 学生要仔细的观察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中给予一些建议,能让学生了解小肠绒毛的结构。 三、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介绍:小肠绒毛只有一层细胞厚,内有微血管,将消化物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学生理解107的图解,对小肠绒毛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作用。 从实验与挂图,能自己总结出小肠绒毛的重要作用,学会对知识的总结。 四、总结: 在实验与挂图的讲解中,对小肠的结构能了解,从而知道小肠是营养主要的吸收的场所。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34~35页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