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 题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目标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重点、难点 1.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并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考点及考试要求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2、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学内容一.复习旧课:归纳: 受热 气流上升 形成低气压遇冷 气流下降 形成高气压风 : 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大气环流的意义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3、大气环流规律(重点)(1).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 绘制出赤道与两极间的热力环流——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2)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现在的假设条件有两个: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3)、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4)、比较: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5)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6)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总结: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形成了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为了让同学更进一步的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我们看下面这个变式图。三圈环流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4.对比分析地图: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2)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3)规律: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5借助手势进行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如右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大拇指伸直代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7月份,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即大拇指往北移),全球气压带(即四个手指与手掌之间接触带的凹凸处)也往北移,1月份则往南移动。【典例解析】例1. A、B、C、D分别表示气压带或风带,请结合图中信息(图中箭头表示风带)判断A、B、C、D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图中填写名称。(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A、 B、 C、 D、 。 解析:(1)冬 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从图上看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证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夏季。(2)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北半球各风带实际风向:极地东风带-东北风,盛行西风带-西南风,东北信风带-东北风;南半球各风带实际风向:极地东风带-东南风,盛行西风带-西北风,东北信风带-东南风。例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答案:(1)7;低;亚洲低压(2)东南风;西南风(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原因:海陆相间分布及海陆热力性差异2.季风的形成(1)东亚气压中心: 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2)亚洲季风A东亚:形成原因:海陆的热力性差异风向: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性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南亚:形成原因:冬季——海陆的热力性差异;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风向: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性质:冬季低温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主要分布在 ( )A.0°~30° B.30°~60° C.60°~90° D.40°~60°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4.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5.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6.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8.当亚欧大陆印度低压势力增强时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地球上气压带向南移动C.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北京比上海昼长9.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10.我国滇南和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季风环流的影响11.我国许多地区,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是因为 ( )A.纬度影响 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 D.冬季风影响12.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二、综合题13.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a、b两地的风向;a______,b______。(3)A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4)B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6)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____,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风向:风从____吹向____。(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季出现。(3)若此洋为太平洋,则此时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____。15.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表示___(1月或7月),A地气压中心的名称为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2)图中C点盛行_____风,D点盛行______风,此时我国的天气特征为_______。【阅读思考】副热带高压与梅雨、伏旱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有着直接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大小,伏旱的早迟,都与其进退的时间早晚、强度和空间分布有关。夏半年,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季节性北移和加强,从海洋上来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高压北侧交锋形成的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夏初,副热带高压中山西伸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也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长达数周的连续性阴雨天气。此的正是江南梅子成熟季气,故称为“梅雨”。7~8月,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进,雨带随之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完全受副高控制,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天气。思考:1.若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势力更强,会对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降水和天气各带来哪些影响?2.若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势力更弱,又会对我国南、北地区的降水和天气分别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D 5.A 6.B 7.C 8.D 9.A 10.A 11.D 12.D二、综合题13.(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2)东南风 西北风(3)对流 锋面(4)大陆东岸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5)气温低,蒸发弱(6)B 亚洲高压 低温少雨 寒潮14.(1)海洋 大陆(2)夏(3)亚洲低压(印度低压)15.(1)1 亚洲高压 冬季亚欧大陆内部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2)西北 东北 低温少雨单项选择题读右边模式图,回答1~2题。1.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3.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冬季盛行由陆地吹向 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4.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 ) A.赤道低压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气压带6.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7.副热带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面状况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C.太阳辐射不同 D.人类活动影响不同8.下列地区中,气候较为湿润的是( ) ①信风带的大洋东岸 ②信风带的大洋西岸 ③西风带的大陆东岸 ④西风带的大陆西岸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10.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 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 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11.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1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13.下面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二、综合题 14.读下表回答问题。地点气温(℃)降水(mm)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全年甲地气温2527262526降水2532921582102893乙地气温1625322828降水00013丙地气温615251616降水75608128815丁地气温49201012降水43366078726 (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其气温常年较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 (2)乙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降水少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丙地炎热干燥时,盘踞在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其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是“亚欧大陆沿北纬60°纬线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__季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甲地的气压比亚欧大陆两侧同纬度的海洋________(高或低)。 (3)此时,开普敦的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4)再过6个月,上海盛行___________风。 16..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体现了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 B 。(3)此时,东亚吹 风,南亚吹 风。17.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 C 带 D 带(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冬季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和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参考答案:1-5BCC A B 6-10 B B B D B 11-13B C B14.解析: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看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雨热不同期,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丁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为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大,辐射强(2)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在副高的控制下 (3)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亚洲低压(4)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15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亚欧大陆内部气温远低于东西两侧同纬度的海洋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注意开普敦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其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答案:(1)冬季亚欧大陆内部气温远低于东西两侧同纬度的海洋(2)高(3)炎热干燥(4)东南16、(1)副极地低气压带 ;块状;海陆分布。 (2)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3)西北风;东北风17、(1)B 东北信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西风 (2)地中海;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3)太阳辐射;地球自转 (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