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课件(共27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课件(共27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
了解思维的含义
学习目标
2.
理解思维的特征
3.
了解思维的作用
4.
把握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1.科学精神:理解和把握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
2.公共参与:通过把握思维的基本知识,认识思维的重要性,步入思维的世界。
核心素养
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被解读出多种含义?
试一试,你能否将解读到的不同含义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
新知导入
议题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到底什么是思维呢?
新知讲解
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新知讲解
有这样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
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新知探究
阅读教材P3
探究与分享
思维的方式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议题二:思维的特征
想一想:
我们是如何理解无法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现象的?
新知探究
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不同于感觉)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具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
想一想:这反映出思维具有什么样特征?
思维具有概括性
新知探究
思维具有概括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想一想:是人创造“神”,还是“神”创造“人”?
谈一谈:上面的例子体现了思维具有什么特质?
思维具有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加工。
新知探究
思维具有能动性:(有计划、有目的)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小明的妈妈是医院的化验员。一天,小明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小明,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
小明是如何做到的,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新知探究
做法:将第二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五个空杯中,并放回原处。
思维的特征: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小明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体现这一点。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小明没有从表面上去思考,而是抓住了题目的本质要求,保证“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小明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知识要点
想一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科学理论形成是社会实践作用的结果!
巩固提升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知识要点
课堂总结
两个分别以30万千米/秒和5万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速度上的差别,人们凭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学工作者却能够理解,若以5万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的星际飞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据此回答1~2题。
跟踪训练
1.科学工作者对光速的理解说明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抽象性
跟踪训练
科学工作者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获得的感性材料来理解的,A符合题意。
2.下列对思维的间接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它具有克服感性认识局限性的一面
C.它只会导致人们认识的失真
D.它既有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又有导致认识失真的弱点
跟踪训练
A不正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不能直接感知。
B错误,说法太绝对,思维的间接性可能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C项认识不全面。
故选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一课1.1
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
1.1
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学习目标与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1.了解思维的含义2.理解思维的特征3.了解思维的作用4.把握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学科素养:1.科学精神:理解和把握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2.公共参与:通过把握思维的基本知识,认识思维的重要性,步入思维的世界。
重点
思维的含义
难点
思维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副图片。设置问题:不同的同学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什么存在差异?结论:我们的思维很奇妙,今天开始进入思维的世界
观看图片,自由回答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思维的奇妙
讲授新课
维的含义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后,讲解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思维的方式:(结合教材P3探究与分享的故事加以讲解)(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通过三个问题,揭示思维的特征。
(1)我们是如何理解无法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现象的?思维具有间接性。(2)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具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思维的概括性。(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思维具有能动性。学以致用:小明的妈妈是医院的化验员。一天,小明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小明,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小明是如何做到的,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做法:将第二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五个空杯中,并放回原处。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小明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体现这一点。②思维具有概括性。小明没有从表面上去思考,而是抓住了题目的本质要求,保证“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③思维具有能动性。小明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区分广义和狭义思维;对现象和本质有所了解。积极思考,分组讨论
通过讲解,去把握狭义思维感受思维的重要性。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维的特征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思维特征的理解。
巩固提升
想一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课堂小结
板书
广义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