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22讲生物与环境(二)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22讲生物与环境(二)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十二讲
生物与环境(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类型、自我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复习目标
1.根据食物链说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2.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因素。
3.认识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根据具体事例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重、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能量流动效率的计算。
知识梳理
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能量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的部分。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从无机环境开始,经
,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循环是
的。
2.碳循环过程:碳主要以
的形式储存在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
,碳就由无机环境进入了生物群体。
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碳就从生物群体返回了无机环境,完成了一个碳循环的过程。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的
特点。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我调节能力
;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

四、生物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
2.遗传的多样性也称为
的多样性,它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
的基础。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
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
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和
使用价值。
考点、经典例题分析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重难点剖析: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实现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流动的效率:10%-20%。
3.物质循环: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而不是具体形态的物质。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某一小的生态系统,只有在生物圈中物质才是循环的。不同的物质(碳、氮、硫等)具有不同的循环方式。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
例1.(2019威海)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规律且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的是(??)
A.草→鼠→蛇→鹰?
B.草→兔→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只能从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向流动,所以C、D不正确,A选项有四个营养级,B选项有三个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越短,能量流失越少。答案:B
例2.(2019衡阳)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乙、丙、甲,因此,“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乙→丙→甲。答案:B.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重难点剖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
例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答案:C。
考点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重难点剖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又称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例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遗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D.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解析: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基因的多样性就是遗传的多样性,A选项中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少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课堂巩固训练
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营养级越多,积累的能量越多
C.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D.下一个营养级只能获取上一个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2.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3.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A表示的是一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B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

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
B.与狐有共生关系的一种生物
C.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
D.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4.(2019
菏泽)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0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基因、细胞、染色体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细胞、物种、生态系统
6.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保护濒危物种,应该消灭该物种的天敌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物种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7.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由该研究来看,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原因
人类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它原因
哺乳动物
31%
32%
17%
20%

20%
60%
12%
8%
A.人类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的影响
D.其他原因
8.四川大地震造成大熊猫的栖息地严重坡坏,为保护大熊猫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大熊猫繁育基地
B.就地保护
C.易地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
9.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
A.应首先保护物种多样性
B.应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C.应多引进物种以增加多样性
D.应多喷洒农药以防治病虫害
二、简答题
10.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判断: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问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2)图中的A表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
(3)A和B之间存在__________关系。
(4)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说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1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
参考答案:
第二十二讲
生物与环境(二)
知识梳理:
一、1.输入、传递和散失
太阳能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
能量流动
对人类最有益
二、1.
化学元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循环、往复
2.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简单的有机物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三、1.
自我调节
动态的平衡
2.
结构
越小
越强
四、1.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2.
基因
生物进化
物种的丰富
生态系统
3.直接
间接
潜在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C
6.B
7.B
8.B
9.B
二、简答题
10.(1)二氧化碳
(2)生产者
分解者
(3)捕食
自我调节能力
11.(1)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2)太阳能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食虫鸟
(4)昆虫

(5)鹰
(6)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