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3、物体粗糙程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越粗糙吸热越快; 4、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怎样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猜想; 2、自主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自主探究物体的粗糙程度与吸热本领有关的实验;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让学生整理实验结论,并用折线图来反映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会学生用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进一步探究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准备 课件,计时器,KT板制成支架 分组实验:写生灯(4)、记录表、彩纸(白、红、黑色)、蜡光纸(白、红、黑色)、棉布(白、红、黑色),彩色笔(白、红、黑色),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系;物体的粗糙程度与吸热有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用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太阳的图片,问学生:我们生活与太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既然太阳对我们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人们是怎样收集阳光的呢? 3、我们怎样才能收集到更多光和热呢? (二)、新授 教师给出实验1号文件袋,让学生利用袋中的材料完成实验。 实验一 1、物体的颜色、粗糙程度与吸热(与实验二同时进行) 1)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及打开实验1号袋,再对材料进行观察,(可以眼看手摸等); 2)教师提示学生在制作时,我们尽量使三种颜色的蜡光纸(彩纸)的接触阳光的面积大致相同,记录时间间隔相同。 3)学生实验、记录。(按照操作员、记录员、外交官) 2个小组是物体的颜色、粗糙程度与吸热关系的实验:8人一个大组,4人小组,先由八个人一起操作,开始照射后,留四人操作观察记录;剩余四人再打开实验2号文件袋,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加入实验。 实验二 2、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与实验一同时进行) 1)学生打开实验1号文件袋,并观察实验材料(眼看手摸等); 2) 教师强调三个纸袋的大小应差不多大,学生进行制作并完成实验; 3) 学生实验、记录。(按照操作员、记录员、外交官) 3、分享交流 1)学生收拾整理器材,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2)分小组进行分享交流。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让学生把实验记录表同一种颜色的用同一种颜色的彩色笔把其打上圈,然后把圈连接起来绘制成折线图; 2)分析(学生交流他们的发现)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黑色纸袋的温度高于白色、红色的温度? 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纸袋的温度也不同? 直射与斜射得到的温度不同是怎么回事呢? 5、总结归纳 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三)、课后迁移 1、我们收集光和热后又能用来做什么呢? 2、在生活中有这样的实际利用吗? 3、还可以用哪些材质来证明你的猜想呢?请打开实验3号文件袋,看看棉布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实验现象又会怎样呢?课后思考探究。 六、板书设计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粗糙程度与吸热 对比实验二: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