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A.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B.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 C.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 B.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 折射规律的探究。 ? 【教学难点】 ? 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 【教学用具】 碗、筷子、白纸、清水、大烧杯、铅笔、玻璃砖、自制折射规律探究装置。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 通过用身边的物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探究。 情景1: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后,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是孙悟空,那今天老孙来到我们的教室亲自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把俺老孙的金箍棒折断?《出示孙悟空及孙悟空的金箍棒》图片。 情景2:(动手做一做)学生在准备好的碗里放入筷子,然后在碗里倒入水,从侧面观察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 ? 通过观察,从而引入要学习的课题──光的折射。 ? 二、实验探究 ? (1)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彩虹、海市蜃楼) (2)折射现象 ? 教师演示,并介绍实验装置(光源,演示器,水等),然后解释什么是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折射。 ? (3)探究规律 ? 教师:光线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传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 在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后,先向学生介绍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三角、四线,如图1所示)。 ? A.入射光线 B.入射(折射)点O:入射(折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 C.法线::过O点与界面垂直的线NN′。 D.反射光线 E.折射光线 ? F.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G.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H.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4)学生动手实验: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2.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的情况 3.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的情况 (5)归纳总结 ? 实验完毕,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总结出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6.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7.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水中筷子变弯了、彩虹、海市蜃楼) 四、课堂练习: 1、有一光线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2.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在湖中看到了①岸上的树,②水中的鱼,③空中的鸟,④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到的景物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_____边是空气,_____边是玻璃。 4.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水中射到空气后的折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五、课堂小结: 1.光的折射规律 三线共平面,法线居中间, 两角不相等,空气中角大。 2.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早晨见到的太阳 水中筷子变弯折 天上的彩虹 水中鱼看上去比实际要深 池水变浅 海市蜃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