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 三 物理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 月 日 课 题 13.1分子热运动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介绍分子动理论 ,并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热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如物态变化等宏观热现象 。肤浅的?感性的。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 ;能识别扩散现象 ,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理得出规律,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普遍性 、规律性 ,树立科学的态度 。 学习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学习难点 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视频 、水和酒精 、试管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 物质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 : 1 、分子间有 间隙 2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演示实验1 举例子: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学生活动一: 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 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 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演示气体扩散( 课本图16.1-2 ) 演示液体扩散 10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演示实验2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并且同时存在的。 2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 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 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四: 思考: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 学生活动五: 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图16.1-5能说明什么?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 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演示固体扩散 交流讨论要有时效性 启发引导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10 10 10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教师讲解相关内容 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课堂总结: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有三个:一是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二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是分子运动的实验基础。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 r <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r >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r >10倍平衡距离时,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观察实验想象 分析结论 小组合作 进行汇报总结 展示课件 实验演示 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 进行汇报总结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 1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_____________ ( 2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 3 )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检测结果分析: 作业布置 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学案卷 板书设计 13.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 2 、扩散现象 3、分子间作用力 课后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