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 三 物理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 月 日 课 题 13.3 比热容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体现了物理教学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导向 学情分析 物体吸热 、放热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会很自然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分析过养成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热量计算 学习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问题的引入: 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河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河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会思考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 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情景导入 10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 设计实验: 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 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一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方法 : 方法一:保持质量相同,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方法二:保持质量相同,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所需要的时间(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2 、器材 : 体验生活: 进一步思考: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 思考 :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和 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 、 相同 思考并交流 : 1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 ?理由 ? 提问 启发引导 应用物理的方法 进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0 10 10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 、数据分析 : 5 、结论 :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 (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二 、理解比热容定义 三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2 、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记录实验数据 思考交流: 1 、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 : 2 、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3 、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4 、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 有关 学生活动二:阅读书上比热容内容,回答问题 1、用冷水冷却发动机 2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巡视指导 这节课内容比较多,要掌控好时间 引导启发 小结归纳 本节课难度较大,要循序渐进 引导分析 10 10 10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 、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 1) ( 2 ) 2 、实验中小明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掌握较好 作业布置 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学案未完成内容 板书设计 13.3 比热容 1 、定义 : 2 、单位 : 3 、物理意义 : 4 、热量的计算公式 : 课后反思 “比热容”这一概念向来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较抽象,难理解的相关知识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对例子、实验的现象分析、讲解较多,希望使学生在理解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领会比热的概念,但因为学生基础较差,教师的详细讲解反而使学生更加迷糊。因此,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精讲。由于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例子的分析、对实验过程的交待、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用时过多、运用“比热容”来分析、解决的方面较多,导致教师讲的时间多,学生练习的少,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巩固,最后的课堂结束总结也匆忙结束,导致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图景,这些,都是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