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期末复习专题(3)——第三章【知识点提要与注意事项】: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植物受到单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牵牛花、葡萄等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久会缠绕;向日葵朝向太阳。感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合拢;捕蝇草、猪笼草的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因光照温度改变,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郁金香、番红花温度升高时开放,降低时闭合。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用生长素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三.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尖端。产生原因: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向光源弯曲生长。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竖直生长。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向光源弯曲生长。猜想:在单测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对侧生长。B组实验中b琼脂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表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植物的生长。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补充:明确几个科学家对应实验结论:达尔文、温特、郭葛。第二节人体的激素一.胰岛素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1血糖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降低;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治疗方法:定时注射胰岛素。(口服胰岛素。错,会被消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治疗方法: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二、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物是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功能垂体生长激素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腺(胰岛)胰岛素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女性)睾丸(男性)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第三节、神经调节一.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3.特点:神经调节短暂而迅速;而体液调节持久而缓慢。二.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3.①细胞体;③树突;④轴突;树突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细胞体。轴突的功能是把兴奋传给下一个神经元。三、神经系统四、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P112图3-17、3-18)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脑小脑:协调人体动作,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1、人的神经系统受大脑控制脑神经:12对,来自脑,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来自脊髓,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植物性神经: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传出神经,调节机体的营养、呼吸、循环、分泌、排泄、生长和生殖等机能活动。(一)中枢神经系统: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脊髓三部分。A.大脑。(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2)大脑的结构分左脑和右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对侧控制)(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回和裂,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4)大脑是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B.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维持身体。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穿针引线)。C.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二)脊髓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四.反射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反射1.反射弧是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基础。包括5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五、神经中枢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打针时手虽然感觉到疼痛,可以不缩回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4.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反射弧功能是否完整。六.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即先天性行为(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即可形成发射,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即后天学习行为(需大脑的参与;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大脑脑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脊髓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结构基础细胞体结构树突突起基本单位——神经元轴突神经调节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基本方式:反射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五节恒定的体温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直肠温度最高)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恒定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所以,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战栗,能使热量成倍增加。(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增加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3.散热。(1)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90%)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表面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二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气温高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增加汗液体温调节分泌、皮肤的血管舒张→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气温低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2、另一种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如狗夏天伸舌头降温等。【相关习题与解析】:【考点追踪】:考点1 植物激素【例1】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针对训练】:1.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 甲 乙A.aB.bC.cD.d2.取胚芽长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将胚芽尖端切去一部分,再将剩余的部分(约9毫米)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8℃下培养3天,实验结果如下表:生长素溶液浓度10-1210-1110-1010-910-810-510-410-310-210-13天后平均长度(毫米)11.511.912.713.915.214.514.311.410.09.2(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切去胚芽尖端的主要原因是。(2)实验数据显示了胚芽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就是。(3)此实验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例:。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引起的;(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产生生长素;(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是否能产生生长素。考点2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例2】 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A缸B缸步骤1500毫升池塘水500毫升池塘水步骤2水温25℃水温25℃步骤3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步骤4加入10克蝌蚪饲料加入10克蝌蚪饲料步骤5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不加入甲状腺激素步骤6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一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3)实验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实验,变量是。(4)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针对训练】:4.已知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等量的生长激素,其他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增重40%,B、C两组小鼠增重均为25%。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的作用。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为什么?。(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组幼鼠会提前成熟。5.如果你是一位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会因为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专心看球的你,手不小心碰到了很烫的杯子,你会先缩手,该反射的途径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有和功能;(2)当你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调节的影响。考点3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例3】人类的以下哪种活动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A.遇到强光立即眨眼B.手碰到热的东西立即缩回C.新生儿啼哭D.老师喊“上课”,学生马上起立【针对训练】:6.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C.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间打扫卫生7.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8.夏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 【复习精练】1.下列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是()①葡萄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牛根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上面 ②睡莲在白天开放晚上闭合 ③捕蝇草遇机械刺激会产生捕食 ④植物的根朝向比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⑤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A.①②④B.①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2.学习了“植物的向性”后,小明利用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进行如图实验。当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a、c玉米根的生长方向应为(箭头表示根生长的方向)()A.a→ c←B.a← c→C.a↑ c↑D.a↓ c↓3.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A.艾滋病B.白化病C.冠心病D.糖尿病4.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吭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A)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⑥腮部肌肉A.③⑤②①④⑥B.④②①⑤⑥③C.③⑤④①④⑥D.③②④⑤②④5.下面现象是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A.看到梅会流“口水”B.手被针刺了,会立即缩回C.听到铃声进教室D.司机看到红灯,会停下来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是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A.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B.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D.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7.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8.杭州马拉松比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A.保护和调节体温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C.调节体温和排泄D.排泄和保护9.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10.(绍兴中考)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11.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1)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3)比较曲线1、2与4,可知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生长素。12.材料: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完全发育,常发生尿床的现象;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常出现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现象。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切除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反射,排尿中枢位于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与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被破坏,结构不完整,反射不能进行。(4)“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发生了病变。(5)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而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说明: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中。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期末复习专题(3)——第三章【知识点提要与注意事项】: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向性运动:植物受到单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牵牛花、葡萄等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久会缠绕;向日葵朝向太阳。感性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合拢;捕蝇草、猪笼草的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因光照温度改变,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郁金香、番红花温度升高时开放,降低时闭合。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用生长素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三.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产生部位:胚芽尖端。产生原因: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向光源弯曲生长。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竖直生长。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向光源弯曲生长。猜想:在单测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温特的实验: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对侧生长。B组实验中b琼脂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表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植物的生长。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补充:明确几个科学家对应实验结论:达尔文、温特、郭葛。第二节人体的激素一.胰岛素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1血糖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降低;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治疗方法:定时注射胰岛素。(口服胰岛素。错,会被消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治疗方法: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二、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物是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功能垂体生长激素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腺(胰岛)胰岛素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女性)睾丸(男性)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第三节、神经调节一.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3.特点:神经调节短暂而迅速;而体液调节持久而缓慢。二.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3.①细胞体;③树突;④轴突;树突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细胞体。轴突的功能是把兴奋传给下一个神经元。三、神经系统四、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P112图3-17、3-18)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脑小脑:协调人体动作,保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1、人的神经系统受大脑控制脑神经:12对,来自脑,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来自脊髓,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植物性神经: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传出神经,调节机体的营养、呼吸、循环、分泌、排泄、生长和生殖等机能活动。(一)中枢神经系统: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脊髓三部分。A.大脑。(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2)大脑的结构分左脑和右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对侧控制)(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回和裂,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4)大脑是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B.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维持身体。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穿针引线)。C.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二)脊髓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四.反射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反射1.反射弧是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基础。包括5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五、神经中枢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打针时手虽然感觉到疼痛,可以不缩回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4.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反射弧功能是否完整。六.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即先天性行为(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即可形成发射,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即后天学习行为(需大脑的参与;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大脑脑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脊髓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结构基础细胞体结构树突突起基本单位——神经元轴突神经调节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基本方式:反射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组成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五节恒定的体温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直肠温度最高)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恒定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所以,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战栗,能使热量成倍增加。(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增加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3.散热。(1)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90%)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表面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二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气温高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增加汗液体温调节分泌、皮肤的血管舒张→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气温低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产热、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2、另一种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如狗夏天伸舌头降温等。【相关习题与解析】:【考点追踪】:考点1 植物激素【例1】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1)材料一中画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由材料二可知: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达尔文的实验结论是温特实验探究中提出的问题。(2)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生长素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变量是生长素,B组是对照组。(3)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4)切去尖端的胚芽因为缺少生长素是不能生长的,如果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则会促进左侧生长,胚芽只能向右弯曲,不可能弯向左侧的。又因为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大;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向右弯曲的幅度逐渐变小。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在这个范围,胚芽不会弯曲。由丁图可知B曲线正确。【答案】 (1)提出问题 (2)对照 (3)小于 (4)B【方法归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料中的信息从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针对训练】:1.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 甲 乙A.aB.bC.cD.d2.取胚芽长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将胚芽尖端切去一部分,再将剩余的部分(约9毫米)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8℃下培养3天,实验结果如下表:生长素溶液浓度10-1210-1110-1010-910-810-510-410-310-210-13天后平均长度(毫米)11.511.912.713.915.214.514.311.410.09.2(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切去胚芽尖端的主要原因是胚芽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2)实验数据显示了胚芽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生长素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最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或生长素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3)此实验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请举例:高浓度的生长素用于除杂草。3.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能产生生长素。考点2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例2】 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A缸B缸步骤1500毫升池塘水500毫升池塘水步骤2水温25℃水温25℃步骤3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步骤4加入10克蝌蚪饲料加入10克蝌蚪饲料步骤5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不加入甲状腺激素步骤6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一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3)实验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实验,变量是。(4)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解析】 (1)本实验中A、B两组的区别是加不加甲状腺激素,最后测量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因此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2)实验中用一只蝌蚪,结果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可用8到10只蝌蚪做实验,可以排除因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蝌蚪会更好,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3)在实验改进后,A缸与B缸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B缸是对照组。(4)分析实验现象,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或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步骤3中蝌蚪数量过少,改为8到10只 (3)对照 甲状腺激素 (4)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方法归纳】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含对照实验)一定要注意实验所研究的变量,必须控制该变量改变,而其他变量则要保持一致。从样本的选择来讲要具有一定的数量和普遍性。【针对训练】:4.已知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等量的生长激素,其他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增重40%,B、C两组小鼠增重均为25%。请回答下列问题。A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不能。为什么?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分解了,失去了生理作用。(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5.如果你是一位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会因为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专心看球的你,手不小心碰到了很烫的杯子,你会先缩手,该反射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2)当你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考点3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例3】人类的以下哪种活动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A.遇到强光立即眨眼B.手碰到热的东西立即缩回C.新生儿啼哭D.老师喊“上课”,学生马上起立【解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答案】 D【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针对训练】:6.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D)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C.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间打扫卫生7.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8.夏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B)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 【复习精练】1.下列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是(B)①葡萄的卷须一旦接触到牛根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上面 ②睡莲在白天开放晚上闭合 ③捕蝇草遇机械刺激会产生捕食 ④植物的根朝向比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⑤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A.①②④B.①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2.学习了“植物的向性”后,小明利用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进行如图实验。当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a、c玉米根的生长方向应为(箭头表示根生长的方向)(D)A.a→ c←B.a← c→C.a↑ c↑D.a↓ c↓3.下列疾病中,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D)A.艾滋病B.白化病C.冠心病D.糖尿病4.王勇不小心手指被利刃划破,疼痛难忍,但他仍然紧咬牙关不吭声。此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是(A)①脑 ②脊髓 ③手部感受器 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⑥腮部肌肉A.③⑤②①④⑥B.④②①⑤⑥③C.③⑤④①④⑥D.③②④⑤②④5.下面现象是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B)A.看到梅会流“口水”B.手被针刺了,会立即缩回C.听到铃声进教室D.司机看到红灯,会停下来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是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A)A.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B.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C.迁徙行为 繁殖行为D.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7.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D)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8.杭州马拉松比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C)A.保护和调节体温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C.调节体温和排泄D.排泄和保护9.如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10.(绍兴中考)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 11.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1)研究人员通过侧芽长度的平均值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3)比较曲线1、2与4,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生长素。12.材料: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完全发育,常发生尿床的现象;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常出现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现象。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切除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排尿中枢位于脊髓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与大脑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反射不能进行。(4)“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小脑发生了病变。(5)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而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说明: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脑干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3) 第三章(学生版).docx 专题(3) 第三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