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研究物体运动时,知道将物体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学会正确记录数据(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初步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评价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准确的记录、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2)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3)通过实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教学难点: 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会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二、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提出问题】:南南在跑步过程中速度有没有变化?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如何收集证据】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方案】把100m分成几段,分别测量每一段所用的时间,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1.82s、1.06s、0.90s、0.88s、0.83s、0.83s、0.83s、0.82s,最后20米用了1.72s,总成绩为:9.69秒。【思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米?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米?【物理实验报】班级:__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日期:_______地点:______合作者: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方案1、把100m平均分成5段,分别测出跑到20m、40m、60m、80m、100m处时所用的时间,再分别计算出每一段所用的时间,最后用公式v=s/t计算出相对应的速度。方案2、把100m平均分成10段,分别测出跑到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100m处时所用的时间,再分别计算出每一段所用的时间,最后用公式v=s/t计算出相对应的速度。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数据处理2: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博尔特同学在跑步时,速度先变快后变慢;0-80m变快,80-100m变慢。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方案二】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环节二: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三、本课小结,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四、作业:P56,1题。【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探究问题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二)探究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5、实验结论。6、评估。7、交流。【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