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点滴: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2.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3.认识磁场;4.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重、难点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教学重点:磁场和磁感线器材准备条形磁铁(2个)、U形磁铁、大磁针(2个)、玻璃板、小车、铁棒、回形针、铜丝、铝条、硬币、钢针、尖嘴钳、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对于磁,你了解多少?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磁?学生进行交流二、实验室常见磁体小磁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思考:1.磁体上不同的部位,磁性强弱一样吗?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2.让磁针自由转动,静止后,其指向有什么规律?磁体具有指向性。应用:指南针。3.磁极间的作用有什么规律?演示: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排吸。置疑:为什么磁铁能够吸引锯条、回形针等而不能够吸引铜、铝导线?4.磁化与去磁(1)磁化(2)去磁(3)引导学生从磁化的角度解释磁铁吸铁而不能吸铜、铝的原因。三、认识磁场实验演示:不直接接触的两磁体之间也能够发生相互作用提出问题:磁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为什么也能发生相互作用呢?引出磁场的概念。1.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3.磁场有方向: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演示实验:用磁针“探测”磁场及方向。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条形,将同一磁针分别放在磁铁周围不同位置,也可以同时将多个相同的大磁针放在磁体周围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磁针静止后的指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显示磁场中更多点的磁场的方向,应该有更多的磁针。为此,在实验时可以用很细的铁屑(放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代替磁针显示磁场方向及分布情况。思考:实验过程中,往玻璃板上撒铁屑后,为什么要轻轻敲击玻璃?磁体周围的铁屑或磁针有规律的排列,是受什么力作用的结果?没有磁场,它们的排列能有这样的规律吗?明确:铁屑或磁针排列情况直观反映了磁场分布情况。思考:用摆磁针或撒铁屑的方法显示、描述磁场有什么缺点?四、描述磁场用带箭头的曲线代替磁针或铁屑试着画出图15-4、15-5中的磁场分布情况。学生在画图过程中,一方面体会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磁场的分布规律,同时认识磁感线在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采用的一种方法。磁感线:(1)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2)磁感线上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从磁体北极到南极(在磁场外部)。(3)磁感线不只是画出的那几条,磁场也不是只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分布在磁体周围的这个空间。思考:小磁针为何总是南北指向?五、地磁场:地球可看作一个大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刚好相反。解释磁体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结1.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2.磁场的概念3.磁感线练习设计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一诗中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这里磁针石的南极指向地理位置的 方,是因为它受到 场的作用。2.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磁针接近磁体时会发生偏转,说明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B.磁感线是磁场本身所具有的C.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南极出来,回到磁铁的北极D.以上说法都不对3.图中磁感线的方向、磁极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