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1 中东 教案(2课时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1 中东 教案(2课时 )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中 东
本节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热点的原因逐一展开。本节课主要讲中东地区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这两个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重要原因。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读中东水资源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的由来及现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地区资源问题的探讨,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内容,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重点
1.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水资源的分配。
3.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4.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2.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3.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第1课时 “三洲五海之地” 世界石油宝库
导入新课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地区常常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里有近一段时期关于这个地区的一些新闻报道的标题,我们来看看都提到了哪些国家。课件展示关于中东局势报道的标题,并指出相关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师】看来这个地区是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什么地区吗?
  【生】中东地区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热点地区——中东。
讲授新课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活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随后请几位同学代表小组把资料向全班展示。内容要求有代表性,语言精炼,每位时间不得超过40秒。
(2)说出对中东的印象。
【生】中东地区战争多、冲突多、缺水、石油丰富等。
【承转】中东地区国家众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战火纷飞,在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著名的战争。
【活动】读教材第44页“阅读材料”,请两个同学以新闻播音员的形式向大家播报一下中东历史上的几次著名的战争。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活动】假设现在你就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大家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把最精辟、最有代表性的一两句话写在老师发给的白纸上,随后请每组委派1~2名同学,把大家想说的话用最深情的语言表达出来。
【承转】让我们共同祈祷中东能早日安宁,使其能成为当地人民真正的乐土。但是想要帮助那里的人们,光听听说说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对这片土地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现在我们就从了解它的名字开始吧!谁知道“中东”这个名字的由来?
【教师小结】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了中东的现状,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能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师】课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中东的地形”图,大家观察中东与西亚有什么区别。
【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小结】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承转】大家都知道了中东是一个热点地区,但你们想过为什么吗?
【活动】读教材第44页的内容以及图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寻找答案,中东处在联系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师】这里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到现在,它也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如此特殊的地理
位置,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它自然都会备受关注,这也就是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
【活动】让学生上讲台在地图上指出两洋、三洲。
【师】展示“中东的地形”图。
【活动】完成教材第46页“活动”第2题。(找到五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过渡】对于这两洋、三洲以及五海的沟通,本地区有两个十分特殊的水上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师】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
【提问】问题1.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2.土耳其海峡又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哪两个海域?
【活动】完成教材第45、46页“活动”第1、3题。体会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小结】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地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 000~10 0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水上通道。
【承转】中东长期战争、冲突,除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因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板书】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课件展示课本第47页图8.5“2007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问题】(1)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世界的百分之几?(2)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回答】(1)中东石油储量占61.0%;产量占30.7%,出口量占44.7%。(2)因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教师评价】小结略。
【师】课件展示课本第47页图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问题】(1)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2)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生】回答:
学生A: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学生B: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北美洲、东亚、欧洲西部各国。
【过渡】中东石油是通过哪些航线运抵北美洲、东亚、欧洲西部各国的呢?
  【师】课件展示“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投影表格: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航线A
航线B
航线C
  【活动】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让各组派代表回答。
【回答】A组代表:航线A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各国与北美洲。
B组代表:航线B经过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达欧洲西部各国与北美洲。
C组代表:航线C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达东亚。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读图很仔细,并能在图上找出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问题】同样是输出至欧洲西部各国,航线A和航线B的差异何在?
【生】航线A比航线B近。
【设疑提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教师提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地狭水浅。)
【生】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轮船吨位低。
【师】补充: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距离最短。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可缩短8 000~10 000千米,运费更少,但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深度和宽度虽然经过加深和拓宽,但现在仍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B航线经非洲的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所以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油轮驶往欧洲西部仍需绕道非洲好望角。
【讨论】为什么20世纪中东为石油而战?(提示:石油作为能源的地位上升。)
【生】发言略(结合热点:2003~2011年底期间的伊拉克战争)。
【师】随着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美英希望自己在美伊战争后伊拉克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而法、德、俄极力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否则他们在伊拉克的利益将受到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区争端另一起因是:石油之争。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位置和范围
中东、西亚范围的区别
2.位置的重要性
三洲、五海之地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分布:集中→石油之争
3.输出路线
第2课时 匮乏的水资源 多元的文化
导入新课
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继续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讲授新课
【板书】三、匮乏的水资源
【师】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阿拉伯半岛上河流稀少。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生】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
【活动】读教材第49页“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请学生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生】回答略。
【转承】现在请你们看看这幅“中东的水资源”图,上面的注释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正是由于这里干旱的气候,才使得水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补充】的确如此,由于气候干旱,使得各国常因水资源发生争端。比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会听到“约旦河西岸”这个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的冲突中,就有许多次是为了争夺约旦河。
【教师提问】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完成教材第51页的活动题。你能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阿拉伯人喜爱白色,是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骆驼生理结构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独特性:很会找水、存水;由于气候炎热,极少下雨,所以,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以上习俗,都是为了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干燥的环境的结果。
【转承】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生】讨论、回答: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师】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设施图片等。
【师】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东人均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技术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滴灌和温室大棚造就了现代农业,其用水在30年以来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与以色列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以色列学习。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拓展性思考题,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了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板书】四、多元的文化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大家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中东的人种、宗教建筑及民居图。
【生】讨论略(包括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师】鼓励、评价学生的答案。
【教师总结】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地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现在,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阿拉伯人分布在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分布在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本区的宗教纷争。
三、匮乏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多国共用→因水而战
四、多元的文化→多民族聚居→宗教纷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