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纸币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并知道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2、体会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六、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活体验法,如观察纸币,亲身体会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直观教学法,如“民族构成特点”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主要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 七、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 教师在授课前把学生分为三大组,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资料,并选出各组代表,准备交流展示。 2、教师的准备: 帮助学生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查找相关图片及资料,并制作成课件。 八、授课类型:新授课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2、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钱了吗?大家可别误会,今天老师不收钱。请大家拿出课前搜集到的1980年7种人民币纸币,相互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图像。 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唤起学生参与意识;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讲述)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本节学习重点。 【学习新课】 自学指导一: 1、观察课本第15页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你能从服饰方面描述图片情景,并结合课件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的图,总结我国民族构成情况。 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在我国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被称为 民族。 2、阅读课本第19页表,完成下列练习: ①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有 万人;人口最少的是 ;有 万人。 ②人口数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个,其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占 个,他们是 、 、 、 、 、 、 、 、 ,属于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 3、联系世界地理已经学习的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何异同? 教师点拨: 1、少数民族:相对汉族而言,其他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处于少数,没有其他含义。 2、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56个民族; 日本:单一民族国家,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美国: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亚洲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移民国家,多民族、多种族) 自学指导二: 1、同学们,刚才完成的非常好,现在请看课本P16图1.15中用八种不同的文字写出的“我爱中国”,很有趣吧?让我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参照书上的图片找出人民币(纸币)上用不同文字写出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并告诉我们:它们分别是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学生认真查找,分别得出结论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 (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然后完成课本第17页活动2(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和活动3(下面列举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发明创造?你还知道哪些?),最后总结出不同民族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 1、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文化差异方面。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居、服饰等方面,它是民族划分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少数民族文化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干栏式木楼: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各民族互相尊重,共同奋斗,齐心协力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努力。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 2.回族、维吾尔族的群众大多信仰什么宗教( ) A.佛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3.中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共有(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4.以“摔跤”这项体育运动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朝鲜族 C.哈尼族 D.土家族 5.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请选出组合正确的一组( ) A.傣族——泼水节 B.彝族——那达慕大会 C朝鲜族——火把节 D.蒙古族——芦笙节 二、将下列少数民族和他们的传统节日用直线连接起来: A.蒙古族 ①火把节 B.彝族、白族 ②那达慕大会 C.壮族 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D.回族、维吾尔族 ④三月三 E.傣族 ⑤泼水节 F.苗族、侗族 ⑥芦笙节 【布置作业】 搜集各民族的民歌和风俗,学唱一段民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总数:56个 汉族:占总人口92% 少数民族:55个,占总人口8% 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蒙、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土家 二、我国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 【课后反思】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