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地理 课题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主备人 班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分 析 本课是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二框的内容,在认识了中国的疆域后,学生知道了中国地域辽阔,海陆兼备,自然环境复杂,本节课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自然环境复杂性的认识,从地形、地势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解答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 学 习 者 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生活,对新课程、新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学生学习热情高,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对很多的社会经济生活经验不足,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对地形地势的特征很难形成空间印象。 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中的“自然环境”,具体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说出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的特点。 2、对照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位置、分界线。 3、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地势、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结合学生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对生活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重 点 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三级阶梯的分布、分界线 难 点 地势地形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地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环节 内容(知识点) 时间 纵轴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明确 目标 学案 引导 自主 学习 展示 提升 合探 解疑 回归 目标 当堂 小结 目标 检测 当堂 反馈 前提准备: 1、什么是地势?怎样表述地势? 2、陆地地形有哪五种? 导语:同学猛想一想,为什么歌曲中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为什么不能滚滚西流呢?这与那种自然因素有关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在学习中,你们会探寻到答案哟! 初始教材 问题导读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二、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分界 三、地势的影响 四、中国的地形特征 五、地形的影响 见导学案 课堂小结 3 分 钟 10 分 钟 10 分 钟 5 分 钟 3 分 钟 13 分 钟 1 分 钟 活动一 教师大屏幕展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不足。 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片头视频。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展示。 引导学生齐读学习目标,重点。 活动二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导读的任务。 疑点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组长监督学生完成,并量化打分。 选派2-3个小组按导学案的要求进行展示汇报。 活动三 教师展示《36°N地形剖面图》,引导归纳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用点读棒指点分析中国三级阶梯的分布、主要的地形类型、阶梯间的分界线。 教师大屏幕展示《中国夏季风示意图》归纳:给我国带来降水的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我国的地势向东倾斜,有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教师展示《中国河流分布图》归纳: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使得我国许多的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东西方的交通。 教师展示《中国水电站分布图》归纳:在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能丰富,可以建立大型的水电站,给我国带来清洁的能源。 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分析中国的地形特征。 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总结: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助于我国发展多种经济。 教师大屏幕展示《各地的农业和工矿业活动》。 教师总结:我国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山区还有众多的矿产、森林等,为我国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提供了便利。 教师展示《滑坡、泥石流》的视频。 教师归纳:但是,在山区地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还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开发才能使山区人民过上富裕健康的生活,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需要你们新一代青年积极探索。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合探中的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选定3-4个小组展示。 教师展示目标,学生谈本节课的知识收获。 师对本课的知识补充总结。 学生记忆知识点。 学生自主完成效果检测,教师展示答案,组展核对,并评分,教师答疑。 教师点评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学生。 熟悉本课必备的知识。 激情导课,顺畅过渡。 了解目标, 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自学。 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提升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学生自学展示,提升学生自信心。 通过教师的展示归纳解答学生的自学难题,突破难点。 指明重点。 结合身边的实例,突破难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学以致用,解答难题。 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巩固 检测 有效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 设计 特征 中 中国的地势 三级阶梯的分布、分界 国 的 对气候、河流、资源的影响 地 势 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与 地 中国的地形 特征 形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后 拓展 在设计水利枢纽工程师,如何选址(从工程量上、水能蕴藏量上等方面来分析)。 教 学 反 思 本课注重了地图的分析,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助,互学互导,在学习中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