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和等温线的含义,能根据气温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2. 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3. 让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图A、B,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期间,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讲授新课 提问:同学们请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总结:大家对气温都非常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变化 在黑板上写出一句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并设置一个问题:“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讲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总结都有哪些值,这些值都是如何得来的。 常用描述气温的值有: A.日最高气温;B.日最低气温;C.日平均气温;D.月平均气温;E.年平均气温。这些值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 读图:学生读图C,完成读图活动。 (1)图上纵坐标代表什么?横坐标代表什么? (2)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度数。 (3)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 小结: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日出前后。 (二)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读图G: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①黑龙江省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28℃以下)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16℃以上) ③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④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北,气温愈低) ⑤在图上找出0℃等温线,看看它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哪条山脉的分布一致。(向学生说明,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学生记住。) 归纳:从1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读图J:“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 ①7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②黑龙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黑龙江省北部约为16℃,海南省南部约为28℃,我国南北7月平均气温相差仅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③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因为这里海拔特别高,所以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归纳:从7月平均气温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气温均在20℃以上,全国普遍高温。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三)温度带 读图L:“中国温度带”。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热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热量带。请同学们想一想:划分地球五带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位于哪个带?(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来划分的,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过渡:那么,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呢?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读图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温度带;另外,由于青藏高原海拔特别高,还形成了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垂直温度带。) 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L“中国温度带”。 引导学生读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三、总结: 通过学习,基本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情况,以及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温度带的划分等知识,多分析读图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四、板书: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温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日出前后 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 空间变化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夏季: 气温分布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1月0 ℃等温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温度带 五、练习 1.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7月的陆地 B 7月的海洋 C 1月的陆地 D 1月的海洋 2.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 )分布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C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 黑河—腾冲 3.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 A 帕米尔高原 B 漠河附近 C 青藏高原 D 乌鲁木齐 六、作业 练习册35页7至12题 七、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基本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情况,以及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温度带的划分等知识,多分析读图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多检查背诵情况。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