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必修一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这告诉我们()④中国的繁荣发展需要长期与世界相交融???②经济全球化顺应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③我国主动参与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影响是把双刃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第二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共分科技生活、汽车、高端装备与智造及解决方案、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品质生活、服务贸易、食品及农产品七大展区。进博会要坚持办下去( )①有利于搭建进口贸易与招商引资的国际公共平台②有利于增加国外品牌进口数量,提高关税收入③是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④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1984年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C.企业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D.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第一步4.下图是安徽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材料表明()①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②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③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④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A.坚持真理、拨乱反正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实行改革,对外开放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7.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B.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C.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D.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下列对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认识是()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统筹兼顾B.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C.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是具有开创性、原创性的。这种开创性、原创性,打破了惯常的视野局限、思维局限与理论局限,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又有关于当今时代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由此可见()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②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77处提到“制度"。将“制度"的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③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④是符合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理解正确的有()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③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④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14.40多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40多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结合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表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与世界相交融,①符合题意;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表明我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③符合题意;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②颠倒了两者的逻辑关系,不选;④中的"双刃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搭建进口贸易与招商引资的国际公共平台,也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①④正确。不一定提高关税收入,②排除;进博会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③排除。故选B。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80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符合“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故答案选D。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A项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企业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是在1992年以后,时间不符,排除。4.答案:A解析:安徽小岗村农民的“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大包干协议,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为1992年,这一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故选B。7.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地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②说法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地问题。③说法错误,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说法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D。8.答案:A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故A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现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A、B、D错误,C正确。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又有关于当今时代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也说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③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内容的创新,④中“新形式”说法错误。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道因果类的试题,需要从选项中找出坚持、完善和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②④分别从制度形成过程和制度优势方面说明了原因,正确且符合题意。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①表述错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③说法颠倒了二者关系。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①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②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④正确13.答案: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取得一切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本题以恩格斯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应充分理解材料的内涵,恩格斯这段话表明:思想理论来源于所处的时代和特定时代的经济社会变革。据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产生的经济社会变革条件就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取得一切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简言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4.答案: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世界: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全球化健康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需要从生产力、人民生活、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对世界的影响要从发展经济、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个“第二”、三个“第一”,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材料中“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改革开放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成功;“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以自身发展壮大为全球化健康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说明改革开放的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必修1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2年,推进改革开放,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问21世纪;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到2012年,加快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阶段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2.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①创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②主要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创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为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创立: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地位: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必修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试题).doc 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重难点知识集锦 必修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点).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