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梳理文中的多个事件,分析总结小人物身上的品质; 2.通过文中事件的详略安排,体会布局谋篇的匠心; 3.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学习在习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复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描写的杰出人物,常常让我们肃然起敬,但关注生活中更多的小人物,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品质也让我们难以忘怀!难道你们不觉得第三单元的课文就是这样吗?让我们重温本单元,走进这些小人物吧,去体会他们身上闪光的品格。 一、回忆“小人物” ①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 ②在《老王》中,杨绛回忆了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 ③《台阶》刻画了一个造高台阶的父亲; ④《卖油翁》重点描写了一位身怀绝技的卖油翁。 二、总结人物品质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文章围绕阿长分别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略写);对“我”过分看管(略写);睡相粗俗,摆成“大”字(详写); 元旦时让“我”吃福橘,说恭喜(详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略写);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写);谋害“我”的隐鼠(略写);给“我”买回《山海经》(详写)。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虽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劳动妇女。 《老王》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从文章的第5自然段开始,作者回忆了老王为我们家所做的三件事:老王给我们家送冰,车费减半;文革期间,老王热心送钱钟书先生看病;老王在临终前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 这些事情展现了老王的善良仁义、老实厚道。 《台阶》这篇小说,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开端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讲述父亲年轻时造了三级青石台阶,台阶承载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平凡生活;第二层,讲述父亲立志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提升自家的地位。 发展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概述父亲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第二层描述父亲在酷暑严寒中的辛苦劳作。 高潮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描述父亲建造新屋的过程;第二层,描述父亲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为修台阶做准备;第三层,描述父亲在热烈的鞭炮声中既高兴又尴尬的表现;第四层,描述父亲将老屋三块青石板撬来,当做新屋台阶的基石,终于修成九级水泥台阶。 结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讲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坐在新台阶最高层,却感觉不自在;第二层,描述父亲挑水上台阶闪了腰;第三层,讲述父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感慨自己衰老。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 《卖油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三、详略安排的依据 《老王》详写老王给我们家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这件事集中体现了老王身上的善良仁厚品质,又是让作者既感念又愧怍的一幕,突出了文章主旨。 《卖油翁》详写卖油翁“酌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而且也突出了文章中心。 《阿长与<山海经>》重点详写了阿长给“我”《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透出“我”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主题,同时照应了题目。 为什么要这样有详有略地安排呢?因为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这就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得当,不但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也可以使重点内容更突出,从而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一样,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详略安排主要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对表现文章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详写;对表现文章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略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无关的材料,要不写。 详略安排有时也由文章题目决定。题目确定了写作重点,重点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就重点详写了长妈妈给“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宝书这件事。 四、细节描写的分类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事件细节描写。其中人物细节描写又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等。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人物细节描写。 1.语言细节 例:“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阿长误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这一语言细节,既说明了阿长没有文化,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体现了她的淳朴善良。 2.动作细节 例: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竖起手指”“上下摇动”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长妈妈的粗俗多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这些缺点的憎恶之情。 3.肖像细节 例:《老王》中老王给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时“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相框中的遗像。 这里的肖像描写,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外表变得恐怖、干瘦、衰弱。 4.神态细节 例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睨之”这个神态细节刻画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5.心理细节 例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句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我”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五、怎样发现细节 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因为一两个好的细节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 有一个人,他普通平凡,甚至有些卑微,但他却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个人,便是我家附近的一个修车人。他是一个哑巴,皮肤黝黑,两只大手也总是沾满黑乎乎的污垢,和他那身破旧的军绿色迷彩衣裤一样, 仿佛永远也洗不干净。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是憎恶地远远绕过他的旁边。而他却仿佛全然不知,远远看见我总是咧嘴微笑。 ——《我感到了愧怍》 小作者的观察极为细致,把哑巴的衣着、神态,描绘得十分真实,用词也十分准确、简洁,表现了哑巴的朴素、憨厚、善良和“我”由厌恶、歧视到感动、愧疚的心理变化。 2.选取真实、典型的细节。 只有真实再现生活,文章才能生动逼真。同时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深吸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台下坐满了整个礼堂的老师和同学。 我紧紧地抓着麦克风,脑子里快速回想之前准备好的所有注意事项。讲着讲着,我的心情越来越平静,声音也越来越自然。当我充满激情地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全场立刻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激动的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眶。 ——《那一刻,我真快乐》 小作者用细节再现了演讲时的具体情形,引领读者切身体验了“我”的快乐。抓住细节展开描写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课堂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长妈妈、老王这样普通甚至是卑微的人。他们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厚的学识,豪迈的言语,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频繁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还有着自信与智慧。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运用本课所学,写一写他们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