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农民土地所有制
2.下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
A.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3.8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虎关前英气猛,台儿庄上赤旗豪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哪些事件与这一过程有直接关系( )
①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作战武器先进 B.交通工具改进 C.人民群众支持 D.战略战术正确
6.在近代历史上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一二·九”运动
③《双十协定》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有人赋诗称颂1947年的一次军事行动说:“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力是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东北解放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8.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三大战役 D.人民解放军 解放南京
9.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认同。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从而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 )
A.发生的背景 B.艰难的历程 C.重大的意义 D.胜利的原因
10.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 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12.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说到: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据此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标志着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迎来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辛亥革命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4.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是爱国运动 B.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
C.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 D.五四运动向现代转折
15.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B.土地革命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
A.60 B.65 C.70 D.75
17.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其主要依据是(  )
A.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8.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
③抗战胜利——显示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④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进入进步发展的新纪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新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抗侵略的完全胜利
C.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析史)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指的是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以尺绘史)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时期的主要任务。
(3)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毛泽东在这个历史时期为探索中国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以图释史)
(4)图1与图2有何联系?根据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共产党在1947年和1948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战略调整?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体现了解放战争中某战役的场景。
材料二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1)写出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战役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的重大意义。
(2)中共中央从哪里出发“进京赶考”的?出发前召开了一次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3)当年共产党交出的完美答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份答卷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调整了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选项C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政策,排除A;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政策,排除D。故选C。
2.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选项可知,在战略决战前夕的章节必然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选项符合题意;南昌起义在长征之前,A选项排除;第三次反围剿在长征之前,B选项排除;挥师过长江是在战略决战后,D选项排除。
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西北地区的重大事件主要有长征的会师和西安事变,因此②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在山东,解放战争是对南京,因此ABD选项排除。
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①错误,ABD选项排除;②③④均和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统一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5.C
【解析】材料“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6.B
【解析】题干中“发生在北京(北平) ”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①正确;“一二·九”运动的发生指的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②正确,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北平,④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在重庆签订;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7.D
【解析】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四十万军经一击,摧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将军”的指挥下,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D正确。新四军和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是的军队名称,排除AB。东北解放军在1947年5月中旬转入战略性反攻,主要战场在东北。因此C错误。综上故选D。
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故B正确。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是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故排除A项。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三大战役这是主力决战,故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解放战争胜利。故排除D项。故选B。
9.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是由于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10.C
【解析】①转战陕北;②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③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战略决战,发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江南奠定了基础;④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D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专政,“新型”是指人民民主专政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有根本的区别,人民民主专政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D项符合题意;A是从民族独立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A;B是从民主革命角度说明新中国成立,排除B;C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排除C。故选D。
1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尚未获得解放,④错误,BCD选项排除;①②③均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选项符合题意。
13.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因此C正确.抗日的胜利与辛亥革命的胜利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人民仍然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状态,因此AB错误。一五计划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此外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不适用于“开始”二字。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
1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在天安门开始的。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举行的,它标志着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15.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后方指挥中心;解放战争胜利后,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北京召开开国大典,成立了新中国。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16.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2019-1949=70。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
1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全国胜利,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是194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195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可知,这是在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次会议,是在确定国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上确立了新中国首都、国旗、国歌等内容。选项B符合题意;1949年3月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10月1日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分析了中国的国情,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①搭配不正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没有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②搭配不正确;抗战胜利是我国取得的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显示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③搭配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进入进步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搭配正确;故选B。
20.C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C正确;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是辛亥革命,A错误;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抗侵略的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21.(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建军节的开始。
(2)取得民族独立。
(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为革命的胜利保存了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积极筹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在抗日战争后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破坏和平局面,中共被迫反击,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4)土地革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国共双方进入了战略决战时期。
【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指的是南昌起义,关于地位结合南昌起义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
(3)结合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十年、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事迹进行分析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结合解放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22.(1)渡江战役。意义: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西柏坡。名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答卷:新中国成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以及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1)根据材料一“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根据材料二“1949年3月23日”、“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的,出发前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有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根据材料“1949年3月23日”、“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共产党交出的完美答卷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以及社会主义的力量。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