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8物质的转化与推断一、复习目标1.能用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从定性、定量和能量等多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变化;2.能应用所学物质转化知识,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3.能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建构以元素、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形成实现某元素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的思路和方法。二、方法指引1.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2.物质的转化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物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一是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二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关于物质的转化,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观点: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类别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实现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的产生。转化的过程中宏观上不变,微观上不变。3.解题思路(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颜色1.固体颜色:①黑色:单质、;氧化物、、。②红色:单质、;氧化物。2.溶液颜色①蓝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②黄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③浅绿色溶液:含的溶液,如溶液。④紫红色溶液:溶液。3.沉淀颜色①蓝色沉淀。②红褐色沉淀。③白色沉淀---其中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的有;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有、;不与酸反应的有、。知识点二:几种常见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请写出每个三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碳三角①;②;③;④。氧三角①;②;③;④。钙三角(石灰三角)①;②;③。铜三角①;②;③;④。其他相关知识:1.元素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金属元素。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金属元素。③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2.物质之最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第二多的气体。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物质。④现在用量最大的金属。⑤水溶液显碱性的盐是、。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①遇到水放热的物质4、、。②溶于水吸热而使温度降低的物质。③可改良酸性土壤的。④可作干燥剂的物质。⑤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例1】(2018?遵义)物质是变化的,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Mg→MgO→MgCl2B.Fe2O3→Fe→FeCl2C.CaCO3→Ca(OH)2→CaSO4D.S→SO2→SO3【答案】C【解答】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实现一步转化;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一步转化生成氢氧化钙;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点拨】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根据箭头方向顺推,根据物质的变化进行推断。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考试方向】物质的转化主要是考查常见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对一类化学反应的应用。【变式训练】1.(2020?安顺)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是FexO4,则乙是FeB.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D.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2.(2020?东营中考)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Mg(OH)2、MgCl2、Mg(NO3)2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加入氯化铜溶液或稀盐酸可实现①的转化B.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②的转化C.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D.通过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可实现③的转化【例2】(2020年?齐齐哈尔)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物质的化学式______。(2)写出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C生成F的反应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1)H2O2(2)(3)吸热【解析】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此是氢氧化钙;B是一种液体,同时能够生成氢氧化钙,则B是水;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E能够生成B,因此E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同时E能够生成D,因此D是氧气;A:氢氧化钙能够与C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水能够与C反应,因此C是二氧化碳,C和F能够相互转化,同时F能与D发生反应,因此F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点拨】框图型推断题比较简单,熟悉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反应,按照题目的关键点信息的提示,把物质化学式写上去,然后前后进行推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考试方向】框图型推断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是常考题型,主要抓住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基础知识作为“突破口”再结合科学的解题方法,即可得分。变式训练3.(2020年?牡丹江)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C的化学式为;(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4)E的化学式是H2,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2020年?大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生活中最见的液体,D物质俗称苏打,E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最轻气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A的化学式为,A与B反应热量(填“放出”或“吸收”)。(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3)若I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②的分析,体现出G物质具有性。【例3】(2019?遵义)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D和水反应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4)若F点所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为(任写一种)。(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答案】(1)CH4(2)单质(3)CO2+H2O=H2CO3化合反应(4)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合理即可)(5)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解答】(1)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B点的化合价为零,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3)D点对应的物质是+4价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0=H2C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4)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则该物质是碳酸氢钠,该盐的用途有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中C元素化合价为+2,可能具有的性质是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点拨】此题巧妙的把化合价和物质种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将题干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导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干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出剩余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考试方向】创新型推断题是近几年的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对一类物质的认识,从元素的角度宏观认识身边的物质,也是一种从多角度认识身边化学物质的常见题型。变式训练5.(2020.天门)(1)观察下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所组成的物质类别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①甲在空气中体积分数为,乙的化学式;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友情提示: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其水溶液呈碱性。)③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为-3价,写出形成一种化肥的化学式。(2)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铜锌合金,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有个。该合金外观酷似黄金,下列试剂中,能鉴别该合金和黄金的是(填字母序号)。A.NaCl溶液B.AgNO3溶液C.稀盐酸【例4】(2020年?天津)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Mg(OH)2(2)(3)CaCO3、Na2SO4、MgCl2;CuSO4【解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C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2)反应I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含有碳酸钙,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C消失,说明白色沉淀的氢氧化镁,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故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Na2SO4、MgCl2,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点拨】根据物质的鉴别来进行推断,了解各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气味等)和化学性质尤为重要,做题过程中注意有没有其他离子干扰鉴别,或者加入物质之后生成新的离子对后续鉴别的影响。【考试方向】探究型推断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重点考查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这也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变式训练6.(2020?襄阳)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屮,向其屮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3)另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逋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自主检测1.(2020?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B.C.D.2.(2020?天津)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CuOCuSO4FeSO4FeCl2BCO2Na2CO3H2OO2CO2MgOH2O2H2ODHClBaCl2BaSO4H2SO43.(2020?潍坊)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C.a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点、c点对应的物质D.b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2020?扬州)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过程①不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5.右图是某同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总结和归纳,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结合归纳图回答。(1)假定反应I可以发生(此时不必考虑反应II能否发生),又知A、B、C三种物质均含氧元素,而且C是单质,那么B的化学式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2)假定反应可以发生(此时不必考虑反应I能否发生),又知A和B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B的化学式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6.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则B为,A所属的类别为(选填“酸”、“碱”或“盐”)。(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则C→A的反应(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7.(2020?江西)如图所示“天宫号”化学空间站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D的俗名叫烧碱,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B、E、F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A的化学式为。(2)C与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验C成功对接(如上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填序号)。A.CB.CO2C.Fe2O3D.CaCO38.(2020?福建)“铜的循环”如图。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若反应①为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预测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一个)。(2)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是(写一个)。(3)Y是黑色固体,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4)利用反应⑤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9.(2019?雅安)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课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不变。(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由CO2?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5)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10.(2019?云南)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有(填序号)。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操纵反应发生条件现象反应类型生成物反应物推测物质设计物质制备方法辨别物质识别变化性质制备物质能量变化供能C①②③COCO2④H2O2①②③H2OO2④④CaCO3①②③CaOCa(OH)2CuSO4①②③CuCuO④③乙甲+单质①+氧化物②甲C化合价物质类别DFE0+2+4B氧化物盐A酸-4过量的稀盐酸反应3过量的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氯化钡溶液反应1足量水过滤固体粉末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白色沉淀B白色沉淀C沉淀不消失沉淀消失ⅡCⅠ化合价升高BA专题8物质的转化与推断一、复习目标1.能用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转化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从定性、定量和能量等多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变化;2.能应用所学物质转化知识,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3.能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建构以元素、物质类别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形成实现某元素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的思路和方法。二、方法指引1.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2.物质的转化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物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一是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二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关于物质的转化,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观点: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类别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实现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的产生。转化的过程中宏观上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上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3.解题思路(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颜色1.固体颜色:①黑色:单质C、Fe;氧化物MnO2、Fe3O4、CuO。②红色:单质P、Cu;氧化物Fe2O3。2.溶液颜色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Cu(NO3)2、CuCl2溶液。②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溶液。③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溶液。④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3.沉淀颜色①蓝色沉淀Cu(OH)2。②红褐色沉淀Fe(OH)3。③白色沉淀---其中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的有Fe(OH)2、Mg(OH)2、Al(OH)3;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有CaCO3、BaCO3;不与酸反应的有AgCl、BaSO4。知识点二:几种常见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请写出每个三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碳三角①2C+O22CO;②C+O2CO2(合理即可);③2CO+O22CO2;④C+CO22CO。氧三角①2H2O22H2O+O2↑;②2H2O22H2O+O2↑;③2H2O2H2↑+O2↑;④2H2+O22H2O。钙三角(石灰三角)①CaCO3CaO+CO2↑;②Ca(OH)2+CO2=CaCO3↓+H2O(合理即可);③CaO+H2O=Ca(OH)2。铜三角①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②CuO+H2SO4=CuSO4+H2O;③C+CuO2Cu+CO2↑(合理即可);④2Cu+O22CuO。其他相关知识:1.元素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金属元素Al。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金属元素Ca。③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2.物质之最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第二多的气体O2。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物质H2。④现在用量最大的金属Fe。⑤水溶液显碱性的盐是Na2CO3、NaHCO3。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①遇到水放热的物质浓H2SO4、NaOH、CaO。②溶于水吸热而使温度降低的物质NH4Cl、(NH4)2SO4、NH4NO3、KNO3。③可改良酸性土壤的Ca(OH)2。④可作干燥剂的物质浓H2SO4、NaOH、CaO、无水CuSO4。⑤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H2。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例1】(2018?遵义)物质是变化的,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A.Mg→MgO→MgCl2B.Fe2O3→Fe→FeCl2C.CaCO3→Ca(OH)2→CaSO4D.S→SO2→SO3【答案】C【解答】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实现一步转化;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一步转化生成氢氧化钙;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一步转化。【点拨】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根据箭头方向顺推,根据物质的变化进行推断。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考试方向】物质的转化主要是考查常见物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对一类化学反应的应用。【变式训练】1.(2020?安顺)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若甲是FexO4,则乙是FeB.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D.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2.(2020?东营中考)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Mg(OH)2、MgCl2、Mg(NO3)2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通过加入氯化铜溶液或稀盐酸可实现①的转化B.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②的转化C.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D.通过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可实现③的转化【例2】(2020年?齐齐哈尔)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E物质的化学式______。(2)写出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C生成F的反应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答案】(1)H2O2(2)(3)吸热【解析】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此是氢氧化钙;B是一种液体,同时能够生成氢氧化钙,则B是水;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E能够生成B,因此E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同时E能够生成D,因此D是氧气;A:氢氧化钙能够与C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水能够与C反应,因此C是二氧化碳,C和F能够相互转化,同时F能与D发生反应,因此F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点拨】框图型推断题比较简单,熟悉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反应,按照题目的关键点信息的提示,把物质化学式写上去,然后前后进行推断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考试方向】框图型推断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是常考题型,主要抓住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基础知识作为“突破口”再结合科学的解题方法,即可得分。变式训练3.(2020年?牡丹江)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2)C的化学式为Fe;(3)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4)E的化学式是H2,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020年?大庆)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生活中最见的液体,D物质俗称苏打,E是天然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最轻气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A的化学式为CaO,A与B反应放出热量(填“放出”或“吸收”)。(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若I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通过对反应②的分析,体现出G物质具有还原性。【例3】(2019?遵义)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例如C点可表示+2价的碳的氧化物。请回答: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D和水反应生成E,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4)若F点所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为(任写一种)。(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答案】(1)CH4(2)单质(3)CO2+H2O=H2CO3化合反应(4)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合理即可)(5)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解答】(1)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B点的化合价为零,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3)D点对应的物质是+4价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0=H2CO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4)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则该物质是碳酸氢钠,该盐的用途有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5)查资料可知: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则CO中C元素化合价为+2,可能具有的性质是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点拨】此题巧妙的把化合价和物质种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将题干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导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干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出剩余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考试方向】创新型推断题是近几年的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对一类物质的认识,从元素的角度宏观认识身边的物质,也是一种从多角度认识身边化学物质的常见题型。变式训练5.(2020.天门)(1)观察下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所组成的物质类别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①甲在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乙的化学式N2O;丙的化学式为HNO3,该物质的名称是硝酸。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无色酚酞试液。(友情提示: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其水溶液呈碱性。)③氮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为-3价,写出形成一种化肥的化学式NH4Cl。(2)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铜锌合金,其中发生的置换反应有2个。该合金外观酷似黄金,下列试剂中,能鉴别该合金和黄金的是BC(填字母序号)。A.NaCl溶液B.AgNO3溶液C.稀盐酸【例4】(2020年?天津)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填化学式)。(2)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Mg(OH)2(2)(3)CaCO3、Na2SO4、MgCl2;CuSO4【解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1)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C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OH)2。(2)反应I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固体粉末加足量水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粉末不含硫酸铜,含有碳酸钙,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说明含有氯化镁,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C消失,说明白色沉淀的氢氧化镁,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故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3、Na2SO4、MgCl2,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点拨】根据物质的鉴别来进行推断,了解各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气味等)和化学性质尤为重要,做题过程中注意有没有其他离子干扰鉴别,或者加入物质之后生成新的离子对后续鉴别的影响。【考试方向】探究型推断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重点考查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这也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变式训练6.(2020?襄阳)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固体,老师说可能含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X,得到无色溶液A.气体X的化学式为。(2)取少量无色溶液A于试管屮,向其屮滴加过量的硫酸镁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液B。根据操作(1)和(2)的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硫酸钠;若向滤液B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在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刚加入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滴加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3)另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C.向滤液C中逋入少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的溶质肯定含有氢氧化钠。通过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确定了该固体的组成。自主检测1.(2020?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C)B.C.D.2.(2020?天津)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B)选项甲乙丙丁ACuOCuSO4FeSO4FeCl2BCO2Na2CO3H2OO2CO2MgOH2O2H2ODHClBaCl2BaSO4H2SO43.(2020?潍坊)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C.a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点、c点对应的物质D.b点对应的物质和水反应能生成d点对应的物质,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4.(2020?扬州)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过程①不可将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Cu2O中5.右图是某同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总结和归纳,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结合归纳图回答。(1)假定反应I可以发生(此时不必考虑反应II能否发生),又知A、B、C三种物质均含氧元素,而且C是单质,那么B的化学式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2)假定反应可以发生(此时不必考虑反应I能否发生),又知A和B均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B的化学式为CO,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6.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若B为紫红色金属,C为黑色固体,则B为铜(或Cu),A所属的类别为盐(选填“酸”、“碱”或“盐”)。(2)若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C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则C→A的反应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7.(2020?江西)如图所示“天宫号”化学空间站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D的俗名叫烧碱,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B、E、F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A的化学式为H2O。(2)C与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空间站迎来了首批访问者,他们搭乘的载人舱X与连接验C成功对接(如上图所示),则载人舱X代表的物质可能是C(填序号)。A.CB.CO2C.Fe2O3D.CaCO38.(2020?福建)“铜的循环”如图。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若反应①为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预测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写一个)。(2)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是NaOH(写一个)。(3)Y是黑色固体,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4)利用反应⑤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铁粉、过滤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O2、H2O、CO2。9.(2019?雅安)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课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C6H6。(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由CO2?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5)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使用。10.(2019?云南)推理和判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组成元素相同,C的固体俗称“干冰”,则B的化学式是CO。②若A、B、C是含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B、C的水溶液为蓝色,三种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CuO(写出一个即可)。③若A、B、C均为碱,其中B易溶于水,C难溶于水,写出一个由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有①②③④(填序号)。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②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8 导学案(学生版).doc 专题8 导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