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变化一、知识梳理1.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以水沸腾为例(1)由右图可知水属于纯净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中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2)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以水电解为例(1)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气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气分子。(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9:1:8。二、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典1】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未涉及复分解反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D.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答案】D【解析】A.第一幅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第二幅表示复分解反应,图示中涉及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原子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B错误。C.第一幅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第二幅表示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点拨】这两幅图表示了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溶液中,主要是离子参加反应,有些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考试方向】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变式训练】1.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D.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答案】A【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H4+H2O=C2H6OA.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1,故B正确;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8,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点拨】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进行解答【例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2)图乙所示反应新生成的粒子是????;该反应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2)锌离子和铜原子;(3)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解析】(1)变化前的微粒有:H+、SO42-、Na+、OH-,而反应后的微粒有:H2O、SO42-、Na+,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H+与OH-反应生成H2O分子;(2)变化前的微粒有:Zn、SO42-、Cu2+,而反应后的微粒有:Cu、SO42-、Zn2+,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Zn→Zn2+、Cu2+→Cu的过程,所以反应新生成的粒子是锌离子和铜原子,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离子生成分子或原子变成离子或离子变成原子都可使化学变化发生.所以,化学变化就是生成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的变化.【点拨】对比微观过程图前后的微粒的不同,找出变化前后微粒的改变,既可发现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试方向】分析变化前后的微观过程图,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原因,并总结成规律.【变式训练】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A.最外层电子数?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3)图3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A?(2)OH-?、H+?H2O?(3)Cl2?+2NaClO2??=2ClO2?+2NaCl?【解析】:(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2)由于氢氧化钠能够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能够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A处应该是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B处是氢离子,符号为:H+;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能够生成水分子,所以C处应该是水分子,符号为:H2O(3)由图示中分子的微观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l2和NaClO2,生成物是ClO2和NaCl,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点拨】明确微观示意图示的有关含义,掌握有关的分子结构情况。【考试方向】原子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根据微观示意图中相关分子的结构书写化学式,进而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三、自主检测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是(A )A.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B.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也不改变B.点燃两种产物前,必须先进行检验防止爆炸C.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D.图示中B、C、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3.学好化学要建立微粒观点,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变化等(1)金刚石和石墨的 物理 性质不同,这是因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如图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为其中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相同,但性质完全不同这是因为 分子的结构不同 ,从反应示意图中,你可以得出结论是(说一条)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空气、氧气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认识氧原子、氧气构成。(1)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1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B (填标号)。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氧分子 (填名称),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 。(3)硒(Se)是一种多功能生命营养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所示。图2中x= 34 。硒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某密闭容器中,某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图示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C (填标号)。A.过程I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5.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的相应物质(用化学式表示):①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 O2 ;②脆酥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 H2O ;….因此,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混合物 (选填纯净物/混合物);(2)从微观视角: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氮分子 (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①空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空气后体积会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 分子之间有间隔,在降温和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着的木条细熄灭 .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氧气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②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此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氮原子和氧原子 .6.(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①A~E的结构示意图中,共有 四 种元素;②图中A、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Mg2+ (填离子符号);③若图B表示原子,x的值为 6 。(2)“如图是拉瓦锡实验所用氧化汞分解微观示意图,“”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填写下列空白:①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氧化汞分子 ;②由该分解的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 C6H6 。(2)从图示可以更加直观看出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了 1个氧原子 。“结构决定性质”,请你举一例子说明它们在某方面上化学性质的不同 CO有毒,CO2没毒(或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CO+H2O 。(4)由CO2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4CO2+13H2C4H10+8H2O 。(5)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的重要意义是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表示的物质,固态时俗称为 干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填字母)。(2)①图1中,“Fe”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铁元素、铁单质,还能表示 1个铁原子 。②观察图2和图3中微粒变化的共同点,可以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3)图4表示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图4中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粒子符号): SO42﹣ Cl﹣ 。专题十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变化(答案)知识梳理1.(1)纯净物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2)物理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2.(1)化学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气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氧气分子(2)9:1:8二、变式训练【答案】A【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2H4+H2O=C2H6OA.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1,故B正确;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8,故C正确;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点拨】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进行解答2.【答案】(1)A?(2)OH-?、H+?H2O?(3)Cl2?+2NaClO2??=2ClO2?+2NaCl?【解析】:(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2)由于氢氧化钠能够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能够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A处应该是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B处是氢离子,符号为:H+;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能够生成水分子,所以C处应该是水分子,符号为:H2O(3)由图示中分子的微观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l2和NaClO2,生成物是ClO2和NaCl,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点拨】明确微观示意图示的有关含义,掌握有关的分子结构情况。【考试方向】原子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根据微观示意图中相关分子的结构书写化学式,进而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三、自主检测1.【解析】A.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徼观构成可知,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图中四种物质中,只有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属于单质的分子,而其它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高温调件下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温C+H2O=CO+H2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定不变,但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2,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0,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B.两种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两种产物前,必须先进行检验防止爆炸,故B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物,氢气属于单质,故错答案:B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意义分析判断有关问题。3.【解析】(1)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而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填:物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据图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填:2CO+O22CO2;分子的结构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4.【解析】解:(1)A、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质子数为8.故正确;B、根据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故正确;C、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O2﹣),故错误;故填:AB;(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氧分子;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故填:氧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x=2+8+18+6=34;硒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个,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2个电子。故填:3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A.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CO+O22CO2,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由示意图中物质的构成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错误;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故选:BC。5.【解析】解:(1)①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说明昆虫能呼吸,氧气供给呼吸,所以说明了空气中含有O2;②脆酥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H2O;因此,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混合物;(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②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所以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约为4:1,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3)①空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空气后体积会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分子之间有间隔,在降温和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②由A→B是分子的分开过程,B中应该是原子数目与A中的相同,故应补充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相关粒子图形为: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氮原子和氧原子;故答案为:(1)①O2,②H2O,混合物;(2)①氮分子;②C;(3)①分子之间有间隔,在降温和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了,燃着的木条细熄灭,氧气;②见上图,氮原子和氧原子.专题十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变化一、知识梳理1.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以水沸腾为例(1)由右图可知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中一个水分子由构成。(2)该过程属于变化,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以水电解为例(1)该反应属于变化,该变化的微观实质是。(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二、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典1】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未涉及复分解反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D.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答案】D【解析】A.第一幅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第二幅表示复分解反应,图示中涉及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原子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B错误。C.第一幅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第二幅表示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正确。【点拨】这两幅图表示了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溶液中,主要是离子参加反应,有些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考试方向】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变式训练】1.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D.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例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2)图乙所示反应新生成的粒子是????;该反应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答案】(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2)锌离子和铜原子;(3)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解析】(1)变化前的微粒有:H+、SO42-、Na+、OH-,而反应后的微粒有:H2O、SO42-、Na+,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H+与OH-反应生成H2O分子;(2)变化前的微粒有:Zn、SO42-、Cu2+,而反应后的微粒有:Cu、SO42-、Zn2+,则可判断反应实际上是Zn→Zn2+、Cu2+→Cu的过程,所以反应新生成的粒子是锌离子和铜原子,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离子生成分子或原子变成离子或离子变成原子都可使化学变化发生.所以,化学变化就是生成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的变化.【点拨】对比微观过程图前后的微粒的不同,找出变化前后微粒的改变,既可发现溶液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试方向】分析变化前后的微观过程图,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原因,并总结成规律.【变式训练】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A.最外层电子数?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为?????????????????????????????????。(3)图3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自主检测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是( )A.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B.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B.点燃两种产物前,必须先进行检验防止爆炸C.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D.图示中B、C、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3.学好化学要建立微粒观点,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变化等(1)金刚石和石墨的 性质不同,这是因为 (2)如图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的微粒变化过程。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相同,但性质完全不同这是因为 ,从反应示意图中,你可以得出结论是(说一条)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以空气、氧气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认识氧原子、氧气构成。(1)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1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填标号)。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2)构成氧气的微粒是 (填名称),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3)硒(Se)是一种多功能生命营养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所示。图2中x= 。硒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4)某密闭容器中,某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图示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A.过程I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B.过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5.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的相应物质(用化学式表示):①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 ;②脆酥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 ;因此,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选填纯净物/混合物);(2)从微观视角: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①空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空气后体积会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②如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此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6.(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①A~E的结构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②图中A、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③若图B表示原子,x的值为 。(2)“如图是拉瓦锡实验所用氧化汞分解微观示意图,“”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填写下列空白:①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由该分解的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 。7.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 。(2)从图示可以更加直观看出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了 。“结构决定性质”,请你举一例子说明它们在某方面上化学性质的不同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由CO2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5)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的重要意义是 。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表示的物质,固态时俗称为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字母)。(2)①图1中,“Fe”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铁元素、铁单质,还能表示 。②观察图2和图3中微粒变化的共同点,可以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3)图4表示将氯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图4中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粒子符号):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0-学生版.doc 专题10-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