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40790012255500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 1080135337820 草原 (一)开卷有益 1.课文简介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课文主旨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 (二)知人论世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三)手不释卷 草原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跬步千里 1.我会写 tǎn T 毛 笔画:撇/横/横/竖弯钩/点/撇/撇/点/点/撇/撇/点 字义:厚实有毛绒的织品 组词:绿毯、地毯、毛毯、毯子 造句:公园里的草坪就像一块绿毯。 巧记:毛巾里边两把火。(拆字) 积累: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白居易) 字源: 小篆 隶书 毯 共12画 半包围 造字:会意字 辨字:毡(毡帽) 赏(赏赐) chén C 阝 笔画:横折折折钩/竖/横/撇折/竖钩/撇/点 字义:①旧的,时间久的;②排列,摆设;③述说。 组词:①陈旧、陈酿、新陈代谢 ②陈列 ③陈说 造句:这是一件陈旧的家具。 巧记:东边有耳朵。(拆字) 积累: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吴潜) 字源: 小篆 隶书 陈 共7画 左右 造字:会意字 辨字:阵(阵地) 冻(冰冻) shɑng S 衣 笔画:竖/点/撇/点/横撇/竖/横折/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字义:衣裳,衣服 组词:衣裳 造句:他们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衣裳来到学校。 巧记:堂下无土堆衣服。(字谜) 积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字源: 小篆 false隶书 裳 共14画 上下 造字:形声字 辨字:棠(海棠) 赏(赏赐) hóng H 虫 笔画:竖/横折/横/竖/横/点/横/竖/横 字义: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也叫彩虹。 组词:彩虹、霓虹、气贯长虹 造句:大雨过后,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空中。 巧记:虫+工=虹。(拆字) 积累: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李商隐) 字源: 小篆 隶书 虹 共9画 左右 造字:形声字 辨字:红(红色) 缸(水缸) tí T 足 笔画: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点/横/点/撇/点/横撇/竖/横折钩/竖 字义:牛、马等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也指有蹄的脚。 组词:马蹄、马不停蹄、蹄子 造句:马蹄上沾满了尘土。 巧记:皇帝的脚(足)。(拆字) 积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字源: 小篆 隶书 蹄 共16画 左右 造字:形声字 辨字:谛(真谛) 啼(啼叫) fǔ F 广 笔画:点/横/撇/撇/竖/横/竖钩/点/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字义:①指腐烂变质,也指思想陈旧过时;②指某些豆制食品。 组词:①腐烂 ②奶豆腐、豆腐、腐乳 造句:我特别爱吃草原牧民家的奶豆腐。 巧记:在官府有肉吃。(拆字) 积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 字源: 小篆 隶书 腐 共14画 半包围 造字:形声字 辨字:瘸(瘸腿) 府(政府) shāo S 禾 笔画:撇/横/竖/撇/点/竖/点/撇/竖/横折钩/横/横 字义:副词,略微。 组词:稍微、稍等、稍纵即逝 造句:这件衣服稍微有点儿大。 巧记:小风吹树梢。(字谜) 积累: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杜甫) 字源: 小篆 隶书 稍 共12画 左右 造字:形声字 辨字:梢(树梢) 哨(口哨) wēi W 彳 笔画:撇/撇/竖/竖/竖折/竖/横/撇/横折提/撇/横/撇/捺 字义:①轻微,稍;②小,细小;③精深,精妙 组词:①微笑、稍微、微调 ②微小、微不足道 ③微妙 造句:走进教室,我微笑着和同学们打招呼。 巧记:两人爬一山,写下几篇作文。(拆字) 积累: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杜甫) 字源: 小篆 隶书 微 共13画 左中右 造字:会意字 辨字:徽(徽章) 薇(紫薇) 2.易错字 正音:注意声母的发音:陈(chén)、腐(fǔ)、涩(sè)。 字形:“毯”和“腐”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3.多音字 曲 qǔ 歌曲、曲调 qū 弯曲、卷曲 奇 qí 奇怪、好奇 jī 奇数、奇偶 4.理解词语 (1)清鲜 解释:清新、洁净。 造句:森林深处,空气特别清鲜。 (2)一碧千里 解释: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青绿无际。 造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是骏马的天堂。 (3)渲染 解释: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造句:校园里的那一片爬山虎由夏天的墨绿变成了秋天的艳红,十分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被渲染的油画。 (4)翠色欲流 解释:绿色浓郁得像要流动似的。 造句:翠色欲流的绿萝静静地享受着午后静谧的时光。 (5)拘束 解释: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造句:她见到生人显得有点儿拘束。 (6)会心 解释: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造句:听了孙女贴心的关怀之语,刘奶奶会心地笑了。 5.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清鲜——新鲜 静寂——寂静 羞涩——羞怯 拘束——拘谨 渲染——衬托 (2)反义词 明朗——灰暗 舒服——难受 静寂——热闹 可爱——讨厌 迂回——径直 拘束——大方 热乎乎——冷冰冰 6.词语搭配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奇丽)的小诗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尖尖)的帽子 (会心)的微笑 (响亮)的歌声 (明如玻璃)的带子 (羞涩)的鄂温克姑娘 7.词语积累 含有数字的词语:高歌一曲 一碧千里 久立四望 一马平川 四海为家 (五)庖丁解牛 1.课文结构 草原 景色美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草原景色美 蒙汉情谊深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人情美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2.文意理解 (1)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答: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是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下面这段话中哪句是直接写景?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答:“那些小丘……流入云际”直接描写了草原的碧绿辽阔。“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写作者的感受,既看不够草原的美景,又想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好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读2—5自然段,说说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答:喜迎远客、主客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4)课文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理解: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作用: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感情。 (5)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 答: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景及人。②写景语言优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③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日积月累 (一)描写草原的古诗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草原盛会 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拓展阅读 中国四大草原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近4亿公顷。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人类生活家园的重要生态屏障。 95250三点剖析 考点:课文中重点生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等。 重难点: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要词句的理解;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品析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在景物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易错点:易错字的字音字形,句子的含义作用理解不准确,中心主旨把握不准等。 草原 例题1、 看拼音写词语。 例题2、 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 小诗 各色的 帽子 白色的 带子 静寂的 微笑 奇丽的 大花 尖尖的 衣裳 迂回的 绿毯 会心的 草原 例题3、 选字填空。 拨 拔 ( )乱 挑( ) ( )草 ( )牙 驰 弛 奔( ) ( )名 松( ) ( )缓 座 坐 ( )位 ( )落 ( )下 ( )次 呼 乎 ( )叫 欢( ) 在( ) 似( ) 例题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3)用线条画出轮廓。( )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例题5、 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柔美( ) 奇丽( ) (5)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随练1、 《草原》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________和蒙古族人民的___________。最后,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随练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空气( ) 歌声( ) 天空( ) 草原( ) 骏马( ) 线条( ) 随练3、 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参考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随练4、 句子练习。 (1)先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②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③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恰当的关联词语,再任选一个造句。 ①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 )大方,( )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②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唱的是什么,听者( )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③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练5、 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biān( ),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shang( ),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tí( )声响,一群人jīn( )飘带舞,如一道彩hóng( )一般从绿tǎn( )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jiāo( )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rěn( )不住要来看一看。羞sè(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拓展 1、 课外阅读。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寂寞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窒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犟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在人们抬头仰视她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她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1)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百合为什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株野百合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合适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 A.有权势的人 B.有钱财的人 C.普通人 D.弱势群体 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尖刀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________”画出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________ (2)“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 );“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 (3)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彩虹。 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丽( ) 愉快( ) 舒服( )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6)作者为了说明小丘线条柔美,把小丘比作________。 (7)作者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________。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________ (8)作者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在这段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课外阅读。 花籽的命运 狂风过后,两粒花籽从远处飘来。一粒落在山边的土地上,一粒落在山崖的石缝里。 不久,山边的这粒花籽吐出了翠绿的嫩芽。由于土地、光线充足,它迅猛地成长,很快就花朵满枝了。 石缝里的这粒花籽,经过痛苦地挣扎,好不容易才露出瘦弱的芽儿。山边这棵花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心想:这大概就是命运吧。强烈的优越感使它傲气十足。它很瞧不起石缝里的这粒花籽,时不时用阴阳怪气的腔调对其进行讽刺挖苦。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不觉间,石缝里这粒花籽也开出许多花儿来,而且十分抢眼。从此,爬山锻炼身体的人们,经过这里时无不驻足观赏,并大为赞叹——这花真顽强,太可爱了!这下,山边的花可受不了了,悻(xìng)悻地说:“我长得这么漂亮,你们却_______,偏偏欣赏起它来,真是可笑!”然而,人们依然不去理会它,因为它太普通了。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命运是无法选择的,但却是可以改变的。沉醉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往往孕育出平庸,而坎坷的经历往往成就了辉煌。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两粒花籽的命运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爬山锻炼身体的人们,经过这里时无不驻足观赏,并大为赞叹——这花真顽强,太可爱了!”一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具体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出一个四字成语,并保持语意顺畅。 (4)结尾段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草原 例题1、 【答案】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2、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3、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4、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5、 【答案】 (1)绿的;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无限乐趣 (2)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 (3)天、空气、小丘、平地、羊群;愉悦 (4)感叹;优美;瑰丽 (5)草地;羊群;小丘;草原风光的美丽无比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1、 【答案】 老舍;自然风光;热情好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2、 【答案】 清新;嘹亮;湛蓝;辽阔;奔驰;柔和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3、 【答案】 (1)A (2)B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4、 【答案】 (1)①拟人;②比喻;③ (2)①既;又;②无论;都;③ 【解析】 暂无解析 随练5、 【答案】 鞭;裳;蹄;襟;虹;毯;跤;忍;涩 【解析】 暂无解析 拓展 1、 【答案】 (1)野百合原本生长在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里,那里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寂寞是那里唯一的主题。后来,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了平原,野百合站在一座山的顶上。 (2)因为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所以野百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3)物换星移、海枯石烂。 (4)野百合晶莹纯洁,美丽使它不甘寂寞,但它没法选择环境,只能待在这个孤芳自赏的地方,这使它不能“释然”。当它看到自己充满独特的气质和纯洁清澈的形象时,又“释然”了。 (5)不管外部环境有多么恶劣,让“坚韧、恒心、希望……”陪伴在身旁,永不放弃自己,就能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 (6)D 【解析】 暂无解析 2、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3、 【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4、 【答案】 (1)一粒落在土地肥沃、光线充足的山边土地上;一粒落在环境恶劣的山崖石缝里。 (2)解释说明,点明人们驻足观赏并赞叹的原因。 (3)视而不见 (4)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解析】 暂无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