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单元复习指导 知识要点汇总 第20课《蒸发》 一. 填空: 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 4.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加快蒸发的办法是(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通风)。 5.“天气预报器”是运用(水蒸发)的原理来制作的。 6.刚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很冷,因为(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二简答: 1.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小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温度计的温度下降。这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2、怎样才能使水蒸发得更快些?说说你的办法。 答:(1)提高水的温度(2)増大蒸发面积。(3)加快空气流通。 3、水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1)有利方面:晒粮食,晾湿衣服。(2)不利方面:造成干旱。 4、夏天,酷热难当时,往地上洒些水,感觉是否会好些?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答:夏天,酷热难当时,试着往地上洒些水,感觉会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 5、洒水的面积、洒水的多少发生变化时,你会感觉到变化吗? 答:洒水的面积越大、洒的水越多,会感觉越凉快。 第21课《沸腾》 一、填空: 1、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加热到100℃时,会发生(沸腾)现象,这种现象的明显特点是:水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 3、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4、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 5、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一般是(100)℃。 6、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 7、我们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发现? 答:加热一会水开始向上冒气泡,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它就开始不停地翻腾起来,说明水开了。 8、在不同天气、不同地点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答:水的沸点不同。 9、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10、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 11、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12、把一壶凉水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水壶里就发出了一种唱歌似的声音,等水壶不唱歌了,水就要开了。水壶里的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水壶里的歌声来自水泡的破裂。 13、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 答:不是。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珠。 第22课《凝结》 一、填空: 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医药上可以利用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变化制取(蒸馏水)。 3、在装有热水的两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热玻璃片,在(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 二、简答: 1、对着镜子或门窗上的玻璃哈气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玻璃上的会出现一层雾气(即小水滴)。这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缘故。 2、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视线,你能用什么办法防止它的出现?答:车内安装空调或打开暖风。 3、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答:盐粒、烟粒、露水、霜、窗花等。 4、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冷? 答: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5、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 一、填空: 1.水在(0℃)开始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2.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液态)、(固态)、(气态)。 3.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 转化 )。 二、简答: 1.冬天,结了冰的湿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状态的变化?答:衣服里的 水经历了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变化。 2.说说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答:温度(吸热或放热) 3.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怎样? 答:(1)有利影响:冷冻物品,晒盐、粮食,人工降雨、雪浇灌农作物。 ??? (2)负面影响:冻坏农作物,冻裂水缸、水管。 4.目前地球气温逐渐升高,使南北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下去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答:引发洪水,陆地毁灭。 5、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下雪时冷? 答: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6、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揭示其中的奥秘。 答:雪化时,雪变成水蒸气或水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温度会降低。 7、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哪些事? 答: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答案不唯一) 8.寒冷的冬季,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答:冰从周围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9、工业区天天冒出浓浓的烟雾,而在另一个地方却下起了酸雨。想一想,两地所发生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工业区冒出的黑烟经风吹散,到了另外的地区,黑烟中的酸性气体溶解到了云中,随雨水落了下来,形成酸雨。 10、清晨时大雾弥漫,为什么太阳出来后雾就慢慢散去了? 答: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小水珠受热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就看到雾慢慢散去了。 第24课《小水滴的旅行》 一、填空: 1.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点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2.水蒸气遇冷,温度高于0℃变成(露),低于 0℃变成( 霜 )。 3.气态的水叫做(水蒸气),霜是( 固态)的水。 4.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 雾),在高空的是(云)。 5.冬季,有时候在草木、砖瓦、地面上会看到一些冰晶,这些冰晶叫(霜 )。 6.雪来自云中的(小冰晶 )。 7.雪可以保护(庄稼),冻死地下(害虫)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8.(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随风飘动,变成(雨)、(雪)等落下,降落在地面后,有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渗入地里成为(地下水),部分地下水又会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到江、河、湖中,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地面)、(海洋)和(空中)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9.露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霜能(冻伤)庄稼。 二、简答: 1.冬季门窗玻璃上的冰花,草木、地面上的霜是从哪里来的? 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的小冰晶。 2.简述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答:地表的水一部分流到海洋,一部分蒸发到空中。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到空中,空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云,云层加厚,又变成雨、雪等降落到地表。水就是这样在地表、海洋、空中循环运动,永不停止。 3.用什么方法制造露和霜?(写出简单实验过程) 答:(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一会儿离烧杯口5厘米左右的瓷盘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是制造的露。 (2)用一小塑料桶装上冰块,再倒一杯热水并靠近塑料桶放一会,会看到桶外壁上有一层小冰晶,这就是制造的霜。 4.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出现? 答:温度变化(受热或受冷) 5.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会变成 露、霜、雾、云、雨、雪等。 6.怎样制造雾?(写出实验过程)。 答: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沸腾,这时从烧瓶中的玻璃管口冒出“白气”,这白气就是制造的雾。 7.模拟降雨,写出实验过程。 答:加热烧杯,烧杯内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杯口盛有冰块的瓷盘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就滴下形成雨。 8.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答:(1)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2)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聚集落下形成雪。 9.雾和云是 怎样形成的? 答:自然界中的水蒸气遇冷在低空形成雾,在高空形成云。 10、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1)有利方面:净化空气、浇灌农作物、提供淡水。 (2)不利方面:造成水灾、干旱、冻坏动植物。 11.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答: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所以必须节约用水。 实验指导 十九、蒸发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蒸发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并了解蒸发现象。 【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方座支架、烧杯、水。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数,并记录下来。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大约十分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把两次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温馨提示】1、小心使用温度计。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二十、沸腾 【实验目的】通过沸腾试验,让学生认识水的沸腾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小组自备)。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1、温度计的指数不断上升,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冒泡翻腾。 2、继续加热,温度计的指数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温馨提示】1、熄灭酒精灯时,注意不要烧伤。2、倒掉热水时,注意不要烫伤。3、保护好温度计,避免毁坏4、如果遇到水不沸腾,可把烧杯换成锥形瓶。 【整理器材】 二十一、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盘子、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在三脚架上放上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盘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1、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2、在小盘子的下面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烧伤或烫伤。 【整理器材】 二十二、水蒸汽凝结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认识凝结现象,渗透“自然界的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点。 【实验器材】两个同样烧杯、两块同样的玻璃片、(大于杯口)、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在酒精灯均匀加热约40秒后盖在一个烧杯上。 ????3、同时在另一个烧杯口盖上冷玻璃片。 ????4、过几分钟后,观察两片玻璃片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热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小水滴。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可以凝结成水。 【温馨提示】1、四个相同的条件要把握好。2、给玻璃片加热时要上下翻动。 【整理器材】 二十三、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温度计、胶塞、冰块、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内放入冰块,倒入适量的浓盐水。 ?2、把试管内装上一小半水,把温度计插入试管内,记下温度计的指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大烧杯中。 ?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每隔二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4、把记录测量的温度和初始温度对比。 【实验现象】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水结冰时的温度(0℃)就是水的冰点。 【温馨提示】1、温度计不要贴着试管壁,温度计的液泡不能触到试管底部。2、玻璃仪器易碎,注意安全。 【整理器材】 二十四、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一) 【实验目的】通过“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实验步骤】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把酒精等放在石棉网下面。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直至沸腾。 3、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地滴下来。 【实验结论】“?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避免烧伤或烫伤 实验(二) 【实验器材】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杯、瓷盘。 【实验步骤】 1、再烧瓶里装1/3的水,拥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瓶口,装在方座支架上,铺好石棉网,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 2、在另一个方座支架上安装一个玻璃杯,杯口向下,正对玻璃弯管处。 3、点燃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待水沸腾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1、水沸腾时,弯管口向玻璃杯中冒“白气”。 2、玻璃杯内壁上逐渐积聚小水滴落下来。 【实验结论】“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温馨提示】1、玻璃杯一定要夹牢。2、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整理器材】 二十五、?模拟露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露的模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实验器材】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冷水。 【实验步骤】 ?1、用干毛巾将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然后将碎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 2、静置约五至十分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露是水蒸气受冷(0℃以上)凝结城的小水珠。 【温馨提示】1、不锈钢杯可让小组自备。2、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 二十六、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霜的形成是在0℃以下,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实验器材】冰、水、食盐、温度计、搪瓷缸(外壁深黑色) 【实验步骤】 1、先倒入半杯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测定杯内的温度。 ?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再测定杯内的温度。 ?3、仔细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杯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粉末。 【实验结论】霜是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的小冰晶 【温馨提示】。一定要把缸外壁的水擦干,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整理器材】 二十七、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验器材】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 2、用一块冰接近瓶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冰从瓶口移开,再接近瓶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把冰移开,“白气“消失。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小水滴漂浮在低空,形成了雾。 【温馨提示】小心的把废水倒入废水桶,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