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全单元导学案(5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全单元导学案(5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化学之旅——原子的结构(2)
班级:
姓名:
日期:
[导语]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知道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有的则容易失去电子。原子得失电子后便形成了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写出各种离子的符号,明确其意义,同时知道相对原子质量。
一、知识回顾
1.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

构成的。因为原子是不显电性的,所以


数=
数。
2.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已知原子的核外最多可有
层,能量低的排布在
层,能量高的排布在
层。且第一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
电子。
3.(1)画出2、10、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在下方注明原子的符号。
(2)画出1、3、11、12、13、19、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在下方注明原子符号。
(3)画出8、9、16、17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在下方注明原子符号。
4.在上述3(1)中原子的结构我们称为
的结构,
像3(2)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而趋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像3(3)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而趋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离子的形成及符号的书写
1.在上述3(2)中原子因
电子,而带上
电,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叫离子。而这种带正电的原子我们称为阳离子或正离子。
如1号为氢离子可写成H+,12号镁离子可写成Mg2+,试写出3、11、13、19、20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
2.
在上述3(3)中原子因
电子,而带上
电,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也叫离子。这种带负电的原子我们称为阴离子或负离子。
试写出8、9、16、17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
3.原子得失电子的强弱反应了原子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可见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

三、相对原子质量
1.为什么要使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用符号Ar表示)。
理解:(1)假设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克,则这个标准应该是(
),设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克,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有单位吗?
3.已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碳为12,氧为16,钠为23,氯为35,请你重新读课本53页表格3-1,你会发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下列常用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即可。












(2)已知56号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则该元素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四、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什么是离子?离子是如何构成的?
2.说出你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认识?
3.试着写一下下面的化合物。氯化钠
、氯化钙
、氯化镁
、硫化氢
、氧化镁
、氧化钾
、氧化钙
。化学之旅——原子的结构(1)
班级:
姓名:
日期:
[导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也是化学化变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有没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说出原子的结构,明确各种微粒的带电情况,以及电子在外层的排布,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知识回顾
1.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4.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首先破裂成
,然后
组合形成

二、认识原子的结构
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形状类似于
体,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构成,其中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2.思考练习:(1)原子核带电吗?如果带是什么电荷?其数量与谁有关?
(2)原子带吗?为什么?由它构成的分子呢?
(3)通过讨论你能得出哪些等量关系?
3.观察表格3-1回答下列问题:
(1)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吗?
(3)不同种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你知道吗?原子的体积很小,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则更小,但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都在绕原子核做高速的运动。
2.电子层的基础知识
(1)电子在核外运动的轨迹我们称为电子层,通常情况下,能量较低的电子分布在离核
的电子层,能量高的电子分布在离核
远的电子层。
(2)我们通常把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依次类推,第二层,第三层……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多的有
层。离核最远的也叫
层。
(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有一定个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
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读图3-11,了解原子核、核电荷数、电子层及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并画出1号、6号、7号、8号、11号、12号、19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元素符号的符号。
(2)读图3-12并认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若只有一层的达到2个电子时,其化学性质就比较稳定,这种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在图中找出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3)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而多数非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三、学以致用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空格上。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

(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4)带正电的粒子有(

(5)带负电的粒子有(

(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

(7)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8)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四、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原子是如何构成的?
2.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列的?化学之旅——分子和原子
班级:
姓名:
日期:10月9日
[导语]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分析,来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以可以结合新的分子。
一、阅读思考,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如水蒸发,水只是由
态变成了
态,水分子的
,而水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水分的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子首先要分裂成

,然后
重新组合最终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
,过氧化氢分子的性质不再保持。
综上1-2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O2,


(2)有些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如CO2,


应用练习: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
4.用微粒的观点看化学变化的实质
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过氧化氢(H2O2)分子首先破裂成

,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
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了
分子。水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水,氧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氧气.
可见(1)在化学变化中,
首先破裂成

重新组合生成新的
,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
.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二、阅读讨论
1.课本51页讨论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三、学以致用
1.在课本上完成课后练习1-4题.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2.下列物质中几乎不含氧分子的是
(
)
A氧气
B液态氧
C蒸馏水
D空气
3.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没有间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四、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如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总复习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掌握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熟练规范使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
3.掌握进行元素与物质分类,会区分宏观和微观。
学习
重点
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组成的表述方法
学习
难点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等。分子是保持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保持水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电解水的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2.原子是实心球体吗?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两种微粒构成的。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电子吗?
,举例:
。在原子中,
=
=
=

3.原子质量很小。国际上规定:以碳原子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值,单位是
,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
+
。例如: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kg,作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元素是具有
(即
)的一类
的总称。
5.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
,如Fe、Fe2+、Fe3+因
相同,都称之为铁元素,但
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6.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7.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8.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1)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棉花团由
色变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2)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的数字表达式是怎样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什么叫元素?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地壳里、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情况怎样?
5.国际上用什么来表示各种元素?元素符号表哪些意义?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6.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7.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说明元素在化学反应里会发生改变吗?
8.什么是元素周期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9.通过元素周期表,你能获得元素的哪些信息?
10.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特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11.
元素可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有什么特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中哪一部分有关?
12.从原子结构分析,为什么不同元素能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1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14.离子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离子要满足什么条件?
15.离子分哪两类?怎样表示阴、阳离子?
16.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三种?分别举例说明。
17.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



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
B、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C、加热氧化汞得银白色汞与氧气
D、水蒸发为水蒸气
2.人类探测月球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l的氦原子。则氦原子中的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3.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物质属于混合物
B.此物质的化学式为HO
C.此物质的一个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此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P2O5

五氧化二磷
C.H2—2个氢原子
D.Ca
(+2)—钙离子
5.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丁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6.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瑞典科学家维特里希夫巧妙地选用生物大分子中的某些原子(X)作为测量对象,测出相邻X原子间的距离和方位。再通过计算机破译了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已知X2+核外有24个电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X的中子数是(

A.32
B.48
C.80
D.30
8.某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MnO42-: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B.2Ar:表示2个氩分子或2个氩原子
C.Fe2+:表示l个亚铁离子
D.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9.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10.
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又知C-12原子的质量为N
g
,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B.
C.
D.
11.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
A.H
B.He
C.N
D.Cl?
1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3.
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
碳C
B.
钠Ne
C.
贡Hg
D
.铝AL
14.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
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
g
15.右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6.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确定元素的种类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17.
如右所示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8.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都属于一种原子
D.
都属于金属元素化学之旅——元

班级:
姓名:
日期:
[导语]本节课我们将从宏观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元素,通过学习我们要明确元素的概念,会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情况。知道地壳、生物体中元素的含量;会写常见元素的符号并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认识元素周期表。
一、认识元素的概念
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大约只有100多种。如碳酸钙(CaCO3)就是有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比较下表中的三种原子,你能发现什么?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发现
氕(pie)
1
0
1
1
它们是具有相同的
的一类原子。
氘(dao)
1
1
1
2
氚(chuan)
1
2
1
3
3.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原子主要是
不同。所以我们把
        或
        
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4.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种类     ,原子种类     ,物质种类    ,元素种类     。
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     、


;生物体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




6.多种多样的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关系图。
二、认识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1.书写元素符号时如果只有一个字母必须用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必须用

2.元素符号的意义:如O即表示
,又表示
。2O则表示

注意:(1)有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铁(Fe),其符号除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之外,还表示铁这种物质。
(2)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既论种类,也论个数。
3.写出下列常见元素的符号:
















4.
练习:判断正误:(1)水(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三、认识元素周期表
1.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工具。
2.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
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
。每一个纵横叫一个
(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了一个族)。
3.思考发现:
(1)元素周期表中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原子序数等于
数。
(2)每一个周期的元素都具有的共同点是

(3)每个周期开头的多为
元素,靠近结尾的多为
元素。
(4)每个周期中的元素自左到右,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5)每一个族的元素都具有的共同点是
,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又可分为主族(带A)、副族(带B)、VIII族和0族。
(7)从每种元素的方框内,你能得出元素的哪些信息?



。你还可以推出的信息有:



四、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什么是元素?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你能记住多少常见元素的符号,试着写一下。


如水、氧气
如铜、铁
如氯化钠
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