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导学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过程】复习:1、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酚酞遇酸,遇碱变;石蕊遇酸变,遇碱变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和;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和;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和。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_。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实验探究】课本P58实验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能否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_【实验2】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插入一支温度计量出溶液温度。2.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试管直至试管中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停止滴加稀盐酸,量出此时溶液的温度。1.滴入无色酚酞后,溶液变成____色,溶液温度为____℃2.此时溶液的温度为____℃1.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性。2、当看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说明溶液呈性3.该反应为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讨论】: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因为。2、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振荡或搅拌,其原因是3.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4、为什么要先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再加盐酸,而不能将顺序颠倒呢?5、用滴管滴稀盐酸过快,当看到溶液变成无色时,你能不能判断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怎样证明?6、仔细观察课本59页图10---1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图,稀盐酸具有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了什么?讨论这个反应的实质是请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反应,试着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共同点有哪些?1、中和反应1概念:是指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酸+碱→盐+水【讨论】1、NaCl、CaCl2、Na2SO4都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结论:它们都是由离子和离子组成的化合物。2、盐的概念:【讨论】: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讨论】: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都是中和反应吗?举例说明。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酸、碱、盐。①HCl②Mg(OH)2;③KCl④H2CO3⑤NaOH⑥Na2CO3⑦H2SO4⑧CaCO3;⑨Ca(OH)2;⑩CuSO4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uO+H2SO4B、Na2CO3+HClC、Cu(OH)2+HClD、Ca(OH)2+CO2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9~P60,并交流讨论以下问题。(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应用生活实例化学方程式用碱中和酸,降低酸性①用___________中和酸性土壤;?②用________中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酸性废水?④蚊虫叮咬(分泌蚁酸)后可涂稀______中和;黄蜂刺了(黄蜂刺呈碱性)可涂中和不填?⑤胃酸过多可服含__________的药物。?用酸中和碱,降低碱性⑥用_______中和被碱液溅到的皮肤;不填?⑦农业上可用碳酸水灌溉植物,中和碱性土壤。?不填讨论:.为什么向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而不可以加入氢氧化钠粉末?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典型例题】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恰好中和乙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第二种可能性【基础演练】1、请练习以下化学方程式(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2)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5)盐酸和烧碱起反应:(6)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7)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8)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9)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10)硫酸和烧碱反应:(11)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1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铝②烧碱③稀盐酸④熟石灰⑤浓硫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序号)。可以除去水壶内水垢的是_____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_____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固体物质是_____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液体物质是______。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CO2=CaCO3↓+H2OB.CuO+2HCl=CuCl2+H2OC.Cu(OH)2+H2SO4=CuSO4+2H2OD.AgNO3+HCl=AgCl↓+HNO34、下列必须通过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锌粒和稀硫酸B.铁锈和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大理石和稀盐酸5、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6、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稀盐酸B.锌粒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能力提升】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2、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的硫酸,并测出该废液中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现有这种废液10t,至少要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t才能把它完全中和?【探究创新】1、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小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PAGE九年级化学导学案-41-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P69)【实验目标】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实验重点】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实验过程】1、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稀盐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氢氧化钙中滴加石蕊溶液氢氧化钠中滴加石蕊溶液稀硫酸中滴加酚酞溶液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氢氧化钙中滴加酚酞溶液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锈的铁钉放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观察现象:3、碱和盐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4、酸碱的中和反应。【问题与交流】通过实验步骤5,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2、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3、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当堂训练】1.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1)它们水溶液的pH都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堂堂清】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pH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2.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_______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试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pH______________;继续滴入稀HCl,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pH_____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技能:初步掌握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了解硫酸的用途。能力培养: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记录实验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稀硫酸与盐酸化学性质的对比,逐步树立事物间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唯物观。科学品质: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合作等品质。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学习重点]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学习过程:课题引入:了解硫酸的发现史和用途。学生活动一:讨论:现有两瓶无色透明液体,已知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蒸馏水,但标签都已脱落,你有办法将它们鉴别出来吗?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物质种类不能重复)并完成以下表格。序号试剂名称简述实验步骤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学生活动二:(实验药品均取最少量,液体药品1-2ml,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序号实验步骤主要实验现象结论、解释及化学方程式1铁钉表面的锈逐渐,溶液由无色变成色,2氧化铜逐渐,溶液由无色变成色。学生活动三:提出问题稀硫酸中哪种离子与氧化铜反应?作出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学生活动四:序号实验步骤主要实验现象结论、解释及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铜是色溶于水的体;氢氧化铜逐渐,溶液由无色变成色2氢氧化铁是色溶于水的体;氢氧化铁逐渐,溶液由无色变成色演示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主要实验现象结论、解释及化学方程式1①BaCl2溶液,②稀硝酸1~2ml稀硫酸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后有色产生;再滴入稀硝酸知识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你能总结出稀硫酸能与哪几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吗?对于学生活动一的方案设计,你还有补充的实验方案吗?带锈的铁钉→稀硫酸→微热稀硫酸→氧化铜→少量氢氧化铜→稀硫酸→少量氢氧化铁→稀硫酸→第10单元单元复习课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中考这样考【典例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苹果汁西瓜汁牛奶鸡蛋清pH2.95.86.47.6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名师这样讲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2.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区别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中性或碱性,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试纸粗略测定,常用pH表示。学霸这样练1.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酱油牛奶鸡蛋清炉具清洁剂pH4~56~77~812~13A.酱油 B.牛奶 C.鸡蛋清 D.炉具清洁剂2.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考点二 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中考这样考【典例2】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只写出一个)。?(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名师这样讲1.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某些盐(如碳酸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5)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2.碱的化学性质(碱的通性)(1)能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某些盐(如硫酸铜)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可结合下图记忆酸、碱的通性学霸这样练1.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2.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验证性质④,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填序号)。A.SO2 B.CO2 C.CO考点三 中和反应?中考这样考【典例3】根据图回答问题:(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C.取样,加入CaCO3粉末名师这样讲1.中和反应的实验验证大多数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反应中可通过添加酸碱指示剂,借助颜色的改变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指示剂一般选用酚酞试液,如果选择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而蓝色与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好区分。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H-H2O。3.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判断方法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盐,溶液中的剩余的酸或碱则需根据指示剂的颜色或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学霸这样练1.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B.60s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C.120s时向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D.180s时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证明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发生反应易错警示易错点几组概念的错误理解【典例1】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类别选项 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碱盐A黄铜C60Na2O2Cu2(OH)2CO3明矾B矿泉水Hg干冰KOH纯碱C空气煤Fe3O4Ca(OH)2碳铵D氯化钠溶液NeSiO2NH3·H2OHBr【典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所以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2.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3.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有错必纠】有关酸、碱、盐的识别、溶液酸碱性和酸、碱的关系、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等是中考的常考考点,也是易错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从化学式识别酸、碱、盐(1)酸:“氢头酸根尾”(2)碱:“金属头氢氧根尾(特例NH3·H2O)”(3)盐:“金属(或铵根)头酸根尾”2.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的关系3.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1)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都生成盐和水。(2)中和反应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答案 ①变红 ②盐和氢气 ③盐和水 ④盐和水 ⑤变蓝 ⑥变红 ⑦盐和水 ⑧盐和水 ⑨酸与碱 ⑩水分子 <7 >7考点一【中考这样考】【典例1】D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即酸性增强,pH变小,A错误;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的pH,所以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弱,B错误;牛奶的pH<7,显酸性,C错误;苹果汁的pH<7,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D正确。【学霸这样练】1.D 根据pH大于7时,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2.D pH=1的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A错误;pH=3的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B错误;pH=7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和酚酞变色,C错误;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D正确。考点二【中考这样考】【典例2】【解析】(1)铜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变黄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故有气泡产生的是BD。(2)酚酞遇碱变红,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答案:(1)BD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CO2↑+H2O)(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学霸这样练】1.C 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A正确;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正确;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错误;生活中很多物质都含有酸,如柠檬含柠檬酸,D正确。2.【解析】(1)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所以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OH+HClNaCl+H2O。(3)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SO2与C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1)红色 (2)NaOH+HClNaCl+H2O (3)AB考点三【中考这样考】【典例3】【解析】(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仍显无色。(2)由图示可知,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OH-。(3)取样,加入CuO粉末,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取样,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红色,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取样,加入CaCO3粉末,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3)ABC【学霸这样练】1.A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阴、阳离子的总数减少,A错误;此反应过程中无气体和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B正确;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C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D正确。2.【解析】(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3)pH逐渐减小,因此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60s时pH>7,氢氧化钠未反应完,因此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120s时pH<7,因此向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180s时pH<7,有盐酸剩余,加入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无法说明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发生反应。答案:(1)NaOH+HClNaCl+H2O(2)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放热(3)AC【易错警示】【典例1】B Cu2(OH)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A错误;煤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C错误;HBr属于酸,D错误。【典例2】1.提示:×。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2.提示:×。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3.提示:×。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和反应和pH》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分析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规律及溶质判断。2、学习“由此及彼”“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思路。学习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中和反应过程中溶质判断学习难点: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规律;中和反应过程中溶质判断考情分析:【考点】一、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溶质判断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考试分值】2~4分【中考指数】★★★★☆知识清单·主干回顾1、中和反应的定义概念: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的反应。※盐: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微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和反应的实质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结合生成______。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1)pH___时,溶液呈酸性,pH越___,酸性越强。(2)pH___时,溶液呈中性。(3)pH___时,溶液呈碱性,pH越___,碱性越强。高频考点·疑难突破考点一、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溶质判断【实验探究——难点突破】实验内容: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原理:NaOH+HCl=实验步骤:1.用倾倒法取少量NaOH溶液于小烧杯中,观察:溶液为色。2.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由色变为色。分析:此时溶液呈性。3.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或振荡,观察并分析:加入稀盐酸的量溶液颜色溶液的pH生成物剩余物质溶液中的溶质盐酸不足时pH7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盐酸过量时pH7实验结论:向碱溶液里加酸溶液时,随着酸溶液的加入,溶液碱性逐渐,pH逐渐,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和剩余的(或过量的)。温馨提示:1·药品取用之后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2·废液全部倒入废液缸。3·仪器用了之后清洗干净放回原处。4.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药品,全部放回水槽。【举一反三】思考:若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pH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所含的溶质又有哪些物质呢?当pH<7时,溶质为。当pH=7时,溶质为。当pH>7时,溶质为。结论:向酸溶液里加碱溶液时,随着碱溶液的加入,溶液酸性逐渐,pH逐渐,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和剩余的(或过量的)。(课后选学)思考:若中和反应生成的是难溶于水的盐,溶液的酸碱性、pH变化和溶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题组过关:1.(2016·邵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某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A.HCl NaOHB.NaClC.NaCl NaOHD.NaCl HCl2.(2015·德州中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能力提升:3.(2015·上海中考)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4.(选做)(2014·南京中考)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1)开始时 管溶液呈红色。(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小结·学习反思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P70)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和酸碱度。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教学过程:1、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70内容,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注意哪些问题?2、石蕊和酚酞在溶液中的变色规律是怎样的?3、怎样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4、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后教:(一)、自制酸碱指示剂:⑴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紫罗兰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⑵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⑶试验指示剂在上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二)、石蕊和酚酞在溶液中的变色规律: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酸性溶液红色无色碱性溶液蓝色红色中性溶液紫色无色(三)、pH试纸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四)、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五)、自制土壤浸出液:在校园或农田里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五、问题与交流: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现同学交流。六、当堂训练: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蓝色石蕊试纸2.在pH=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A.紫色B.红色C.蓝色D.无色3.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白酒B.纯碱C.白糖D.食醋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A.肥皂水B.食盐水C.白醋D.石灰水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C>BB.C>B>AC.B>A>CD.B>C>A6.用pH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时,若事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七、拓展练习: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为了将情报送给党组织,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别人看不见,但当用碘酒涂在信纸上后,字便会显示出来,这是因为米汤含有淀粉,碘酒含有碘,而无色的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蓝色。小明同学在听了这一故事以后,也想写一封“密信”,但他又不想再用上面的方法。八、课堂作业: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溶液表现出___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表现出____性。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____和____。2、鉴别盐酸、澄清石灰水、食盐水这三种溶液,可选用一种试剂是___。3、人们用________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______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pH与酸碱性强弱的关系:pH越大,________,pH越小,_________。4、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___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改良酸性土壤可以用_____________。正常的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而略显_________性。人们通常把pH小于_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九、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课题 常见的酸学习目标1.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方法。学习重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强腐蚀性及浓硫酸的稀释学习难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强腐蚀性及浓硫酸的稀释学习过程学习笔记一、实验探究(预习教材P52~P53页的内容)(一)实验10-2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二)盐酸、硫酸的用途(阅读教材P52,完成下表)用途盐酸HCl硫酸H2SO4(三)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10-3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结论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结:浓硫酸的特性:⑴脱水性:⑵: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⑶强烈的。二、展示提升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为什么会产生白雾?说明它有什么性质?浓硫酸没有白雾说明什么?2.如何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沿其杯壁慢慢倒入中,且边倒边搅拌。而不能把往里倒,以免水沸腾将硫酸带出,造成危险。(因为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万一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请立即,然后涂3%-5%的溶液。3.分析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各成分怎样变化?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浓盐酸浓硫酸由此得出:浓盐酸、浓硫酸保存时应该注意什么?三、梳理巩固四、达标抽测1.下列物质敞口放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大理石C.稀硫酸D.浓盐酸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A.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氧化性3.写出下列常见酸的化学式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知识准备:盐酸是____气体的水溶液。温馨提示:闻气体的方法: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防止中毒(招气入鼻)。巧学妙记: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单元 实验活动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实验活动六:酸、碱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第10单元 单元复习课 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 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课题2:中和反应和pH 导学案.doc 第10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