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备课组教师班级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机械运动,力教学目标: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选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s-t图像正确描述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状态的判断速度计算,S-t图像,v-t图像相互作用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教学内容一、热身训练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物体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3、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C.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速度v不随路程s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经过12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1.2米处。B.甲在乙前面2.4米处。C.乙在甲前面1.2米处。D.乙在甲前面2.4米处。(12246810501.262.43.64.8t/秒甲车61234500.91.82.73.6t/秒乙车s/米s/米)5、关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C.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只不过省略不谈了D.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施力物体不一定存在6、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A.一定要相互接触B.可以不接触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7、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8.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9.“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A.人B.卵C.石D.手10.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A.1hB.5minC.50sD.10s1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1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如图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A.B.C.D.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B.A与CC.C与DD.B与C二、知识回顾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2、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4.分类:(1)根据运动轨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根据运动速度: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C.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计算公式:变形,E.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F.换算:1m/s=G.人步行速度约1.2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合4.32km/h(4)变速直线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E.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动速度:人步行速度1.2m/s自行车速度4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5.s-t图象:(tS)(1)上图是运动的s-t图像。(2)s-t图像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斜率表示。(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6.平均速度在非匀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3、力力的概念:力是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用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如右图所示。(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①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要明确,还必须要。②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④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还要注明。三、经典例题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A.10N,20NB.10N,10NC.10N,0ND.20N,10N例3小明骑车上学,前100m路程用了30s,后80m路程用了20s,请问:小明在整个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变:小明骑车上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二变:小明骑车上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三变: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A地经B地到达C地。如果汽车在A、B两地间行驶所用的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B、C两地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2,行驶的路程为S,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例4、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米长的铁桥,用时1分2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例5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XlX2,X2X3例6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例7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容积:2000ml的可乐瓶发射角度20度装水量(ml)300400500600700第一次距离(m)18.2819.620.9519.9516.98第二次距离(m)17.4220.324.3623.3614.36第三次距离(m)22.3319.5821.3221.3419.34平均距离(m)19.3419.8322.2121.5516.89(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四、课堂小练1.人们常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和“月亮在云里穿行”这两种现象,在这两种现象里,人们选择的参照物分别的()A.地球、月亮B.太阳、云层C.地球、云层D.太阳、月亮2.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边的树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B.模拟气流C.地面D.他本人4.教室里用铁丝吊在天花板下的日光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日光灯B.铁丝C.天花板D.地球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马车在行驶过程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柳枝在空中摇摆的现象中,受力物体是柳枝,没有施力物体6.关于力的测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和天平都是测力计C.握力计和测力计都是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中的单位通常是牛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9、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0.用大小相同的力,以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情况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A.作用点B.方向C.作用时间D.大小11、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1NB.宁波地区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5℃以上C.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约0.6mD.刘翔跑完110m栏全程用时约8s12.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A.1:1B.3:2C.2:3D.1:313.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A.B.C.D.14.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的“朝辞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则该船的平均速度约( )A.41.67km/hB.83.33km/hC.20.83km/hD.166.67km/h五、课后作业1.(多选)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相遇D.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2.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3.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A.6.25m/sB.6.25km/hC.400m/sD.0.16m/s4.游泳时,使人向前行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人B.水C.地球D.其他人5.小明在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发现,表演者在改变茶水流出的方向时要不停的改变手拿茶壶的位置,这体现出(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作用效果与以上三者都有关6.洛溪桥全长1916m,正桥全长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2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A.172.4s B.47.9s C.43.2s D.12s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A.10m/sB.7.5m/sC.5m/sD.2.5m/s8.两只手同时用5N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把弹簧测力计的秤钩和秤环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A.OB.2.5NC.5ND.lON9.下列关于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线的值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不能倾斜D.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中,指针、挂钩、弹簧不能和外壳摩擦10.某同学用手拿住弹簧测力计圆环抽动刻度板进行调零,然后将弹簧测力计倒挂在铁架台上,把一根头发系在圆环上,用力拉头发的另一端,当把头发拉断时的读数是1.2牛顿。则这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A.1.2牛B.小于1.2牛C.大于1.2牛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11.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对此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12.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1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初中科学备课组教师班级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机械运动,力教学目标: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选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s-t图像正确描述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状态的判断速度计算,S-t图像,v-t图像相互作用力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教学内容一、热身训练1.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C)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B)A.物体下落B.冰化成水C.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D.行驶中的汽车3、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C.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速度v不随路程s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经过12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D)A.甲在乙前面1.2米处。B.甲在乙前面2.4米处。C.乙在甲前面1.2米处。D.乙在甲前面2.4米处。(12246810501.262.43.64.8t/秒甲车61234500.91.82.73.6t/秒乙车s/米s/米)5、关于力的概念,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C.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只不过省略不谈了D.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施力物体不一定存在6、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B)A.一定要相互接触B.可以不接触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7、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C)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8.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答案 电梯(自己、电梯内的人等)9.“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C )A.人B.卵C.石D.手10.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D )A.1hB.5minC.50sD.10s1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A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C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1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如图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B )A.B.C.D.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D )A.A与BB.A与CC.C与DD.B与C二、知识回顾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2、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4.分类:(1)根据运动轨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根据运动速度: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C.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计算公式:v=s/t变形s=vt,t=s/vE.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F.换算:1m/s=3.6km/hG.人步行速度约1.2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合4.32km/h(4)变速直线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E.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动速度:人步行速度1.2m/s自行车速度4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5.s-t图象:(tS)(1)上图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2)s-t图像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6.平均速度在非匀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3、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如右图所示。(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①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明确最小刻度,还必须要调零。②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垂直。④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力的大小,还要注明单位。三、经典例题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D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例2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C )A.10N,20NB.10N,10NC.10N,0ND.20N,10N例3小明骑车上学,前100m路程用了30s,后80m路程用了20s,请问:小明在整个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变:小明骑车上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2二变:小明骑车上学,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V1V2/(V1+V2)三变: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A地经B地到达C地。如果汽车在A、B两地间行驶所用的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B、C两地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2,行驶的路程为S,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1t+S)/(t+S/V2)例4、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米长的铁桥,用时1分2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100例5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XlX2,X2X3答案:等于,等于例6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a)和(b)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a)和(c)图.例7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容积:2000ml的可乐瓶发射角度20度装水量(ml)300400500600700第一次距离(m)18.2819.620.9519.9516.98第二次距离(m)17.4220.324.3623.3614.36第三次距离(m)22.3319.5821.3221.3419.34平均距离(m)19.3419.8322.2121.5516.89(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装水量为5OO毫升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课堂小练1.人们常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和“月亮在云里穿行”这两种现象,在这两种现象里,人们选择的参照物分别的(C)A.地球、月亮B.太阳、云层C.地球、云层D.太阳、月亮2.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A.湖岸B.游艇C.湖水D.岸边的树3.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B)A.飞机B.模拟气流C.地面D.他本人4.教室里用铁丝吊在天花板下的日光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B)A.日光灯B.铁丝C.天花板D.地球5.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马车在行驶过程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柳枝在空中摇摆的现象中,受力物体是柳枝,没有施力物体6.关于力的测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和天平都是测力计C.握力计和测力计都是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中的单位通常是牛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C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9、忽略一切阻力,原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D )A.始终静止不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0.用大小相同的力,以不同的方向作用于塑料尺的同一点,塑料尺弯曲的情况不同.此现象表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B )A.作用点B.方向C.作用时间D.大小11、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A.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1NB.宁波地区夏季的气温可以达到35℃以上C.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约0.6mD.刘翔跑完110m栏全程用时约8s12.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B )A.1:1B.3:2C.2:3D.1:313.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C )A.B.C.D.14.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的“朝辞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则该船的平均速度约( A )A.41.67km/hB.83.33km/hC.20.83km/hD.166.67km/h五、课后作业1.(多选)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CD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相遇D.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2.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B )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3.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A )A.6.25m/sB.6.25km/hC.400m/sD.0.16m/s4.游泳时,使人向前行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B )A.人B.水C.地球D.其他人5.小明在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发现,表演者在改变茶水流出的方向时要不停的改变手拿茶壶的位置,这体现出( C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作用效果与以上三者都有关6.洛溪桥全长1916m,正桥全长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2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C)A.172.4s B.47.9s C.43.2s D.12s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C)A.10m/sB.7.5m/sC.5m/sD.2.5m/s8.两只手同时用5N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把弹簧测力计的秤钩和秤环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C)A.OB.2.5NC.5ND.lON9.下列关于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线的值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不能倾斜D.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中,指针、挂钩、弹簧不能和外壳摩擦10.某同学用手拿住弹簧测力计圆环抽动刻度板进行调零,然后将弹簧测力计倒挂在铁架台上,把一根头发系在圆环上,用力拉头发的另一端,当把头发拉断时的读数是1.2牛顿。则这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B)A.1.2牛B.小于1.2牛C.大于1.2牛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11.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对此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D)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12.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D)1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1,2节.doc 第一章1,2节学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