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重点在中和反应现象的运用,酸碱指示剂怎么用,稀释问题和看图能力,总结下酸性和碱性物质,尤其纯碱为啥溶于水碱性 第二节课 物质的酸碱性 1 物质的变化 01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离过程以及与电解的区别,掌握酸碱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2 重难点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02 教学内容 1 电离(初中阶段基本不考,但会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选项) 概念: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解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如NaOH==Na++OH-。物质电离时产生的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2 酸:物质电离时产生的 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的化合物。如硫酸、盐酸、硝酸、醋酸。 注意(这部分课本没有但考试选择题常考):酸≠酸溶液≠酸性溶液 这三者的区别如下 酸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纯净物 酸溶液是混合物,是指溶质一定是酸的溶液,比如硫酸,盐酸,甚至是硫酸盐酸的混合物 酸性溶液是指ph小于7的溶液,但是溶质不一定是酸,比如KHSO4,是盐溶液但是酸性,故也是酸性溶液。 3 碱:物质电离时生成的 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注意:碱≠碱溶液≠碱性溶液 理由同酸 4 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 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注意:1.指示剂加入溶液变色时,变色的是指示剂并不是溶液,故不能说指示剂使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变色。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反应是化学反应。 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指示剂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的缺点是:只能反应酸碱性,不能反应酸碱的强度,即酸碱度。 5 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1)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ph试纸上的颜色需要记住考试会考) 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②pH=7溶液呈中性; ③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2)pH的测定方法 a 测定溶液pH可以用pH试纸或pH计。 b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 注意(1)测定pH时,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原因是污染溶液)。 (2)测定前不能将pH试纸湿润。(若提前润湿会有误差:酸性溶液偏大,碱性溶液偏小,中性溶液和气体没有影响) (3)pH试纸测出数值为整数,不是小数。若要准确测量溶液PH值可用酸碱计。 (4)酸性溶液稀释时pH逐渐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碱性溶液稀释时pH逐渐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 (5)酸碱中和反应pH的变化情况 7.溶液的酸碱性对生活、生产及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接近于7或等于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随堂练习 1、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2、如图,向点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别滴入指示剂后,①②③④滴孔内溶液显示的颜色依次是( A) A.无色、红色、蓝色、红色 B.红色、蓝色、黄色、紫色 C.蓝色、红色、紫色、无色 D.无色、蓝色、红色、蓝色 3、化学学习中有很多“一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一定都能导电 B.碱中一定同时含有含有氢、氧元素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4、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同学所用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A ) A. NaOH溶液、酚酞溶液 B. CuSO4溶液、NaOH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D. 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5、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D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6、小季同学将一张滤纸在某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下“大师”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个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A B.B C.C D.D 7、把氯化氢、生石灰、食盐分别溶于水后,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是(B ) A. 红色、蓝色、无色 B. 红色、蓝色、紫色 C. 蓝色、红色、紫色 D. 蓝色、红色、无色 8. 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9. 趣味化学联欢会上,小鹏和小亮给同学们变起了“魔术”.小鹏说:“我会‘白花变红花’”,于是他将一朵自制好的白花放入一种无色液体中,立刻得到一朵红花.小亮说:“这没什么,我还会‘水变牛奶’呢”,只见他将两种无色澄清的液体倒在一起,果真得到一杯像“牛奶”的液体. (1)小鹏自制的白花可能用 碱 进行了处理,那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酚酞 ;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例举其中一种:石灰水变浑浊 . 10.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红色、蓝色、紫色的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就变红,遇碱性溶液就变蓝.于是她做了如下家庭实验:把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她又将另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浸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由紫色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肥皂水的PH > 7(填“>”“=”“<”);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比色卡 ; (2)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醋 ; (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 紫色石蕊 性质相似. 11. 取四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量,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中性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性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紫菊 紫色 淡红色 绿色 请回答:(1)不能做指示剂的花汁有 万寿菊 , (2)大红花汁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显示的颜色是 绿色 . 1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 棉花浸入酚酞溶液 ,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提高篇 1.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C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B. 酸都含有酸根 C. 酸都能电离出H+ D. 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2.硫酸、盐酸、硝酸都是常见的酸,之所以认为它们是酸,是因为( D ) A. 它们都有酸味 B. 它们的PH小于7 C. 它们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 它们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3.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CsOH,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CsOH溶液能与CO2反应 B.Cs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Cs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CsSO4 D.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5.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A.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则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溶液使酚酞变红,说明该溶液肯定是( B) A. 酸性溶液 B. 碱性溶液 C. 酸的水溶液 D. 碱的水溶液 7.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在家中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 (1)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__白酒___浸泡一段时间; (2)将(1)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______纱布过滤____(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 红色 黄色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__酸_性;小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_黄__色,得出炉具清洁剂显碱性。 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8.(2019.台州)下表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 人体的胰液一定呈碱性 C. 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 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9.(2019.乐清)当鱼、肉的新鲜度发生变化时,其浸出液的pH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图所示,当鱼、肉的浸出液pH变大时,其新鲜度的变化情况为( B ) A. 越来越新鲜 B. 趋向腐败变质 C. 没有发生变化 D. 鱼肉越来越新鲜,其他肉类则趋向腐败变质 中考题训 1.下列关于pH 测定方法及有关pH说法正确的是( )B A. 将玻璃棒用水清洗后,立即蘸取待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所降雨水才是酸雨,pH越小,雨水酸性越强 C. pH的范围为1-14 D. 某学生用pH试纸测得雨水的pH为4.6 2.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3.(2019.浙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A.称量固体的质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测定溶液的pH 4.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 甲溶液呈酸性 B. 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 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5.有一种“白纸血印”的街头骗术,原本是一张雪白的纸,只见“大师”用力一拍,纸上竟然出现了一个血手印,表明妖魔鬼怪被降服,接下来“大师”把纸放入水中,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表明妖魔鬼怪被驱走了。其实“大师”事先在手上涂了碳酸钠溶液,在白纸和水中各加入了一种化学试剂,则在水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可能是( )A A. 稀盐酸 B. 酚酞试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9.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是__滴瓶_______;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红色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的pH>7,属于__碱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的pH__<_(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B___(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被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___C提前润湿会导致测量数值不准备__A污染溶液_____. 10: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下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__盐_(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证明钠离子不能是无色酚酞变红___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氯化钠溶液里存在很多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白色沉淀_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