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年级科目科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班主任教学内容第二章 金属和金属矿物01 教学目标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合金的概念、性能及常见的合金;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金属冶炼的原理、现象、步骤和装置;物质转归。02 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之最:①目前世界产量最高的金属:铁(铁>铝>铜);②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④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⑤硬度最大的金属:铬;⑥熔点最高的金属:钨;⑦熔点最低的金属:汞;⑧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⑨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合金:是一种金属和其他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注意:①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强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因为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②常见的铁合金有钢和生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2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镁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MgO,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MgO。②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Al2O3),使铝制品表面变暗,并可以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起到保护作用。但酸性或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所以不可用铝制容器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2O3(铁锈),而在干燥的空气中则不易生锈;其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黑色固体)。④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会生锈,但铜生锈需要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参与,生成铜锈[Cu2(OH)2CO3],因其是绿色的俗称铜绿,化学名称为碱式碳酸铜。⑤金、银在点燃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真金不怕火炼)(2)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均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H2,这也是置换反应,只是各种金属反应速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如Mg和Fe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H2,但Mg与酸反应的反应速度要比Fe快,放出H2的速度也更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________+H2↑Fe+H2SO4===________+H2↑说明 ①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必须排在H元素前面,但钾、钙、钠等活泼金属除外,因为它们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能置换出氢气。②酸应该是非氧化性酸(HNO3、浓H2SO4等则不符合,因为有氧化性的酸先将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后再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不能置换出氢气);③如果目的是制取氢气,则不能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或硝酸),否则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④Fe与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二价铁,而不是三价铁;与氧化性的酸(如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例1 (株洲中考)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ZnSO4溶液 B.NaOH溶液C.稀盐酸 D.CuSO4溶液例2 (咸宁中考)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 B.R>FeC.Zn>R D.R>Ag例3 在利用某种金属材料时,人们往往要考虑这种材料的化学性质,因此需要对一些金属的活动性及反应的快慢进行研究。(1)请写出能体现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等质量大小相似(一定要有这个条件)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3)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现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过量锌反应制取氢气,为了使反应慢点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一些物质,其中原理上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水;②NaOH稀溶液;③Na2SO4稀溶液)。(3)金属和盐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将一根铁丝插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上有铜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________+Cu说明 ①排在前面的金属,其活动性比排在后面的强,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些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如Fe可以置换出Cu,反之就不可以。②盐必须是可溶的。如Cu+2AgNO3==2Ag+Cu(NO3)2,但Cu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而AgNO3溶于水。③钾、钙、钠等活泼金属,遇水就可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④一种金属若同时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如过量的Fe粉加入CuSO4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时,Fe先置换出Ag后置换出Cu。⑤金属Fe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3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原理:根据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设计实验。设计方法①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案1:金属和金属的盐溶液,如Zn、Cu将Zn放入Cu的盐溶液中,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金属活动性:Zn>Cu;或将Cu放入Zn的盐溶液中,若溶液未变蓝色,则金属活动性:Zn>Cu。方案2:金属和酸溶液将状态相同的金属A和B同时放入相同的酸溶液中,若A与酸反应,B不与酸反应,则金属活动性:A>B;若A、B均与酸反应,A产生气泡的速率比B快,则金属活动性:A>B。②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Al、Fe、Cu。方案1:两盐夹一金取铝和铜的盐溶液,将金属铁分别放入两种盐溶液中,若铝的盐溶液中铁片无明显现象,铜的盐溶液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则金属活动性:Al>Fe>Cu。方案2:两金夹一盐取相同的铁的盐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铝片、铜片,加入铝片的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加入铜片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则金属活动性:Al>Fe>Cu。说明:(1)在进行金属锌与硫酸的反应前,需将金属进行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以免影响反应速率。(2)在比较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体积,金属的形状、表面积等必须保持一致。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硝酸或浓硫酸,且所用的酸的种类相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盐必须可溶于水。例1 (广州中考)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例2 (包头中考)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对滤液A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想:①Mg(NO3)2、AgNO3、Cu(NO3)2②Mg(NO3)2、Cu(NO3)2③Mg(NO3)2、AgNO3④只有Mg(NO3)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若猜想④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步骤现象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5金属冶炼①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②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1)从孔雀石中冶炼铜: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②孔雀石加热:Cu2(OH)2CO3===2CuO+H2O+CO2?③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④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因此要尾气处理。说明: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b)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6金属冶炼中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净物质量÷纯度7金属的防护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防锈的方法:①铁制品隔绝空气:如涂漆、涂凡士林等;②铁制品隔绝水:如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等;③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制成合金。保护金属的方法:①防止金属锈蚀;②回收和利用废金属;③寻找金属的代替品。8物质转化的规律(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如CaCaOCa(OH)2CaCO3、(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如CCO2H2CO3Na2CO3、(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如2Na+Cl2===2NaCl(4)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如Na2O+CO2===Na2CO3(5)酸+碱盐+水。如HCl+NaOH===NaCl+H2O(6)盐+盐新盐+新盐。如NaCl+AgNO3===AgCl+NaNO3(7)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8)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如SO2+2NaOH===Na2SO3+H2O(9)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Cu+FeSO4(10)金属+酸盐+氢气。如Fe+2HCl===FeCl2+H2说明:①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②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9常见的材料(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1.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2.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水泥、玻璃和陶瓷。(1)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2)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3)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4)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3.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二)材料的发展1.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电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作业:一、选择题:1、列下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A、纯净物、单质B、纯净物、化合物C、金属氧化物、化合物D、氧化物、金属氧化物2、气体M是由H2、CO、CO2、HCl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中一定含有…………………………………………………………………………()A、H2B、COC、CO2D、HCl3、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最容易生锈的是……………………………………()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B、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C、镀上一层其它金属D、提高铁的质量分数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这层氧化膜是………………………………………()A、Fe3O4、B、Fe2O3C、FeOD、Fe(OH)3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A、不锈钢B、锰钢C、硅钢D、钨钢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B、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C、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D、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稀盐酸B.硫酸亚铁C.硫酸铜D.硫酸镁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A)铝合金材料密度小(B)铝合金材料强度大(C)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D)以上都是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A)聚氯化烯(B)聚苯乙烯(C)酚醛树脂(D)聚乙烯12、“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3、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炊具③用明矾[KAl(SO4)2]净水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电线(A)①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4、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或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金属CuAlFeNa熔点(0C)1083660153597.5沸点(0C)259522003000883(A)Fe和Na(B)Al和Na(C)Fe和Cu(D)Al和Cu15、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的《周易参同契》机世界上现在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稳定(B)易氧化(C)很活泼(D)易还原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48分)16、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和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和三大类。17、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上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中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1-20+40+118、写出用H、O、S、C、Na、K六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式:(化学式不能重复)⑴金属单质;⑵非金属单质;⑶金属氧化物;⑷非金属氧化物;⑸酸;⑹碱;⑺盐;⑻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19、将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式填写完整⑴金属+非金属→ ⑵金属+非金属→⑶金属+酸→+氢气 ⑷酸+碱→+⑸酸+金属氧化物→ + ⑹酸+盐→ + ⑺碱+非金属氧化物→ + ⑻碱+盐→ + 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⑽盐+盐→ + ⑾金属+盐→ + 20、现有失去标签的的四瓶溶液,已知它们是稀盐酸、纯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现在四瓶溶液的瓶上分别贴上ABCDA↓↑↓B↓—↓C↑—↓D↓↓↓A、B、C、D四张标签,分别进行两两间的相互反应,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右表:(“—”表示无现象或不反应,“↓”表示有沉淀产生。“↑”表示有气体产生。)则:(1)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ABCD。(2)请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科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分析,得出一些规律,并总结规律和物质本身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学习科学必需的思想方法,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1)请仿照示例的思维过程,以学过的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填写下表(所填规律不能重复):实验事实(每空至少举两例)规律推测同类物质具有的相同性质示例: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a(OH)2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a.Na2CO3、CaCO3与HCl溶液反应都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22、废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工厂设计生产方案如下图所示:加足量稀硫酸过滤③(1)加入的X、Y物质分别是。(2)写出①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①步:;第③步:。(3)你认为此方案的生产目的是。三、分析计算题:(14分)23、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一氧化碳测定CuO的还原率。实验开始时,对参与实验的气体未作任何处理就直接使用,结果测得的CuO的还原率超过了100%,后来经过分析讨论并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及测得的实验数据见如下图表:混合气体的量(g)7CuO的量(g)20沉淀的量(g)20试回答:(1)指出图中所标示的仪器的名称:①②(2)改进实验装置前测得的CuO的还原率超过了100%,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通入的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气体。(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若生成的气体在D装置中被完全吸收,则测得的CuO的还原率为(4分)。(5)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四、科学探索(8分)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做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后,大家纷纷提出到底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了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溶液中的水。猜想二: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猜想三: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取一份适量的食盐水装入试管。②向(1)的食盐水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③溶液没有变色。(1)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A、归纳法B、排除法)(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分别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装入三支试管。②向(1)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③发现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成了红色。(1)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A、归纳法B、排除法)(2)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中考集训1.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乙>甲 D.乙>甲>丙第2题图2.(湘潭中考)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3.(常州中考)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第4题图4.(牡丹江中考)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第5题图5.两个烧杯中有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A、B代表金属,a、b、c是曲线上的三个点,则:(1)分析可知:A金属是________;在________点时两烧杯中金属都有剩余。(2)写出b点时B金属所在烧杯里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6.(东营中考)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实验次数13456取样品质量(g)31.031.031.031.031.0取稀硫酸质量(g)30.090.0120.0150.0180.0产生气体质量(g)0a0.30.50.6(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__________________,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的数值为________。(3)第4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1.A 2.B 3.D 4.C5.(1)铁 c (2)ZnSO4、H2SO46.(1)O2、H2O 增大与氧气、水分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0.1 (3)Fe2(SO4)3、FeSO4 (4)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54.2%。课堂笔记知识点总结学科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年级科目科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班主任教学内容第二章 金属和金属矿物01 教学目标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合金的概念、性能及常见的合金;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金属冶炼的原理、现象、步骤和装置;物质转归。02 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之最:①目前世界产量最高的金属:铁(铁>铝>铜);②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④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⑤硬度最大的金属:铬;⑥熔点最高的金属:钨;⑦熔点最低的金属:汞;⑧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⑨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合金:是一种金属和其他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注意:①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强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因为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②常见的铁合金有钢和生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2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镁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MgO,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MgO。②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Al2O3),使铝制品表面变暗,并可以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起到保护作用。但酸性或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所以不可用铝制容器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2O3(铁锈),而在干燥的空气中则不易生锈;其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黑色固体)。④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会生锈,但铜生锈需要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参与,生成铜锈[Cu2(OH)2CO3],因其是绿色的俗称铜绿,化学名称为碱式碳酸铜。⑤金、银在点燃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真金不怕火炼)(2)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均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H2,这也是置换反应,只是各种金属反应速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如Mg和Fe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H2,但Mg与酸反应的反应速度要比Fe快,放出H2的速度也更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________+H2↑Fe+H2SO4===________+H2↑说明 ①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必须排在H元素前面,但钾、钙、钠等活泼金属除外,因为它们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不能置换出氢气。②酸应该是非氧化性酸(HNO3、浓H2SO4等则不符合,因为有氧化性的酸先将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后再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不能置换出氢气);③如果目的是制取氢气,则不能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或硝酸),否则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④Fe与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二价铁,而不是三价铁;与氧化性的酸(如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例1 (株洲中考)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ZnSO4溶液 B.NaOH溶液C.稀盐酸 D.CuSO4溶液例2 (咸宁中考)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 B.R>FeC.Zn>R D.R>Ag例3 在利用某种金属材料时,人们往往要考虑这种材料的化学性质,因此需要对一些金属的活动性及反应的快慢进行研究。(1)请写出能体现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等质量大小相似(一定要有这个条件)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曲线A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3)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现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过量锌反应制取氢气,为了使反应慢点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一些物质,其中原理上可行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水;②NaOH稀溶液;③Na2SO4稀溶液)。(3)金属和盐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将一根铁丝插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上有铜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________+Cu说明 ①排在前面的金属,其活动性比排在后面的强,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些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如Fe可以置换出Cu,反之就不可以。②盐必须是可溶的。如Cu+2AgNO3==2Ag+Cu(NO3)2,但Cu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而AgNO3溶于水。③钾、钙、钠等活泼金属,遇水就可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④一种金属若同时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如过量的Fe粉加入CuSO4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时,Fe先置换出Ag后置换出Cu。⑤金属Fe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3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原理:根据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设计实验。设计方法①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案1:金属和金属的盐溶液,如Zn、Cu将Zn放入Cu的盐溶液中,若有红色固体析出,则金属活动性:Zn>Cu;或将Cu放入Zn的盐溶液中,若溶液未变蓝色,则金属活动性:Zn>Cu。方案2:金属和酸溶液将状态相同的金属A和B同时放入相同的酸溶液中,若A与酸反应,B不与酸反应,则金属活动性:A>B;若A、B均与酸反应,A产生气泡的速率比B快,则金属活动性:A>B。②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Al、Fe、Cu。方案1:两盐夹一金取铝和铜的盐溶液,将金属铁分别放入两种盐溶液中,若铝的盐溶液中铁片无明显现象,铜的盐溶液中铁片上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则金属活动性:Al>Fe>Cu。方案2:两金夹一盐取相同的铁的盐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铝片、铜片,加入铝片的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加入铜片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则金属活动性:Al>Fe>Cu。说明:(1)在进行金属锌与硫酸的反应前,需将金属进行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以免影响反应速率。(2)在比较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体积,金属的形状、表面积等必须保持一致。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硝酸或浓硫酸,且所用的酸的种类相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盐必须可溶于水。例1 (广州中考)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例2 (包头中考)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对滤液A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想:①Mg(NO3)2、AgNO3、Cu(NO3)2②Mg(NO3)2、Cu(NO3)2③Mg(NO3)2、AgNO3④只有Mg(NO3)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若猜想④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步骤现象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5金属冶炼①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②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1)从孔雀石中冶炼铜: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②孔雀石加热:Cu2(OH)2CO3===2CuO+H2O+CO2?③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④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因此要尾气处理。说明: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b)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6金属冶炼中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净物质量÷纯度7金属的防护铁的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防锈的方法:①铁制品隔绝空气:如涂漆、涂凡士林等;②铁制品隔绝水:如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等;③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制成合金。保护金属的方法:①防止金属锈蚀;②回收和利用废金属;③寻找金属的代替品。8物质转化的规律(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如CaCaOCa(OH)2CaCO3、(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如CCO2H2CO3Na2CO3、(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如2Na+Cl2===2NaCl(4)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如Na2O+CO2===Na2CO3(5)酸+碱盐+水。如HCl+NaOH===NaCl+H2O(6)盐+盐新盐+新盐。如NaCl+AgNO3===AgCl+NaNO3(7)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8)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如SO2+2NaOH===Na2SO3+H2O(9)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Cu+FeSO4(10)金属+酸盐+氢气。如Fe+2HCl===FeCl2+H2说明:①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②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9常见的材料(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1.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2.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水泥、玻璃和陶瓷。(1)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2)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3)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4)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3.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二)材料的发展1.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电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作业:一、选择题:1、列下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A、纯净物、单质B、纯净物、化合物C、金属氧化物、化合物D、氧化物、金属氧化物2、气体M是由H2、CO、CO2、HCl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中一定含有…………………………………………………………………………()A、H2B、COC、CO2D、HCl3、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最容易生锈的是……………………………………()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B、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C、镀上一层其它金属D、提高铁的质量分数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这层氧化膜是………………………………………()A、Fe3O4、B、Fe2O3C、FeOD、Fe(OH)3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A、不锈钢B、锰钢C、硅钢D、钨钢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B、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C、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D、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稀盐酸B.硫酸亚铁C.硫酸铜D.硫酸镁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A)铝合金材料密度小(B)铝合金材料强度大(C)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D)以上都是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A)聚氯化烯(B)聚苯乙烯(C)酚醛树脂(D)聚乙烯12、“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3、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炊具③用明矾[KAl(SO4)2]净水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电线(A)①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4、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或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金属CuAlFeNa熔点(0C)1083660153597.5沸点(0C)259522003000883(A)Fe和Na(B)Al和Na(C)Fe和Cu(D)Al和Cu15、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的《周易参同契》机世界上现在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稳定(B)易氧化(C)很活泼(D)易还原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48分)16、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和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和三大类。17、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上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中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1-20+40+118、写出用H、O、S、C、Na、K六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式:(化学式不能重复)⑴金属单质;⑵非金属单质;⑶金属氧化物;⑷非金属氧化物;⑸酸;⑹碱;⑺盐;⑻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19、将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式填写完整⑴金属+非金属→ ⑵金属+非金属→⑶金属+酸→+氢气 ⑷酸+碱→+⑸酸+金属氧化物→ + ⑹酸+盐→ + ⑺碱+非金属氧化物→ + ⑻碱+盐→ + 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⑽盐+盐→ + ⑾金属+盐→ + 20、现有失去标签的的四瓶溶液,已知它们是稀盐酸、纯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现在四瓶溶液的瓶上分别贴上ABCDA↓↑↓B↓—↓C↑—↓D↓↓↓A、B、C、D四张标签,分别进行两两间的相互反应,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右表:(“—”表示无现象或不反应,“↓”表示有沉淀产生。“↑”表示有气体产生。)则:(1)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ABCD。(2)请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科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分析,得出一些规律,并总结规律和物质本身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学习科学必需的思想方法,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1)请仿照示例的思维过程,以学过的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填写下表(所填规律不能重复):实验事实(每空至少举两例)规律推测同类物质具有的相同性质示例:NaOH、KOH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a(OH)2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a.Na2CO3、CaCO3与HCl溶液反应都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22、废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工厂设计生产方案如下图所示:加足量稀硫酸过滤③(1)加入的X、Y物质分别是。(2)写出①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①步:;第③步:。(3)你认为此方案的生产目的是。三、分析计算题:(14分)23、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一氧化碳测定CuO的还原率。实验开始时,对参与实验的气体未作任何处理就直接使用,结果测得的CuO的还原率超过了100%,后来经过分析讨论并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及测得的实验数据见如下图表:混合气体的量(g)7CuO的量(g)20沉淀的量(g)20试回答:(1)指出图中所标示的仪器的名称:①②(2)改进实验装置前测得的CuO的还原率超过了100%,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通入的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气体。(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若生成的气体在D装置中被完全吸收,则测得的CuO的还原率为(4分)。(5)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四、科学探索(8分)2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做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后,大家纷纷提出到底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了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溶液中的水。猜想二: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猜想三: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取一份适量的食盐水装入试管。②向(1)的食盐水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③溶液没有变色。(1)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A、归纳法B、排除法)(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①分别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装入三支试管。②向(1)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③发现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成了红色。(1)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A、归纳法B、排除法)(2)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BCDA6——10BCACD11——15DCBAA二、填空题:16、略;17、Fe+HCl=FeCl2+H2↑18、Na;S;K2O;H2O;H2CO3;KOH;K2CO319、略20、A、Na2CO3B、BaCl2C、HClD、AgNO3;BaCl2+2AgNO3=2AgCl↓+Ba(NO3)221、略22、X:Cu;Y:Fe;2AgNO3+Cu=Cu(NO3)2+2Ag;Fe+H2SO4=FeSO4+H2↑三、分析计算题:23、(1)酒精灯,铁架台;(3)CO2+2NaOH=Na2CO3+H2O(4)80%(5)进行尾气处理Cu2(OH)2CO3;H2O;CuO;FeCl3+3NaOH=Fe(OH)3↓+3NaCl2H2O=====2H2↑+O2↑Fe+CuSO4=FeSO4+Cu四、科学探索24、排除法;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归纳法;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中考集训1.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丙>乙>甲 D.乙>甲>丙第2题图2.(湘潭中考)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3.(常州中考)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第4题图4.(牡丹江中考)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第5题图5.两个烧杯中有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A、B代表金属,a、b、c是曲线上的三个点,则:(1)分析可知:A金属是________;在________点时两烧杯中金属都有剩余。(2)写出b点时B金属所在烧杯里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6.(东营中考)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实验次数13456取样品质量(g)31.031.031.031.031.0取稀硫酸质量(g)30.090.0120.0150.0180.0产生气体质量(g)0a0.30.50.6(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__________________,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的数值为________。(3)第4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1.A 2.B 3.D 4.C5.(1)铁 c (2)ZnSO4、H2SO46.(1)O2、H2O 增大与氧气、水分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0.1 (3)Fe2(SO4)3、FeSO4 (4)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54.2%。课堂笔记知识点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章 金属和金属矿物.docx 第二章 金属和金属矿物教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