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时 教 案 第 12 单元 第 4 案 总第 27 案 课题: §12. 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知道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3.知道能量耗散 4.知道能量的分类与应用 5.知道能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难点】 1.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机械能和电路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和内能、电能、光能、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他们在转化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人们对各种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能量守恒定律 1.各种新发现 1801年,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电和化学的联系)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和磁的联系) 1821年,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热和电的联系)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和磁的联系) 1840年,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电和热的联系) 1842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练系) 1843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力和热的联系) 1847年,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 从以上发现可以得出: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有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的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2.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 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性 阅读课本P93,完成思考与讨论。 学生回答:不可能发生。 教师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1.能量转化的单向性 能量的转化过程有些是可以自然发生的,有些则不能。即热量的转移不会自发的发生 2.能量耗散 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耗散。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深化认识。 3.能源危机的含义(节约能源的原因) 能量的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虽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能源变成不便于利用的能源。 能量的耗散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三、能源的分类与应用 1.分类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自然界中可以再生的能源。 阅读教材P96内容,了解我国研发的新能源 2.开发新能源 ①太阳能发电 ②水力发电 ③风能发电 ④核能发电 四、能源与社会发展 阅读教材P97,了解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的三个时期。 1.能源利用的三个时期 柴薪时期、 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2.能源与环境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 ③光化学烟雾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追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平衡: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 一方面要大 力提倡节能,另一方面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清 洁煤和核能等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 低的清洁能源,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小结: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