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光的来源的分析能识别光源,通过对不同光源的比较分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②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③通过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和自然中的重要现象,了解这一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④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光在空气、水和果冻中传播的实验过程,体会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学习光现象的兴趣。②通过利用实验探究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使学生体会了解到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二、重点、难点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了解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是难点。三、实验器材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藏香及夹子、空烧杯、装了水的透明塑料盒(水中滴少量牛奶)。2、教师教具:激光笔、藏香及夹子、透明塑料盒、果冻。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讲述法、讨论法、媒体展示法五、主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活动学生主要活动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1、新课引入1、观看一些光的图片。1、观看图片。1、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2、人们怎样看见物体1、提问学生:晚上把教室里的灯电源关掉,还能看见电灯吗?1、通过活动,解释人们看见物体的过程。1、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看见物体的原因,纠正可能的错误认识。3、光源1、教师提问:光从哪里来呢?引出光源概念。2、给出常见的几种光源,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3、提示学生从光源的来历给常见的光源分类。1、学生观察、思考后说出光的来源。2、了解常见的光源。3、比较常见光源的来历,尝试对光源简单分类。1、通过光的来源的分析能识别光源,通过对不同光源的比较分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4、光的传播1、教师展示两幅光源图片,提示学生思考:光源的光是如何传播到眼睛的。2、实验一:组织学生利用藏香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3、实验二:组织学生利用装水的塑料盒探究光在液体中的传播。4、实验三:组织学生探究光在果冻中的传播。5、用媒体展示光在不均匀的液体中传播情况。6.得出结论1、探究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光在空气传播特点。继续探究光在水中和果冻中的传播,并初步总结出光的传播特点。3通过实验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个条件。4、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另一个条件。1、通过实验的观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通过探究光在空气、水和果冻中传播的实验过程,体会实验探究的重要性。3、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学习光现象的兴趣。4、通过利用实验探究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使学生体会了解到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5、光线1、通过图示讲解物理学中如何方便表示光的传播?2、讲解光线的画法及意义。1、能画出简单的光线。1、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光线的作用及意义。6、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和应用1、提示学生:能不能通过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现象?2、提问:影子如何形成?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并展示一些影子的图片。3、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并解释4、用动画演示小孔成像的情况并进行解释5、进而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集合、射击瞄准。1、观察影子的形成并尝试用光的直线传播进行解释。2、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演示并尝试解释。3、思考并解释小孔成像。4、能明白生活中的光的直线传播应用。1、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日食和月食的原因、以及小孔成像的原因体会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通过排队集合、射击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7.思考拓展1、让学生思考:要在昌都挖条笔直的隧道,如果你是工程师,你有什么办法吗?1、学生讨论并尝试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8、光的传播速度1、展示一组雷电的图片。提问学生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2、组织学生阅读71页光的传播速度课文内容。1、观看图片。2、阅读课文内容。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快的特点。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六.小结七、练习和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二、三、四题。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