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我与地坛(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品味文中含蓄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2.理解文中景和情的内在关系,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作者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对生与死和爱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顽强精神和亲情的思考。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景和情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的主题。
2、品味文章深沉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关于‘我’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北京,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医生告诉他,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站起来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迷茫、彷徨、失魂落魄,一度痛不欲生,多次想要早早结束短暂的人生。这个人就是——史铁生。
生活欺骗了他,他欺骗了生活么?不,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所熟悉的史铁生是当代的著名作家。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吗?
如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代表作《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这些作品逐步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位置。
二、知识积累 了解史铁生
识作者、背景、文题、常识。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荒芜 ( ) 宿命 ( ) 剥蚀( ) 淡褪 ( ) 坍圮( )
玉砌( ) 亘古 ( ) 撅 ( ) 杈( ) 捋( )
蝉蜕( ) 窸窸窣窣 ( ) 嘈杂 ( ) 雕琢 ( )
熨帖( ) 猝然( ) 余暇( ) 羡慕( )
步履( ) 狼藉( ) 隽永( ) 恪守( )
2.辨析选词 完成《金太阳导学案》4-5页
四、思考
节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前后两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部分写地坛给我的启迪,第二部分写母亲给我的影响和生存的启迪。地坛、母亲都给我生命的启示,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
五、文本探究
1.文中有三处集中的景物描写(3、5、7节),试着分析景物的特点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地坛破败 荒芜、沧桑变化,显示出生命的本真,一如最狂妄的年龄忽而残废的落魄者的精神状态。
(2)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这段描写细致而深刻,鲜活灵动,充满生机,使我认识到即便是在无情的命运中,生命依然是一种顽强的存在,荒芜而不破败。
(3)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这段描写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看似不停的变化中包含着不变的东西,蕴含着永恒和瞬间、古老和年轻、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作家心灵的震动。
三处景物描写作用(1)衬托了作者的心情(2)安静沉寂的背景,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3)景中寓情,景中寓理,景物本身就是对生命的解读。
五、巩固检测
地坛是如何帮助我走出困境的?
A.地坛除去了雕琢与浮华,让生命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认识自己。
B.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世界,让我意识到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喜悦。
C.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示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
D.这一切让我明白,人活着就要顺应自然,豁达地面对死亡。
我与地坛(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品味文中含蓄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2.理解文中景和情的内在关系,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作者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对生与死和爱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顽强精神和亲情的思考。
二、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景和情的内在关系,理解作品的主题。
2、品味文章深沉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
一、知识积累 熟读作者关于生与死的思考的句子,体会含义
二、文本探究
1.面对地坛中的种种景物作者有哪些思考?获得了哪些启发? 找出相关语段,理解含义
(1)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
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经过几年的思考,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我们不该刻意去追求死亡,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顽强地活下去就是一种幸福。
(2)第二个是怎样活?(写作)
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包括自身的残疾),但生命是无法因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地坛在不断的变化种显示出永恒的一面),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你才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学习第二部分 写我与母亲 写母亲对我的生命的启迪
1.思考 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又是怎样描绘的?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1)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
?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
? 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2)用直接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3)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写出母爱的力量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总结:文章刻画了一个有着巨大痛苦帮助双腿残废的儿子重新鼓起勇气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坚韧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她给予儿子的母爱深沉而不张扬,愁苦深沉而不外露。
2.史铁生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明。
他对母亲态度的变化是:曾经给母亲出了个怎样的难题——母亲去世后悔恨自己——理解母亲——报答母亲——告慰母亲——怀念母亲。母亲给我的影响和启迪是:母亲的默默的不张扬的关爱、母亲的坚韧的意志、母亲的承受、让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
三、体会句子的含义
1.文章最后一句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赞的礼。
2.“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想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是对的。”
理解: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深彻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遭此苦难,“我”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赞美母亲伟大充溢字里行间。
3.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我的不幸是肢体上的,但母亲的不幸却是心灵上的苦难。她既疼爱儿子,又担心儿子想不开,在无奈和痛苦中饱受双重的折磨。更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深切的理解。
四、课堂检测
1.请为史铁生撰写一副嵌入其作品名字的挽联,以寄托对他的哀思。
地坛里顿悟,清平湾不再遥远;困厄中历练,合欢树永世留芬。
2.史铁生在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结合课文谈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