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教学设计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主题思路以大量填空题突显实验的关键步骤,既有提示,又有要点填空;既是笔记,又是巩固练习。希望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做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教学目标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能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空间占据等量替代的方法。(三)重难点分析:1、用“排液法”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次序不可变,否则会因为物体上沾有水珠,使物体质量成立植偏大。2、用“剩余法”测液体的质量时,应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把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再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则测液体的质量为m2-m13、分析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阅读课本,独立完成1、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质量用?????测出,体积用????????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2、量筒或量杯是以为单位标度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分度值是读数时视线应该。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4、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二、小组讨论,基础梳理(一)、量筒1、作用: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的仪器。2、单位标度:;换算:1mL=cm31L=dm31cm3=m33、测液体的体积(1)选:应尽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的量筒,可以提高精度,减小(2)读: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相平。4、测固体的体积利用“排液法”可间接地测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在量筒中倒入的液体,读出此时液面的刻度V1(2)将固体用细线拴好轻轻在量筒内液体中,读出此时液面的刻V2(3)固体体积V=(二)、测量液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2、测量方法(1)把天平放在上,调节平衡。(2)在烧杯中倒入,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把烧杯中的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其体积V。(4)测出的总质量m2.(5)液体的密度ρ=m/v=(三)、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1)、用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2)、在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1(3)、将被测物体浸没在量筒中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的刻度V2(4)、被测物体的体积V=(5)、固体密度ρ=m/v=三、课堂检测、巩固提高:1、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原理是:ρ=⑵方法:①用天平测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中一部分,读出内液体的V;③称出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⑤液体求出的密度ρ=。2、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3、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4、在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四、合作探究,反馈提升:1、?测量盐水的密度时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2、测量固体密度时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3.“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体育课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1)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2)简要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4.两个杯子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水,不能用嘴尝,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自选实验器材,设计两种区分哪杯是浓盐水,哪杯是纯水的方法,简要说明理由。方法一:;方法二:?五、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整理、反思本节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一边做实验,一边做笔记(即学案)。既记忆掌握了要点,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做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效率。整体达标率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