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期中试题参答
1. A B袅娜nuó C纤(xiān ) 匝zā D.芙:fú
2.B.
3D. 4 C.5 A C.
6 A (B句中"深孚众望"是"很使人信服"的意思,不符合句意;C抛砖引玉,谦词,用于自己;D不胫而走,用于消息,不合语境。)
7D(A否定失当B 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8A.【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9D
10.D(缺少“共同美”)
11.C曲解原意,文学经典是为各个时代众多读者所接受的。
12.A(B项的理解是错误的。读者所在地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格差异,还有当时的文艺思潮的影响都会对作品有不同的欣赏习惯和不同的理解方式,因而会影响到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在深度和准确性上产生差异,而主要不是作品本身独特性产生出这种差异。C项说“唯一要素”太绝对片面了。文章认为衡量文学经典有三个标准。D项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也不符合创作实际,是“无中生有”。)
13A过:经过14D15C16B(“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说法不准确,原文无此信息。)
17①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3分因此作战失败士兵溃逃,被秦国擒拿消灭。(“兵破士北”、“为……所……”“禽”各1分分。
②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3分)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 为,居边,军市之租各1分)
18、(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2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总写)(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1分)。
(2)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19略
20.(1)D、E (4分,一个2分)( D“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没依据;E“从而突出了 陶渊明的‘奇才’”错。)
(2)(4分)①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2分)
②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2分)
(3)①不平凡的时代,让人的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2分)
②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有了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2分)
(4)观点一: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理由:①归隐是独善其身,不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②归隐不是单纯的苟且偷生,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观点二: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理由:①人生应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
②应不惧失败,勇敢的去实现人生的理想。
(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2分)
21理由:16.(4分)①小说批判和揭露现实,反独裁(2分);②小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叙事技巧无与伦比。(2分)
参考译文:
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冯唐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很贤能。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皇上拍着大腿无比惋惜的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禁宫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皇上最终还是问冯唐:“你凭什么断定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对出征的将帅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是在朝廷外决定,不由朝廷控制。朝廷委派任用他,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那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的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曾经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迎击,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们整天积极作战,舍命前驱,斩杀、捕捉敌人,向幕府呈报战功,所报告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薄,而处罚又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个首级而被定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前驱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He-4 C-12 N-14 O-16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 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化学实验中,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容量瓶 B.蒸馏烧瓶 C.锥形瓶 D.蒸发皿
2.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 过氧化钠 Na2O B.酸 硫酸 H2SO4
C.盐 苛性钠 NaOH D.碱 纯碱 Na2CO3
4.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
A.熔融的NaCl B.KNO3溶液 C.干冰 D.金属铝
5.金属钠与水(滴加少量的石蕊)反应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属钠浮在水面,是因为钠硬度小 B.钠在水面游动是因为生成氧气推动
C.溶液呈蓝色是因为产物中有碱 D.没有反应的钠应用手拿出放入原瓶中
6.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B.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C.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而胶体是不稳定的分散系,放置会生成沉淀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通路”
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该物质是氧化剂
B.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C.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在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一定被还原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HCO3=Na++HCO3- B.Na2SO4=2Na++SO4-2
C.Ca(NO3)2=Ca2++2(NO3)2- D.KClO3=K++Cl-+3O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的反应:2Fe+6H+=2Fe3++3H2↑
B.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2OH-+H2↑
C.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硫酸溶液:H++OH-=H2O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CO32-+2H+=H2O+CO2↑
10.按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要求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醋酸和水的混合物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10mL量筒量取7.5mL稀盐酸
D.用容量瓶配置溶液过程中定容时发现蒸馏水稍微过量,可用胶头滴管吸出少许
11.下列无色透明溶液,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a+、HCO3—、OH— B.Cl—、MnO4—、K+、Na+
C.SO42—、K+、Cl—、NO3— D.H+、NO3—、CO32—、Fe2+
12. 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 Cl2+H2O=HCl +HClO B. 3Fe+4H2O(g) Fe3O4+4H2
C. 2F2+2H2O=4HF+O2 D. 3NO2+H2O=2HNO3+NO
13.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比为8:11 B.分子个数之比为11:12
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
14. 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得2e-
A. B.
失3e-
C. D.
15.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7g金属铝无论与强碱还是强酸作用时失去电子数目均为0.3NA
C.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固体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1 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16.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OH-=H2O NaOH +CH3COOH=CH3COONa+ H2O
B.NH4++OH-=NH3 H2O Ba(OH)2+(NH4)2SO4=BaSO4+2 NH3 H2O
C.Ag++Cl-=AgCl↓ AgNO3+NaCl=AgCl↓+NaNO3
D.Cu +2Ag+=Cu2++2Ag Cu+2AgCl=2Ag+CuCl2
17.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表面变暗→“出汗”→白色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的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2OH-+H2SO4=SO42—+2H2O
B.过氧化钠加入水中:2O22-+2H2O=4OH-+O2↑
C.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D.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19. 在Na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3+浓度为0.1mol/L,SO42-浓度为0.3mol/L,则混合溶液中Na+的浓度为( )
A.0.15mol/L B.0.45mol/L C.0.6mol/L D.0.3mol/L
20. 在反应5NH4NO32HNO3 + 4N2 + 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之比是( )
A.2:8 B.5:3 C.5:8 D.5: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在xR2+ +yH+ +O2=mR3+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m和R3+判断正确的是( )
A.m=4,R3+是氧化产物 B.m=2y,R3+是氧化产物
C.m=2,R3+是还原产物 D.m=y,R3+是还原产物
22.将6g不纯锌(含杂质M)和6g不纯铁(含杂质N),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到不再有氢气放出时,得到氢气的质量都是0.2g。则M、N可能是( )
A.M为Mg,N为Cu B.M为Fe,N为Al
C.M为Al,N为Na D.N为Cu,N为Zn
23.用Na2SO3还原MnO4-,如果还原含有2.4×10-3 mol MnO4-的溶液时,消耗30 mL 0.2mol/L Na2SO3溶液,则Mn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4 D. +5
24.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硫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2∶2  D.3∶1∶1
25.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5分)
26.(10分)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1)用盐酸中和烧碱,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小苏打能治疗胃酸(主要是盐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
(5)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大约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二价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人体中经常进行的相互转化,在A过程中,Fe2+做 剂,在B过程中,Fe3+做 剂。
(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_剂,具有 性。
(3)已知:氧化性Cl2 > Br2 > Fe3+, 还原性Fe2+ >Br- >Cl-,则向0.2mol/L 1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氯气2.24L,被氧化的粒子是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8. (10分)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
在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若有1mol KMnO4参加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是 ;若反应生成11.2LCl 2(标准状况)则被氧化的氯化氢为 mol;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9.(11分)实验题:
I.(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选填字母)
A.金属钠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B.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NaOH清洗
C. 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伸入液面下
E.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F.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G.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H.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完一次实验,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II.(8分)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I、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填装置序号)。
(2)图III所示实验能够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请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 。
30.(6分)计算题:
把铝、铁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mol。
(2)该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 g,铁的质量为 g。
四、附加题:(共10分)
31.计算题:
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 L,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失5e-
得5e-
失2e-
得4e-
得3e-
失4e-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 治 试 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费涅克是一名美国商人,旅游时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带上录音机,录下了许多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回到城里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出售。录制的声音成为商品说明
A.它是一种物品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在商场柜台上,一盘录音带标价10元。这10元是
A.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D.现实的货币
3.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货币成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由贵金属制造的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可以信手抱回家。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D.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
5.在价格高于价值时,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关系应该是
A.供不应求
B.供大于求
C.供求平衡
D.不能确定
6.在商场里,我们经常看到在香皂旁边陈列皂盒,在鸡翅旁边陈列炸鸡调料。上述陈列的几组商品是
A.互补商品 B.替代商品
C.价值量相同的商品 D.使用价值相同的商品
7.上题材料中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A.能提高商品价格
B.能够有效刺激顾客随机购买的欲望
C.使商品价格通常处于上涨趋势
D.会提高陈列商品的价值量
8.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增长,促使各国在不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说明
A.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消费数量必然减少
B.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C.当某种商品价格较高时,消费者会积极寻找替代品
D.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必然导致其替代商品价格下降
9.租赁消费适用于
A.中高收入家庭
B.消费者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
C.未来收入预期好的家庭
D.劳务消费和精神文化用品消费
10.近年来,我国消费总需求增长率持续下降,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不足。这说明
A.居民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B.居民消费受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C.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D.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11.有人对“打的”现象作过一个形象的描述:青年人没钱也“打的”,中年人有钱才“打的”,老年人有钱也不“打的”。这主要反映了
A.消费观念的差异
B.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2.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B.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C.优化和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
D.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13.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适度消费
B.保护健康,节约资源
C.可持续性消费
D.理性消费
14.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15.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符号的出现
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C.物价持续上涨
D.人们的购买力下降
16.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B.非公有制经济将得到优先发展
C.国家将长期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竞争
D.国有经济必须在所有地方,所有行业的资产中占优势
17.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A.同样的外国货币可以换更多的人民币
B.同样的外国货币可以换较少的人民币
C.同样的人民币可以换较少的外国货币
D.我国外汇汇率升高
18.货币是
A.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D.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19.下列属于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一件衣服标价1000元
B.把3000元借给朋友
C.工厂付给农民工2000元工资
D.用5000元买回一台彩电
20.手机成为新时尚的象征。近年来由于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导致世界手机售价下滑,亏损数额增加。其原因是
A.手机成为公害,人们渐渐不使用手机
B.商品供过于求,市场需求不足
C.商品质量低劣,造成市场滞销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越来越小
21.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的是
A.生活用品
B.生产用品
C.生活必须品
D.高档耐用消费品
22.被经济界人士称为“假日经济”的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消费决定生产
23.奥运会期间,开发商利用体育明星大做文章,依据消费者的追星心理推销产品,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是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4.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
A.销售者控制价格实现的
B.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C.购买者持币待购实现的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实现的
25.人们愿意使用信用卡,是因为对持有者来说,信用卡具有的优点是
A.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任意申领
B.可以到任何地方消费
C.可以任意透支
D.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方便安全
2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
D.集体经济
27.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
A.合伙企业
B.公司制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28.下列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有
A.价值尺度
B.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9.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
A.商品的质量
B.居民的收入和物价的总体水平
C.商品的广告
D.人们的消费方式
30.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
A.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认识到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C.对生产关系作根本性的改变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1.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属于 引发的消费。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实心理
D.盲从心理
32.据统计,10多年来,我国百姓生活发生了十大变化:“鼓起来的钱袋子,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长起来的人均寿命,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A.我国居民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B.我国居民消费越来越科学
C.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D.我国居民的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33.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是指
A.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每次商品交换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34.每年新鲜蔬菜大量上市后价格都比刚上市时大幅下降,这是因为
A.价格由价值决定
B.劳动生产率有了迅速提高
C.菜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菜价是由供求状况决定的
35.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
A.可支配收入
B.商品的质量和外观包装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售后服务
36.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对适度消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B.现在有消费贷款,花钱可以随便些
C.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控制,又不盲目攀比
D.有钱也不花,尽量节约
37.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一句温馨的广告语让人倍感亲切。这则广告语提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
A.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量入为出
B.要坚持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健康
C.要重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D.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3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要受到价值规律支配。价值规律对市场和流通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商品交换实现的
B.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供求关系实现的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实现的
39.过去在餐馆吃饭时,剩下的饭菜往往都被扔掉,不习惯打包, 觉得打包小气。而现在人们在餐馆就餐后,将剩饭打包带走是很平常的事情。这说明
A.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
B.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变
C.绿色消费成为普遍的消费行为
D.求实消费心理对消费起主导作用
40.汽车销量的增加会导致汽油需求量的增大,反过来,油价的上涨又会使买车一族变得十分谨慎。因为汽油和汽车
A.是互为替代品
B.是互补商品
C.是高档耐用品
D.是生活必需品
二、非选择题(1小题 , 20分)
41.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假如你家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最中意的理财方案,并说明理由。(20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题(文科)答案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填空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入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C B A D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D A B B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21.18 g H2O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1 mol H2O 含 2 molH 1 molO。
2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它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C___,氧化剂___S__ KNO3__。
23.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就一定有__电子___转移,这类反应就属于___氧化还原____反应。
24.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H2所占的体积约为 11.2 L。
25.将5.85 gNa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1 mol/ L,从中取出1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 L。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 语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85分)
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1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John now
A. In Guangzhou B. In Beijing C. In Shanghai
2. What will the girl probably do
A. Do her homework B. Go boating C. Enjoy the beautiful day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n office B. In a gym C. In a shop
4. How soon will the computer be ready
A. In a day B. In a week C. In a month
5. When will the family go to the concert
A. On Saturday afternoon B. On Saturday evening C. On Sunday morn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How often will Jack give Sally’s cat a bath
A. Once a week B. Twice a week C. Three times a week
7. Where will Joe meet Sally
A. At the office B. At the railway station C. At the airport
听第7段材料,回答8—9题。
8. What will Mike do after class
A. Go shopping B. Have a meeting C. Go to a party
9. Where will Helen go after class
A. To her home B. To the hospital C. To the market
听第8段材料,回答10—12题。
10.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 To a supermarket B. To a restaurant C. To a post office
11. Which bus should the woman take
A. No. 4 B. No. 14 C. No. 40
12. Where can the woman take the bus
A. At Heping Road B. At the corner C. At the post office
听第9段材料,回答13—16题。
13. When did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 Last Sunday morning
B. Last Saturday afternoon
C. Last Saturday morning
14. Why did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 To ask him to go on a trip with her.
B. To invite him to see a film.
C. To invite him to have dinner.
15. What did the man do on Sunday
A. He went on a trip.
B. He went out shopping
C. He went to visit Tom and his wife.
16. What does the man like to eat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 White cabbage B. Hamburgers C. Fresh sala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17—20题。
17. How many people visited Britain this August
A. About 1.5 million B. Nearly 2 million C. More than 2 million
18.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iece of news
A. The number of American visitors has dropped.
B.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Britain has increased/
C. Airport Gatwick is very important.
19. Where did the fire happen
A. In the west of Liverpool
B. In the north of Liverpool
C. In the south of Liverpool
20.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fire
A. A new fire can happen at any time.
B. Hundreds of people died in the fire.
C. The fire has been put out.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21. The town is so beautiful that it is hard to believe it was once _____ violently by European invaders.
A. attacked B. survived C. shocked D. organized
22. You can try _____ second time if you fail _____ first time.
A. the, the B. a, / C. a, the D. the, /
23. Though you’ve got a tight schedule these days, I would be _____ if you could afford time to attend our meeting today.
A. concerned B. grateful C. determined D. devoted
24. He is sorry that there is no car _____ to him.
A. belongs B. belonged C. belonging D. that belong
25. Tom _____ to his friend’s birthday party, but he was too busy yesterday.
A. must have gone B. may have gone
C. can have gone D. could have gone
26. ----- What did the girl come to your company for
----- She wanted to apply for a job, _____ she has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A. that B. what C. one D. the one
27. No brave men lie down on the _____ of history to wait for the train of the future to run over them.
A. periods B. tracks C. stages D. positions
28. Then people could spell words in different ways _____ you might find interesting.
A. how B. what C. in which D. which
29. Only ____ do the job and only in this way _____ do the job well.
A. can he, can he B. he can, can he C. he can, he can D. can he, he can
30. Mr. Black rewarded the girl _____ $20 _____ bringing back the lost wallet.
A. with, for B. for, with C. at, of D. for, for
31. Tom is so lazy that it is the third time that he _____ late this week.
A. is coming B. comes C. came D. has come
32. On seeing Jay Chou appear on the stage, the audience _____ cheering.
A. burst into B. burst forth C. burst out D. burst in
33. We don’t doubt _____ he’ll finish the task in time.
A. which B. that C. if D. whether
34. ------ When shall we meet, at 6:00 or at 6:30
------ _____.
A. Well, either time will do B. You make the time
C. At any time D. Any time is OK
35. Mary is easy to recognize as she’s the only one of the women who _____ an evening dress.
A. wear B. wears C. has worn D. have wor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 live in a big city with a lot of homeless people. Luckily there’re some ways of helping them and you needn’t have a lot of 36. One way to help is to buy their monthly magazine. 37 doing this one day, I got to 38 a young homeless man. He was often 39 the magazine at the train station.
He was a poor farmer from another country. After a while, I discovered that his 40 was close to mine. It 41 that we were born in the same month.
I met him last year 42 after his birthday, and after congratulating him without 43 , I asked if he had had a good day. He 44 and said that he hadn’t really celebrated. I felt so 45.
I just couldn’t bear the thought of (不敢想)this nice, young man being 46 on his 25th birthday with no presents, no cake, nothing! So I went home and looked in my yarn(纱线)basket. 47 for me, I had enough yarn 48 . I set to work and knitted(编织) a 49 for the young man. The yarn had become a little dirty 50 I didn’t knit very often. Then I washed the yarn so the scarf would be 51 when he got it.
I met him on my own birthday as I was going shopping. I had 52 to meet him so I had 53 the scarf and a piece of my own birthday 54 around with me. He was very happy with these gifts and so was I. The 55 in his eyes was the best present he could have given me!
36. A. work B. energy C. experience D. money
37. A. On B. In C. By D. Besides
38. A. know B. realize C. ignore D. recognize
39. A. selling B. reading C. covering D. buying
40. A. house B. birthday C. height D. hobby
41. A. said B. found C. guessed D. meant
42. A. long B. shortly C. ever D. even
43. A. stopping B. helping C. praising D. thinking
44. A. looked up B. turned up C. looked down D. got down
45. A. foolish B. excited C. clever D. worried
46. A. calm B. happy C. alone D. hungry
47. A. Suddenly B. Luckily C. Badly D. However
48. A. used B. done C. left D. produced
49. A. scarf B. cap C. sock D. glove
50. A. when B. because C. so D. and
51. A. different B. dry C. wet D. clean
52. A. liked B. hoped C. promised D. agreed
53. A. made B. thrown C. received D. carried
54. A. cake B. present C. song D. party
55. A. light B. pain C. sight D. tear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t is well known that Albert Einstei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of all time and he was also a really great person. 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about him.
When Einstein started to work in America, someone asked him what he needed. He said he needed a desk, some paper and a pencil. He also asked for a big waste-paper basket to hold all of his mistakes. This shows that he knew even the cleverest man in the world can only learn by making mistakes.
Einstein regarded time as very important. He never wore socks and he thought putting on socks was a waste of time as people already wore shoes. He also thought it was a waste of time remembering things that could quickly be found in a book. That’s why he never remembered his own phone number, which was in the phone book. He knew what was worth remembering. It is true that if we are going to do great things in our lives, we can not waste our time.
Einstein liked to joke too. Once in an exam a student asked him why all the questions were the same as last year’s. Einstein replied the questions were the same but the answers were different!
56. In one exam, Einstein _____.
A. asked different questions B. asked difficult questions
C. wanted the answers all the same D. wanted different answers
57. Einstein never remembered his own phone number because _____.
A. no one told him the number
B. he couldn’t remember it at all.
C. he didn’t think it was worth remembering.
D. he didn’t have a phone.
5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Einstein has been to many countries except America.
B. Einstein thought people could learn from mistakes.
C. Einstein thought socks were as important as shoes.
D. Einstein didn’t like talking with others.
59. From the passage, we learn _____.
A. Einstein thought time was very important.
B. Einstein was too careful to make mistakes.
C. Einstein made few jokes with the students.
D. Einstein was a person who remembered everything clearly.
B
Typhoons usually come to Taiwan in summer. They bring lots of rain. It gives us water to use. But typhoons also bring us floods if it rains too much. After the floods, there may be diseases such as dysentery or dengue fever. Typhoons also come with a lot of wind. The wind damages houses, trees, crops and hurts people. So staying at home, preparing food and water, and watching the news on TV are the safest things to do.
The confirmed death toll (伤亡人数) in Taiwan caused by Typhoon Morakot, which first hit the island on August 6th, causing the worst floods since 1959, is bad enough. By the middle of this week, over 100 people were reported dead and more than 60 were missing. But there had been fears that 500 people had been buried alive in Hsiao Lin, a village in the wooded mountains of Taiwan’s south, and even more in remote neighboring villages. These made people feel a little comforted on August 12th, when almost 1,600 people were found alive by a 25-helicopter search mission(任务). Survivors had not eaten for days and helicopters dropped foods and drinks and began a slow evacuation(撤离), blocked by heavy rain. The army says it does not know how many people may have died there. The government faced criticism for not having arranged an evacuation as soon as it heard the typhoon was coming. “We should brace ourselves(振作起来) against typhoons as if they are an invading enemy,” said Chu Wen-sen, one of Taiwan’s leading water-management expert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yphoons usually do nothing good to Taiwan.
B. Typhoons definitely bring floods.
C. Taking a walk on the street is not safe when there is a typhoon.
D. Taiwan has typhoons in October generally.
61. The underlined word “remote” probably means _____.
A. poor B. near C. removed D. distant
62. Typhoon Morakot is _____ any other typhoon since 1959 in Taiwan.
A. worse than B. smaller than C. as bad as D. not so serious as
63. Wha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about is _____.
A. common sense about typhoons
B. that people should brace themselves against typhoons.
C. what happened to Hsiao Lin Village.
D. that typhoon Morakot is bad enough.
C
Do you want a bit of an adventure Would you like to discover all the corners of the UK, or travel abroad Maybe you have never tried the motorhome (旅宿车) lifestyle before. Well, read this article and you will know why a motorhome is a good choice.
Nothing is better than a motorhome. It has so many uses that it is considered the most versatile vehicle(交通工具) and it is also very comfortable.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hiring a motorhome this summer, then the best choice is to book it early, especially if you are considering the school holidays. The motorhome hire service is very seasonal and motorhome hire companies will never have extra vehicles available in the summer months.
There are a lot of companies throughout the UK, and some of the big ones have motorhomes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At present, the largest network for motorhome hire is provided by Motorholme which is based in Cambridge. If you are in the UK, you may phone 0800612 8719 for detail of its motorhome hire information. Motorholme has a network of over 500 vehicles all over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Most people wishing to hire a motorhome are families that are looking for an alternative(替代品) to a European package holiday, especially as flying now has become more expensive,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environmentally unfriend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idea of no-fly holidays is going to become more popular as fewer people think it is safe to fly. This explains wh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hoosing to hire a motorhome for their holidays.
64. This passage is written to explain why it is a good idea to _____.
A. take an adventure B. travel to England
C. try a new lifestyle D. hire a motorhome
6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versatile”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
A. Large and comfortable B. Fast and exciting
C. Having a lot of uses D. Having a lot of fun.
66. Why should you book a motorhome early if you want to book one for this summer
A. Because booking early is much cheaper.
B. Because summer is usually a very busy season.
C. Because you can arrange your time better this way.
D. Because students usually book them to earn money.
67.The last paragraph tells us the advantages of hiring a motorhome by _____.
A. telling us a story B. giving detailed data
C. comparing it with flying D. showing the results or a study
D
Freda Bright says, "Only in opera do people die of love." It's true. You really can't love somebody to death. I've known people to die from no love, but I've never known anyone to be loved to death. We just can't love one another enough.
A heart-warming story tells of a woman who finally decided to ask her boss for a raise in salary. All day she felt nervous and late in the afternoon she summoned the courage to approach her employer. To her delight, the boss agreed to a raise.
  & c% |# [7 b" Y. F/ \2 ~4 `" xThe woman arrived home that evening to a beautiful table set with their best dishes. Candles were softly glowing. Her husband had come home early and prepared a festive meal. She wondered if someone from the office had tipped him off, or... did he just somehow know that she would not get turned down
  9 Y: C* q4 I* Y6 ^+ J$ B0 CShe found him in the kitchen and told him the good news. They embraced and kissed, then sat down to the wonderful meal. Next to her plate the woman found a beautifully lettered note. It read, "Congratulations, darling! I knew you'd get the raise! These things will tell you how much I love you."
1 e9 g4 e) Following the supper, her husband went into the kitchen to clean up. She noticed that a second card had fallen from his pocket. Picking it off the floor, she read, "Don't worry about not getting the raise! You deserve(值得) it anyway! These things will tell you how much I love you."
" x, U! T, Z1 N2 m7 {+ Y  Someone has said that the measure of love is when you love without measure. What this man feels for his wife is total acceptance and love, whether she succeeds or fails. His love celebrates her victories and comforts her wounds. He stands with her, no matter what life throws in their direction.
  / g O# f2 u) Z! d5 ~Upon receiving the Nobel Peace Prize, Mother Teresa said, "What can you do to promote world peace Go home and love your family." And love your friends. Love them without measure.
68. What does Freda Bright mean by saying “Only in opera do people die of love”
A. No love in the world is believable.
B. Love is one thing, and life is another.
C. Love in operas is truly touching.
D. Love can survive forever, though people die at different ages.
69. That the husband prepared her a second letter about her raise suggests that____.
A. he loves her because he believes that she can receive a raise.
B. he has a great way to promote his wife’s love towards him.
C. he had a false love for people even if the person is his wife.
D. he loves his family member truly, whether they are in good condition or not.
70. From the text, we might say the author ____.
A. refuses any spiritual emotions.
B. criticizes the attitude of doubt of love.
C. doesn’t believe there is true love in the world.
D. thinks the true love does not expect repayment.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的两项为多余选项。
For more than six million American children, coming home after school means coming to an empty house. 71 Some may hide. But all of them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They spend part of each day alone. They are called latchkey children. They are children who look after themselves while their parents work. 72
Lynette Long was once the headmaster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She said, “We had a school rule against wearing jewelry. A lot of kids had chains around their necks with keys attached. I was constantly telling them to put them inside shirts. There were so many keys. It never came to my mind what they meant.” 73
She and her husband began talking to the children who had them. They learned of the impact working couples and single parents were having on their children. 74 One in every three latchkey children the Logs talked to reported being scared. Many had nightmares and were worried about their own safety.
The most common way latchkey children deal with their fears is by hiding. 75
The second is TV. They’ll often play it at high volume. It’s hard to get statistics(情况)on latchkey children, the Longs learned. Most parents are slow to admit they leave their children alone.
A. Slowly, she learned they were house keys.
B. But they don’t mind.
C. Fear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ed by children at home alone.
D. Some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by watching TV.
E. Some go to their friends or their relatives.
F. And their bad condition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concern.
G. It might be in a shower stall, under a bed or in a closet.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三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Q______ often matters more than quantity.
77. It was g______ of her to contribute such a large sum of money.
78. He can e______ himself in good clear English now after four years’ hard learning.
79. You will get an electric s______ if you touch a live wire.
80. She was t______ in the burning hotel.
81. The salesman ______(说服) us to buy his product.
82. He shows a very positive ______(态度) to his work.
83. I don’t like the _______(设计) of the tall building.
84. He asked me to ______(移走) the chair in the way.
85. Please ______(想象) sitting in the sun all day!
第二节:单句改错 (10分)
说明:每句只有一处错误,错误涉及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86. Please accept my congratulation on your marriage.
87. The Great Wall is worth of being visited.
88. I’ll do what I can to help you in return your help.
89. Occasions are quite rare which I have the time to spend a day with my kids.
90. Three-fourths of the homework have been finished.
91.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stories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m.
92. Judged from his accent, he must be from America.
93. Betty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this poem now, but she thought it boring for the first time she read it.
94. When the fire broke out, many workers escaped the building.
95. To our great surprise, the scientist devotes all his life to observe the sun.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如你是某中学学生李华,进入高中后,你觉得学英语的方式和初中有很大不同,你给自己的英语李老师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开始学习高中英语时,觉得英语比初中英语难很多,几乎丧失信心。
2、后来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3、每天努力学习英语。
4、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更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5、现在英语取得了很大进步,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6、信的开头结尾已经给出。
提示: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 高中 senior high school
词数:100—120
Dear Mr. L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Key:
听力: 1---5 CABAB 6---10 ACBAC 11---15 ABCCA
16---20 CBBBA
单项选择:21---25 ACBCD 26---30 CBDBA 31---35 DCBAB
完形填空:36---40 DCAAB 41---45 DBDCA 46---50 CBCAB
51---55 DBDAA
阅读理解:56---59 DCBA 60---63 CDAD 64---67 DCBC 68---70 ADD
71---75 DFACG
单词拼写:76. Quality 77. generous 78. express 79. shock 80. trapped
81. persuaded 82. attitude 83. design 84. remove
85. fancy/imagine
单句改错:86. congratulation---congratulations 87. worth---worthy
88. in return for 89. which---when 90. have---has
91. 去掉them 92. Judged---Judging 93. 去掉for
94. escaped from 95. observe--- observing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r. Li,
I’m glad to tell you that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y English study since I became a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When I started senior English in the beginning, I found it much more diffcult than what we learned in junior school and I almost lost heart. Later,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so I got up early every morning, recited English words, listened to English tapes and did a lot of exercises. I also asked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for better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Now, I’m improving my English greatly. And I’m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it.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great help in your class.
Wish you all the best.
Yours,
Li Hua
附听力材料:
Text 1
W: Where’s John I haven’t seen him for a long time.
M: He found a job in Shanghai and has gone to China. He will work there for three year.
Text 2
M: It’s such a beautiful day. Why not go boating
W: I’d love to. But I’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Text 3
W: Do you come here very often
M: I used to, but lately I have lots of work to do, so I don’t have much time to do exercise.
Text 4
W: How long will it take you to fix my computer
M: I’ll call you when it is ready, but it shouldn’t take longer than a day.
Text 5
W: 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this afternoon
M: I’m sorry, Mom, but I’ll do it this evening.
W: Don’t you remember we’ll go to the concert this evening
M: Then I will do it tomorrow morning. It’ll be Sunday, you know.
Text 6
W: Well, Jack, thank you for seeing me off here. Be kind to my cat and don’t forget to take him out for a while every day. And remember to give him a bath every week.
M: Oh, Sally, don’t worry! I promise to take care of him.
W: Thanks a lot!
M: Now, have a nice journey to Toronto. And try to get some sleep during the flight. I’ve called Joe in Toronto and he will meet you there at the airport.
W: OK, bye, Jack.
M: Bye. Make sure to call me as soon as you get there.
Text 7
M: There will be a meeting after class. Are you coming, Helen
W: After class I’m sorry, Mike. I’m afraid I can’t.
M: But it’s quite important. It’s about our helping Bob.
W: Oh, I have to go home after class. I’ll take care of my mother. She’s ill today.
M: Sorry to hear that. Then we’ll have to have the meeting without you. I’ll tell you about the meeting tomorrow morning.
W: Thanks.
Text 8
W: Excuse me,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please
M: A post office No, there’s no post office near here. Well, let me see. Oh, there’s one in Heping Road. Have you ever been to Heping Road
W: No, it’s my first visit here. How can I get there
M: You can go there by bus.
W: Which bus, please?
M: Bus No. 4 will take you right there.
W: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M: It’s about 40 minutes’ ride.
W: Oh, it’s a long drive. Well,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ould take the bus
M: You can take the bus at the corner.
W: Thank you very much!
M: That’s all right.
Text 9
W: Where were you last Saturday, Bob I tried to call you.
M: Oh, I went out shopping. I suppose you phoned me in the morning, didn’t you
W: Yes, it was late morning when I phoned.
M: Why did you phone me
W: I phoned to ask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dinner on Sunday.
M: Oh, what a pity! I’d love to have come, but actually Sunday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because I went on a river trip the whole day. Well, how did the dinner party do
W: Well, we had a wonderful time. I thought you might enjoy it because Tom and his wife were coming. You’ve met them before.
M: Tom, yes, I rather like him.
W: And we had a lovely dinner, one of your favorites, green cabbage, soup and fresh salad.
M: Very nice too.
W: And they asked about you.
M: Well, how are they getting on
W: Oh, very well. They were enjoying the party very much.
M: Ah, good.
Text 10
The news comes to you from the World Service of the BBC. There has been a bi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Britain this summer. The latest number for August show that nearly 2 million people came to Britain that month, 10% up compared with the August figures last year. The number of visits by Americans has jumped by about 40%. The sudden increase of travel has meant a new record for the country’s second biggest airport Gatwick south of London. It’s now dealing with more than 12 million passengers a year.
Firemen said the fire burning north of Liverpool is now under control, but they warned that the change in the weather might cause a new fire. Hundreds of regular firemen have spent the past three days fighting fires in Liverpool’s northern parts.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 理 答 题 纸
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解答计算部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
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
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以36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 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达到坡底时的速度
14.你如果想测量你的同桌的反应时间,你握住尺子的上端,同桌的手放在尺子的下端零刻线处待命,当同桌看到你的手松开时,迅速握住尺子,他的手握在20 cm处,同桌的反应时间为多长?若招飞行员时对飞行员的反应时间要求达到0.16 s,同桌能当飞行员吗?(g取10 m/s2)
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多少?
16. 一辆卡车,它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如果要求它急刹车后22.5 m内必须停下,假设卡车刹车过程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它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此刹车过程所用的时间?(3)在此过程中卡车的平均速度?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C B A B A D D D D
二、计算题:
13. 390m 16m/s
14.解析:根据h=gt2得,
t==s=0.2 s.
因为同桌的反应时间为0.2 s>0.16 s,所以不能当飞行员.
答案:0.2 s;不能
15.0.10m 250N/M
16.解析:(1)卡车刹车过程做减速运动
由v-v=2ax得
0-v=2×(-5)×22.5
v0=15 m/s
即卡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15 m/s.
(2)设刹车过程中用时间为t
则v0=at得
t=s=3s
(3)卡车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m/s=7.5 m/s
答案:(1)15 m/s (2)3 s (3)7.5 m/s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PAGE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 科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
B.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
C.其细胞结构与酵母菌相同 D.能产生新的炭疽杆菌
2.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SARS病毒的S蛋白质位于它的细胞膜上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细胞生物
B.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4.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叶绿体 ②细胞核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
A.菠菜和蓝藻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
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含有
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乳酸菌的体内存在
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
5.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为最短的一组是 (  )
A. 目镜(15×)和物镜(40×)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0×)
6.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前、中、后三项相对应的是: ( )
A.淀粉、双缩脲、蓝色 B.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 D.还原糖、碘液、砖红色
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8.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岛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9.下列哪种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 ( )
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 B.血红蛋白的运输功能
C.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生成 D.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功能
10.玉米细胞中,RNA分布在下列哪些结构中? ( )
①细胞核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细胞质基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 )
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B. 都含有C、H、O、N 4种元素
C.其组成单体都是葡萄糖 D. 都是还原糖
12.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 )
A.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1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14.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现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现红的RNA分子
15.苹果含有微量元素锌,而锌是构成与记忆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16.下图是某核苷酸的一个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片段中2有二种 B.该片段中3有五种
C.若2是核糖,则是RNA片段 D.2、3之间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通过对双缩脲试剂B液进行稀释可获得斐林试剂乙液
C.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某些染色剂进入细胞
D.脂肪鉴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提取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
18.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B.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C.图2共有4种氨基酸,4个肽键 D.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1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RNA的元素种类不同
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20.噬菌体、大肠杆菌、水稻和青蛙等生物体结构或细胞中都具有的糖是 ( )
A.脱氧核糖 B.纤维素 C.肌糖原 D.乳糖
2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
B.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酸碱或温度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D.酶不会随催化反应而减少
22.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a,如果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c个,则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B.
C. D.
23.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预测
24.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 )
A.105个,105个,105个 B.110个,110个,110个
C.4个,4个,113个 D.1个,1个,113个
25.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4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氨基至少还有
A.0个 B.1个 C.2个 D.14个
26.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 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
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该多肽叫三肽化合物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27.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可以是 (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膜结构”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组成多数酶 ⑤组成各种激
素 ⑥调节细胞代谢 ⑦组成维生素 ⑧储存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⑧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⑥
28.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一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m个、18m B.(m-4)个、18(m-4)
C.(m-3)个、18(m-3)+4 D.(m-2)个、18(m-2)+4
29.在种子的哪一项生理过程中,自由水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
A.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 B.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
C.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 D.种子在贮藏的过程中
30.以下的结构中,属于高等动物细胞中单层膜的结构有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溶酶体
C.高尔基体和液泡 D.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1.下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32.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叫做分泌蛋白,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
A. 血红蛋白 B. 光合作用的酶 C. 唾液淀粉酶 D. 性激素
33.将健那绿染液用显微注射器注入到某动物细胞内,下列对实验结果的预测错误的是 ( )
A.染料没有逸出细胞 B.线粒体维持活性
C.除线粒体外的细胞质接近无色 D.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3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有DNA,原核细胞无 B.蓝藻因为有叶绿体呈现绿色
C.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均含有DNA分子
D.在同一个体内,具有相同细胞器的细胞其功能大致是相同的
3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
C.蓝藻、细菌、噬菌体都属于原核生物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36.白菜和白兔体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线粒体 (4)叶绿体
(5)中心体 (6)核糖体 (7)内质网 (8)液泡
A.(2)(3)(6)(7) B.(1)(2)(6)(7)
C.(2)(4)(7)(8) D.(1)(3)(6)(8)
37.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含量
38. 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信使RNA,从细胞核中出来,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的全过程,通过的生物膜共有 ( )
A.0层 B.1层 C.2层 D.3层
39.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染色 D.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40.将3H标记的胸腺嘧啶引入某植物细胞后,该细胞的各种结构能表现放射性的是( )
A.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B.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
C.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D.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41.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的生物膜层数是 ( )
A.5层 B.6层 C.7层 D.8层
42.植物细胞内合成葡萄糖和蛋白质的细胞器分别是 (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核糖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43.下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在图中e结构内部,可以合成蛋白质
C.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D.若研究该激素的生理功能,可以采用注射法而不能采用饲喂法
44.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可降解自身的生物大分子,以产生营养成分供细胞急需。请推测,在此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的细胞器可能是 ( )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45.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参与细胞膜组成的脂质只有磷脂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都与生物膜有关
D.小鼠细胞与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融合
46.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21世纪教育网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47.右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48.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通透性及伸缩性均不同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9.核苷酸分子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 )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50.右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结构①~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C.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D.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51.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化合物及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主要储能物质是糖类
B.心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构成DNA的单体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D.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小球状,全部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52.2009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英国的科学家获得。他们构筑了三维核糖体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无法存活
B.抗生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来抑制核糖体功能的
C.可用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
D.治疗用抗生素应该对人体的核糖体功能无抑制作用
53.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
54.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 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55.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56.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⑤所代表的生物是自养生物 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 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7. 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58.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59.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A.0.5g/mL的蔗糖溶液 B.清水 C.纤维素酶 D.10%HCl溶液
60.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二、非 选 择 题 (共40分)
61.(13分)下面是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此图是_ 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________________。
(3)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
(4)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
(5)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6)叶、花、果实的颜色,除绿色外,其他颜色大都由[ ] 中的色素所产生。
(7)蓝藻细胞与该图所示的细胞比较,其根本区别是 。
(8)若此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则图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器[ ]。
(9) 结构④为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中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_______________形成有关。
(10) ⑥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________________转换为化学能。
62.(共9分)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如下: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长颈漏斗用半透膜封口,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能通过,)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的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①若1组漏斗中的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 。


63.(8分)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的是细胞膜,则在膜外侧还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表示K+运输的是图甲中 。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
(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4)维生素D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甲和图乙中的
(5)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64.(8分)植物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甲烧杯为30%蔗糖溶液,乙烧杯为清水,切面为b侧,外表为a侧,如图一所示。
图一
(1)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 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
(2)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 mol/L蔗糖和0.5 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二甲所示:
①A、B、C中,表示在0.3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非常小,植物细胞会发生 现象,此时,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生物膜与半透膜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膜具有 的特性。
②若曲线C中ef段的细胞如乙图,I部位的物质是 ,若曲线B中bc段的细胞如乙图,则I、II两处的溶液浓度的大小比较:I II
③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
高一生物其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A B B C B C D C B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D D A B A D C B C D D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B C A C B A B A D B B C A C D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C C A A C C B B A A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61. (每空1分共13分)
(1)高等植物 (2)⑤ 线粒体 (3)②④⑤⑥⑦ (4)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5)差速离心 (6)② 液泡 (7)无核膜 (8)②⑥
(9)高尔基体 与分泌物形成有关 细胞壁 (10)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能
62.(共9分)
(1)渗透 (1分)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1分)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1分)
(3)①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使运输速率减慢 (2分)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使运输速率加快(2分)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2分)
63. (每空1分共8分)
(1)糖被(糖蛋白) (2) a , N , c, N (3)c N
(4)b M (5)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4.(共10分)(没标注的空各1分)
(1)D(2分)
(2)① C , 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
② 蔗糖溶液, <
③ 蔗糖不能透过膜,而尿素能透过膜,所以在尿素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20080926
物质X
a
供能
b
c
d
激素蛋白
e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 语 答 题 纸
七选五: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71.________ 72.________ 73.________ 74.________ 75.________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________ 77.________ 78.________ 79.________ 80.________
81.________ 82.________ 83.________ 84.________ 85.________
单句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说明:每句只有一处错误,错误涉及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86. Please accept my congratulation on your marriage.
87. The Great Wall is worth of being visited.
88. I’ll do what I can to help you in return your help.
89. Occasions are quite rare which I have the time to spend a day with
my kids.
90. Three-fourths of the homework have been finished.
91.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stories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m.
92. Judged from his accent, he must be from America.
93. Betty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this poem now, but she thought it boring
for the first time she read it.
94. When the fire broke out, many workers escaped the building.
95. To our great surprise, the scientist devotes all his life to observe the sun.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Dear Mr. L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装……………………订……………………线……………………………………………………装……………………订………………线……………………………
PAGE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答案(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5 BDDBC 6~10 DAACB
11~15 ACCAB 16~20 BAADC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21.(1)战争:图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分)
(2)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3)感想: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落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8分)(其它符合史实的感想也可酌情给分)
22. (1)事件:《辛丑条约》签订、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清廷被推翻。(4分)
(2)原因:
①认为中华民国已建立,民权主义已实现。
②袁世凯打出共和招牌骗取革命党的信任,又以革命党压迫清帝退位,孙中山认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4分)
观点:不正确。
理由:革命目的没有真正实现,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任务未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实行专制统治;
南京临时政府只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中国未实现真正统一;同盟会十分涣散。(4分)
(3)城市:支持武汉
理由: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成功;湖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湖北的同盟会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湖北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8分)(选择其他城市,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答 题 纸 (文科)
31.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和材料二、三,它们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10分)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的产生及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10分)
32.请回答:
(1)材料一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3.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3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 理 试 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2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将于13点35分在天津发车
B.某人用17秒跑完100米
C.新闻联播节目19点准时开播
D.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地面为参考系,行李是静止的
B.选乘客为参考系,路轨是不动的
C.选地面为参考系,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不动的
D.选火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房屋在运动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速度变化量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4.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D.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加 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
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加速度可以为零 D.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
6.如图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一人从A 出发沿曲线A、B、O、D到C,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2R πR        B.πR πR
C.2R 2R D.πR 2R
7.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24t-3t2(m),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是第几秒末(   )
A.2 s    B.4 s C.6 s D.8 s
8.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 在t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9.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B.它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
C.它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
D.它的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10.以10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4 m/s2,则( )
A.刹车后2秒的位移为28m B.刹车后2秒的位移为12.5m
C.刹车后3秒的位移为12m D.刹车后3秒的位移为12.5m
11.关于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垂直于地面 B.一定垂直于平面
C.一定指向地心 D.一定竖直向下
12.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如图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点,则容器上A、B两点对细杆的作用力方向分别为( )
A.均竖直向上
B.均指向球心
C.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竖直向上
D.A点处指向球心,B点处垂直细杆向上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 科 生 物 答 题 纸
第 二 部 分( 非 选 择 题 )(共40分)
61.(共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共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PAGE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若则( )
A. B. C. D.
3.若则( )
A.4 B.3 C.2 D.1
4.则( )
A.3 B.9 C. D.81
5.若则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6.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7.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8.若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9. 已知若则( )
A.5 B.7 C.9 D.11
10.设则的值属于下列哪一区间( )
A. B. C. D.
11.设则在下列区间中,使函数有零点的区间是( )
A. B. C. D.
12.设若定义在内的函数是奇函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函数的定义域是
14.是偶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则
15.方程的实根个数是 个
16.若满足(1)定义域为R;(2);(3)
(4)对任意则函数的一个解析式为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 治 试 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今年中国城市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城市未来”。这一主题倡导的是
A.转变生活方式,绿色消费
B.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C.减少家庭支出,勤俭节约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近年来,航空公司为争抢客源,实行机票打折优惠。2011年国庆期间,在竞争最激烈的某航线上,特价机票降至低于火车硬卧车票票价,使得不少原打算坐火车出行的人改乘飞机。这种现象说明
A.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
B.价格是受消费者制约的
C.在互为替代关系的两种商品中,消费者对现实商品的需求,受二者价格变动的影响
D.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受服务质量的影响
3.从上世纪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到现在的住房、轿车、旅游“三大件”的变化,表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反映了
A.收入差距的扩大
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结构的改善
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4.阅读下面表格,回答
劳动生产率 原来 现在
某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 一天生产运动服100件 一天生产运动服400件
同类服装厂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一天生产运动服100件 一天生产运动服200件
“现在”该服装厂运动服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原来的
A.4倍 B.2倍 C.1/4 D.1/2
5.许多企业在自己产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建议零售价”,但各地市场上的“实际零售价”与它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建议零售价”
A.是人为规定的,而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B.高于价值,违背价值规律
C.不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D.不能准确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6.2011年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增加进口资源成本
B.提升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C.减轻国内就业压力
D.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
7.右图山东省最低工资标准的走势显示
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趋向合理
④国有经济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逐渐发挥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8.2010年初,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不少企业拥有订单却招不满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④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经济繁荣的长三角地区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发展的铁路运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主要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0.下列对股票和债券的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股票和债券都是有价证券
②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③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④股票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坝顶向游人开放。开放以来,三峡旅游带动了库区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属于
①劳务消费 ②生存资料消费
③租赁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强调的是要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A.流动性 B.灵活性 C.风险性 D.稳定性
13.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化大生产
14.劳动者享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D.取得劳动报酬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这说明劳动者有
A.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B.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16.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④采用新科技,获取更多的利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7.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形式
B.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在市场竞争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
18.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王某购买了该企业2000股股票。年终分红时,王某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收入属于
①劳动收入 ②合法收入
③技术收入 ④经营收入
⑤资本收入 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19.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
A.合伙企业 B.公司制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20.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
A.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认识到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C.对生产关系作根本性的改变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1.下列观点中属于对公有制正确认识的是
①公有制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国有经济在所有领域占支配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我国著名的饮料企业王老吉原先的广告词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缺乏个性的广告语没有让销售有多大起色。后来,王老吉提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新广告语,专业定位于“消火”,销量猛增。可见
A.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企业形象
B.优美的广告语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C.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D.企业经营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经营战略
23.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变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消费层次变化的是
①饭店“打包”、“分餐制”现象逐渐流行
②“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消费倾向
③假日旅游、绿色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④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别的同学喝饮料,自己当然不能喝白开水。别的同学穿“佐丹奴”, 自己干脆来套“花花公子”,反正不能比别人差。这种消费心理是
A.求异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实心理 D.从众心理
25.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有的居民将银行存款投入股市。下列对股票的认识错误的是
A.购买股票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
B.股票的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股票是公司向投资者出具的股份凭证
D.股东可以要求公司退股
26.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缓释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需要
A.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
B.走出国门实现就业
C.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27.劳动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
A.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申请劳动仲裁 D.与用工单位协商谈判
28.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 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0.在大学生实用科技成果拍卖会上,上海油墨厂以200万元竞价, 买下华东化工学院某学生的“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创下本次拍卖最高纪录。这说明
①“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与有形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②技术只有通过拍卖才能显示其价值
③上海油墨厂高价竞买,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④市场竞争使实用科技实现了它的价值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请你谈谈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措施。(6分)
32.2011年1—6月,广东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企业户数达100.92万户;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6.59亿元,同此增长17.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639.92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7.8%;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为620.1亿美元,较同期增长42.95% 。
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除了利用国家政策外还应怎样带领企业发展 (9分)
3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汽车、低下来的食物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讯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消费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34.材料一:长春市某高中组织学生对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某小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现在劳动力 2053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10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46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204人,约占45%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36人,约占75%
实现再就业302人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225人,集体企业62人,其他15人
就业领域 工业、建筑业63人,服务性行业239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再就业。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建议。(9分)(至少三条建议)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总分:11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B A C C B A B C C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C D D D B A A B C C
26.(10分)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1) H++OH- H2O(2分)
(2)Fe2O3+6H+2Fe3++3H2O(2分)
(3) CO2 + Ca2++2OH-CaCO3↓+H2O(2分)
(4)HCO3-+H+ CO2↑ + H2O(2分)
(5)2Al+2OH-+2H2O=2AlO2-+3H2↑(2分)
27.(8分)
(1) 还原(1分) 氧化(1分) (2) 还原(1分) 还原(1分)
Fe2+(2分) 2Fe2+ + Cl2 = 2Fe3+ +2 Cl-(2分)
28.(10分) KMnO4 (2分) Cl2 (2分) 5NA或3.01×1024 (2分) 1(2分)
(2分)
29.(11分)
I.(3分)E F H(全答正确3分,答对但不全面给2分,答错一个不给分)
II.(8分)(1)Ⅱ (2分) (2)2NaHCO3Na2CO3+CO2↑+H2O(2分)
(3)NaHCO3 (2分)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2分)
30.(6分)0.08 (2分) 0.54 (2分) 0.56(2分)
31.(共10分)
(1)5(2分),5 (2分) (2) (3分) (3)10<a<20(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答案(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5 ABCCB 6~10 ACAAC 11~15 CCACD
16~20 ABBCC 21~25 ABCCD 26~30 ACABC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 (1)差异: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人民主权,民主政治(2分)
利:中国——有利于国力增强,政局稳定,促进大一统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雅典——有利于提高公民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从而创造辉煌的精神、文化,同时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借鉴;(4分)
弊:中国——君权至上容易引起独裁与腐败,压制全体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创造力,从而阻碍社会进步; 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辉煌一时的希腊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4分)
(2)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2分)
国家元首的职责:国家元首都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但法国总统要受议会强有力的制约,而德国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约束力,皇帝主宰议会。(2分)
议会的产生:两国的两院制议会均有一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另一院法国由间接选举产生,而德国则由统治者任命。(2分)
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产生于议会多数党派并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没有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的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总之,法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4分)
32. (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2分)
(2)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4分)
(3)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分)
33. (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2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4分)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
(4)提示: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科 生 物 答 题 纸
第 二 部 分( 非 选 择 题 )(共25分)
26.(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共1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PAGE高一期中政 治 试 题(理科)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A A A B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A B C B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D B D A B A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C A C C B B B
问答题
储蓄存款、购买股票、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答 题 纸 (理科)
21.请回答:
(1)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发生在列强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6分)
(2)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影响如何 (6分)
(3)简单谈一谈你对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感想。(8分)
22.请回答: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3)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你支持哪个城市举办?理由何在?(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座位号
1 HIGH SCHOOL OF
中国长春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答 题 纸
答 题 纸
17.①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3分)
答:
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3分)
答:
18 ⑴

19(6分) ①





20.(18分)(1)(4分)
(2)(4分)


(4分)


(4)(4分)
21(4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位号
……………………………装……………………订……………………线……………………………………………………装……………………订………………线……………………………
PAGE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文 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始了112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据此完成1~6题。
1.“嫦娥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二号”属于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达到最快 D.达到最慢
4.“嫦娥二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5.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C.在天体系统中,月球所在的地月系和木卫系层次相同
D.月球是小行星带中质量较大的天体
6.“嫦娥二号”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A.清晨 B.正午 C.傍晚 D.午夜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7~8题。
7.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00~2001年 B.2022~2023年 C.2006~2007年 D.2087~2088年
8.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9.2010年6月11日第l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开幕式定于当地时间(东二区)20:00进行,中国球迷准时收看实况转播的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
A.11日20:00 B.11日2:00 C.11日14:00 D.12日2:00
10.某人从赤道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110km,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11.据报道,中国已初步选定朗伊尔宾(78°N、15°E附近)为“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根据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经纬度位置判断,它位于长春(44°N,125°E附近)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2.读右图,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沿图示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驶向180°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时到达 B.甲最先到达
C.乙最先到达 D.丙最先到达
13.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有关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地转偏向力最大 B.B必定位于南极圈
C.C的纬度低于D D.六个月后,四地的昼夜长短完全相同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表示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15.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下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
A. 有大风 B. 有雨雾 C. 有冰冻 D. 有点冷
17.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3月21日) B.谷雨(4月20日)
C.立夏(5月5日) D.小满(5月21日)
1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19.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30°N附近
B.乙地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气流
D.②是盛行西南风
20.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21.下图所示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是
气压 气压 气压 气压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读右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5.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右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26.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气旋 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8.若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则上海吹:
A.东南风 B.西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读右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31~32题。
31.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暖气团影响
3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据此回答33~34题。
33.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台风“莫拉克”成因的是
34.台风“莫拉克”给福建造成了重大的灾害,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A.沙尘暴天气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地震、海啸 D.狂风、赤潮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35~37题。
35.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36.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7.上图中四种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8. 锋面雨形成的条件是
①寒冷干燥的冷气流与温暖干燥的暖气流相遇
②暖湿空气被冷空气抬升或沿着锋面主动地、大规模的爬升
③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且暖空气比较湿润
④冷空气湿润,且沿着锋面上升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9.关于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东南沿海夏季的台风---反气旋 B.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C.长江流域的伏旱---气旋 D.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暖锋
40.目前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对此科学家最关心的是
A.会使空气中氧含量下降,不足以供给人类呼吸
B.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生态失衡
C.会使人体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损害健康
D.会使石灰岩大量溶解,破坏自然风光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右图“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每空1分)
(1)此时为 月 日前后,我国华北地区正盛行
风。
(2)此时B点太阳高度是 ,此日C点的昼长为
小时,此日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按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
是 。
(3)A、B、C三地的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4)A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
4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每空2分)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
(3)极锋是由____ ____和____ ____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填风带名称)
(4)填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每空1分)
(1)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________。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盛行_____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地7月盛行_____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 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 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D A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C D A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D C B A D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C B B C A A B B
二、综合题
41.(9分,每空1分)
(1)12月22日 西北
(2)0度 20 B、D、A B、D、A
(3)C、B、A
(4)昏
42.(20分,每空2分)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3)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4)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5)BC
43.(11分,每空1分)
(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4)西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d
c
b
a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 科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增殖这一生命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了( )
A.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可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SARS病毒只有增殖这一生理活动依赖于宿主细胞,其他生命活动可自主完成
D.细胞结构使SARS病毒的增殖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叶绿体中能完成光合作用全过程
C.内质网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加工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生物有机分子 B.细胞 C.组织 D.器官
4.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5.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Fe D.Mg、Mn、Cu、Mo
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指的是( )
A.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由膜围成的细胞器膜等形成的统一膜系统
B.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膜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C.全部的细胞膜 D.细胞膜和核膜
7. 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 ( )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
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加入 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8.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储存遗传物质 D.储存能源物质
9.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10.变形虫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
A.细胞膜上有蛋白质分子 B.保持细胞完整性
C.线粒体不断供能 D.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11.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通透性及伸缩性均不同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12.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 )
A.磷脂 B.胆固醇 C.脂肪 D.维生素
13. 关于细菌和蓝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所有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
14.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现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现红的RNA分子
15.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糖类 B.蛋白质和糖脂 C.糖类和磷脂 D.磷脂和蛋白质
16.下图是某核苷酸的一个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片段中2有二种 B.该片段中3有五种
C.若2是核糖,则是RNA片段 D.2、3之间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17.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完成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18.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 )
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基本支架
B.组成膜的物质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贯穿于其中
D.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 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 )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化学元素 ③肽链 ④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20. 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
A.乳糖和葡萄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乳糖和蔗糖 D.葡萄糖和麦芽糖
21.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是氨基酸
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22.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作为溶剂,能够催化某些生理生化反应的进行 B.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构成细胞成分 D.直接参与某些生理生化反应
23.下列哪一组细胞器是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所共有的(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B.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
C.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 D.内质网、核糖体、液泡
24.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C.都有基质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2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 )
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色椭球形
二、非 选 择 题 (共25分)
26.(10分)下面是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括号内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此图是_ 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________________。
(3)⑥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蓝藻细胞与该图所示的细胞比较,其根本区别是 。
(5)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27.(15分)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 需要载体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度的因素为____。
高一文科生物其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B B C A C C D B C B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D D B B A B B D
二、非选择题 (共25分)
35. (每空2分共10分)
(1)高等植物
(2)⑤ 线粒体
(3)光合作用的场所
(4)无核膜
(5)差速离心
36.(15分)
(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各1分)
(2)葡萄糖 (2分)
(3)载体蛋白 (2分)
(4)D(或胞吐) (2分)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分)
(5)B、C(2分) 浓度差和载体数量 (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3.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么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实行 D.皇帝制的创立
5.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6.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7.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两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强制性
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该材料反映了
A.门阀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9.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10.通过对希腊民主政治确立过程的研究 ,某班历史探究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某次改革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此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发放“观剧津贴”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11.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利武器
④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
13.罗马《法学总论》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 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A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B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
C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 D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
14.“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
A.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
D.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15.“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每周却首先成为政治上实践的土壤。”18世纪晚期,北美人民实践欧洲启蒙思想的表现有
①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
②实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消除种族歧视,构建平等社会
④建立共和制,走上民主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签署和干部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7.“在欧洲,没什么东西能令我们感到如此奢华。”1860年10月7日法国军队闯入了一处世外桃源,被它的壮丽景象彻底征服。可是这处“世外桃源”却被他们毁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闯进“世外桃源”的还有英国的士兵
B.当时的皇帝光绪帝逃往西安
C.法国士兵之所以闯入“世外桃源”是因为其鸦片被中国焚毁
D.这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下图两部文献有相一致的一面,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20.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发生在列强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6分)
(2)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影响如何 (6分)
(3)简单谈一谈你对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感想。(8分)
22.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请回答: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3)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你支持哪个城市举办?理由何在?(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看见的满天星星绝大多数是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2.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3.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B.河外星系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C.银河系与河外星系规模相当、级别相同 D.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组成总星系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在于
A.体积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中最大的 B.质量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有
A.太阳风、黑子 B.黑子、耀斑 C.黑子、核聚变 D.耀斑、太阳风
7.太阳黑子变化周期大约为
A.11年 B.10年 C.9年 D.8年
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①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②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会引起“磁暴”  ④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有关经度和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①在地球仪上,0°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③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④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为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南北极点除外)
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后能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1.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2.关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
B.地球自转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C.地球上各地自转的角速度为定值,都是每小时15°
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总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13.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2日15时 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 D.10月1日3时
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中,正确的一项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转偏向力 B.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
15.下列时间段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的是
A.9月至12月 B.1月至3月 C.3月至7月 D.6月至9月
16.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动 B.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
C.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动 D.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
17.6月22日前后,以下地区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北纬90度 B.赤道上 C.北纬20度 D.南纬20度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8-19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0.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2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2.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④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⑤大气逆辐射 ⑥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⑥④③②⑤
2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空的气压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
C.高低纬的热量差异 D.不同地形的海拔差异
24.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A.垂直运动 B.城市风 C.热力环流 D.全球大气环流
25.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的升降运动,引起地面的冷热不均
B.上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一致
C.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D.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
26.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7.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环流形式,其中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28. 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D.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呈一个夹角
29.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赤道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纬地区 ②南北纬30°附近因气温较高,气流上升 ③东北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④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地球上的气压带中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是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1.对右面四幅“西风和信风风向示意图”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虚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风向)
A.①是北半球西风,②是南半球西风,③是北半球信风,④是南半球信风
B.①是南半球西风,②是北半球西风,③是北半球信风,④是南半球信风
C.①是北半球信风,②是南半球西风,③是北半球西风,④是南半球信风
D.①是南半球信风,②是北半球信风,③是南半球西风,④是北半球西风
32.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由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形成的锋 ②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③过境后气压降低 ④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在夏秋季常出现台风天气,形成该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①低压 ②气旋 ③高压 ④反气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4.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出现“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是由于受
A.暖锋影响 B.冷锋影响 C.低压系统的控制 D.高压系统的控制
35.在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A.按逆时针方向辐散 B.按顺时针方向辐散
C.按逆时针方向辐合 D.按顺时针方向辐合
36.冬、夏季节,陆地上的气压中心随季节发生明显转换是因为
A. 太阳高度角随季节不同有明显的变化
B.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增温降温的快慢亦不同
C.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得多
D. 海洋上的水体可以随季节不同变换流动方向
37.各风带中的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的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
读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9.图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A.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B.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C.南北纬20-30度之间的大陆西部和中部
D.南北纬0-10度之间的地区
40.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西南季风与亚洲高压交替控制
C.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D.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综合题(共20分)
见答题纸
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答 题 纸(理科)
第Ⅱ卷(综合题,共20分)
二、综合题
41.(共20分)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和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的碳循环示意图。
(1)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8分)
(2)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4分)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CO2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等作燃料
(3)为避免全球变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8分)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理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D B B A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A D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C D D D D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D C B B C B A
二、综合题(共20分)
41. (1)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河、湖、海水对C02的溶解等。(2)A
(3)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座位号
PAGE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2.《左传》载,春秋时期,晋国赵简子在一次出征前誓师时发表演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某班同学对该史料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正确的应是
A.春秋时期郡县制已得到普及
B.春秋时期已出现奖励军功的政策
C.春秋时期诸侯都热衷于战争
D.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已经彻底崩溃
3.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在这次“转型”中
①封建官僚制度逐渐代替世袭制 ②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③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得到巩固 ④王位世袭制逐渐趋于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其《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境”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县制度 D.察举制度
5.谭嗣同在其《仁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秦政”能够延续两千余年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推崇
B.适应小农经济的需要
C.有儒家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
D.体系完备且不断完善
6.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7.某人收藏有一本《百家姓》,开头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据其内容判断可能编纂于明朝
B.其姓氏的排序反映出皇权的独尊
C.按笔画多少排列姓氏古已有之
D.其姓氏排序有深刻的含义和秩序
8.有学者认为:“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该学者所研究的“制度”在实行之初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导致重文轻武风尚的形成
C.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D.加剧了官僚的腐化和堕落
9.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都为希腊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进一步打破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③克利斯提尼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者
④伯利克里将雅典民主政治推进到“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11.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反映出罗马法的原则之一就是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12.英国有人曾经对圈地运动作出这样的描述:“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残,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材料中的“你们”指的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 B.手工工场主
C.新贵族 D.封建贵族
13.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英国的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国王的权力不断扩大
②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日趋紧张
③英国传统的政治习惯得到强化
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得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器重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14.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这次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限制王权 ②设立议会 ③议会权力至上 ④国王“统而不治”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5.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为了“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联邦制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16.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7.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督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督权、考试权、行政权
18.据统计,1781-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货物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的1/6.仅此一项,每年就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中国政府推行的闭关政策不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
②中国自然经济造成中国的市场比较狭小
③英国的商品价格昂贵导致中国人难以消费
④英国根本没有把中国作为倾销商品的对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③④ D.①②③
19.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林则徐就被革职查办。这件事从本质上反映出
A.清政府已对侵略者完全屈服
B.清政府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并不赞赏
C.清政府腐朽无能并惧怕战争
D.中国的落后导致清政府无力抵抗外来侵略
20.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
图1 图2
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
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
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
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1.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也反映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用宗教理论号召和组织队伍
②颁布的革命纲领具有无法实施的空想性
③随着军事上的胜利,领导集团内部的封建等级观念不断滋长
④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西方报刊曾评论日本一事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该报刊评论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日军攻陷平壤 B.日军在旅顺进行屠杀
C. 威海卫之战 D.《马关条约》的签订
23.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以往的侵华战争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包括
①参与侵华的国家增多
②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为直接目标
③外国军队首次攻入了中国的京城
④中外反动势力第一次联合绞杀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 D.③④
24.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这标志着中国
A.半封建的社会正式结束 B.封建制度寿终正寝
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D.民主共和彻底实现
25.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
C. 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的诞生
26.五四运动中,学生在游行中散发了许多传单,其中有“推广国产,抵制日货”的口号,这说明
①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已深知发展实业的重要性
②抵制日货是中国人民争取正当权益的重要手段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五四运动使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7.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③群众基础扩大
④反帝反封建密切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8.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证实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2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30.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四 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
材料五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图中政权结构模式和材料二、三,它们反映了两地政治制度的何种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你认为这两种政治制度各有何利弊?(10分)
(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的产生及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3.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二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3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答 题 纸(理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28.(10分)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
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是 ;被氧化的氯化氢为 mol;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1) Fe2+做 剂,在B过程中,Fe3+做 剂。
(2)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剂,具有 性。
(3) ,离子方程式: 。
26.(10分)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1) 。
(2) 。
(3) 。
(4) 。
(5) 。
29.(11分)实验题:
I.(3分)正确的有 。(选填字母)
II.(8分)
(1)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填装置序号)。
(2) 。
(3)试管B中装入的物质为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 。
31.(10分)附加题:
(1)若V(CO)= L,V(H2)= L。
(2)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
(3) a的取值范围是 。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30.(6分)计算题: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mol。
(2)该混合物中铝的质量为 g,铁的质量为 g。
座位号
PAGE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填空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32 Na:23 H:1 O:16 Fe:56 Mg:24 C:12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0.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 )个
A.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
3.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烧杯 B. 玻璃棒 C. 蒸发皿 D. 酒精灯
4.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 摩尔表示物质的量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5.实验室配制1 mol/ L NaCl溶液250 ml,不需要的仪器是 ( )
A. 250 ml容量瓶 B. 锥形瓶 C. 烧杯 D. 胶头滴管
6.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Na2CO3是碱 B. Na2CO3是盐 C. Na2CO3是钠盐 D. Na2CO3是碳酸盐
7.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H2SO4的质量为98g/ mol
B.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 0.1 mol H2SO4含有6.02×1023 个硫酸分子
D. 0.1 mol H2SO4质量为9.8g
9.将30ml 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 B. 0.03 mol/L C. 0.05 mol/L D. 0.04mol/L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OH B. H2SO4 C. 蔗糖 D. NaCl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2SO4 = 2 Na+ + SO4— 2
B. Ba(OH)2 = Ba2+ + OH 2—
C. Al2(SO4)3 = 2 Al3+ + 3SO4 2—
D. Ca(NO3)2 = Ca2+ + 2( NO3)2—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 K+、 H + 、 SO4 2—、 OH —
B. Na+ 、Ca2+ 、CO32—、NO3—
C. Na+ 、H + 、 CO32—、Cl—
D. Na+、Cu2+ 、 Cl—、SO4 2—
1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B.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C.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D.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氯化钠溶液②Fe(OH)3胶体③盐酸④豆浆,能观察到
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铁和稀盐酸反应:2Fe + 6 H + = 2 Fe 3+ + 6 H2↑
B.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2Ag+ = Cu2+ + 2 Ag
C. 硫酸铁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Fe3+ + 3OH — = Fe(OH)3↓
D. 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Ca2+ + CO32— = CaCO3↓
16.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17.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18.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浓硫酸的体积增大 B.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C.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氢氧化钠的表面发生潮解
1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种溶液,当它们的体积比为3:2:1时,3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3 C.3:2 :1 D.3:4:3
20.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 )
A.1:1 B.1:6 C.2:3 D.3: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21.18 g H2O 的物质的量为 mol ,1 mol H2O 含 molH molO。
2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它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氧化剂 _。
23.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就一定有 转移,这类反应就属于 反应。
24.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H2所占的体积约为 L。
25.将5.85 gNa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 L, mol/ L,从中取出1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订……………………线……………………………………………………装……………………订………………线……………………………
座位号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32分,第Ⅱ卷88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分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
第Ⅰ卷 (选择题32分)
一、(18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椽 (chuán ) 落蕊(ruǐ) 敛裾 (jū ) 蓊蓊郁郁(wěng)
B. 袅娜(nà) 点缀(zhuì) 变徵( zhǐ) 匪我愆(qiān)期
C. 纤细 (qiān ) 罹难(lí) 葳蕤(wēi ruí) 绕树三匝(zhā)
D.侘傺(chà) 芙蓉(fū) 伶俜 (pīng) 将子无怒(qi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 精悍 嬉笑 没精打彩
B.斑驳 渺茫 桑葚 蒙蒙细雨
C.厮杀 垝垣 芰荷 其黄而殒
D.婉然 瞌睡 噩梦 绿树成阴
3.下列加点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枉用相存          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谢”字,与例句“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中的“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5.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其日牛马嘶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⑦死生,昼夜事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⑦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给了两个女儿许许多多的钱,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时却不名一文。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主任对小李的即席发言十分赞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耐人深思。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 好。
C.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 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D.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 会。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⑤③①⑥②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④⑥②①③⑤ D.⑤④⑥②③①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诗。
B.《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行行重行行》即出于此。
C.《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抒情苍凉悲壮。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汉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 “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什么是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定义的是说明天、地、人常理的书叫“经”。所谓“经”就是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2005年5月底,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樊星和王化学从普遍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蓝棣之认为经典作品“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要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童庆炳提出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笔者认为,判断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学经典,应该考虑以下标准:恒久流传,艺术价值,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
首先,是恒久流传。能不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唐诗三百首》,不仅仅在当时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也是200多年来流行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对《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再比如《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多种刻本在民间流行,并且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唐吉诃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综上所述,能不能为各时代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其次,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有没有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是在作品中描绘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艺术价值的构成因素。一部《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典型的就有二三十个,这决定了《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空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是能否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部文字作品的内蕴极为丰富,哲理极为深刻,可供挖掘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构为经典。比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都能从《哈姆雷特》这部名剧中获得各自不同的收获,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选自《时代文学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0.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道理和不可磨灭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B.文学经典写出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C.文学经典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
D.文学经典的普遍性特点反应在作品能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学经典具备的。
C.《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文学经典必须是当时的读者所能接受的。
D.《唐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12.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衡量一部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是各个时代的众多读者都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B.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本身独特,使读者产生幻觉。
C.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是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创作时就想到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
三、(8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②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③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④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阃:外城之门;②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③上功:呈报功劳;④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辇过郎署 过:拜访
鄙人不知忌讳 鄙:见识少
皆自用飨士 飨:犒赏
用郭开谗,卒诛李牧 用:听从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余不忍为此态也
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同心而离居,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项伯杀人,臣活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莫知我哀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父家安在 大王来何操
D. 复以为云中守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面对匈奴为患,孝文帝希望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来辅佐自己,但冯唐认为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难以得到孝文皇帝的重用。
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而被责罚,冯唐认为皇帝刻薄寡恩。孝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派冯唐前去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职位。
冯唐的直言不讳令孝文帝很没有面子,盛怒之后的孝文帝还是虚心的向冯唐请教诸如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冯唐以对比的方式,以李牧前后不同的遭遇说明帝王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建立功勋和霸业。
第Ⅱ卷 (非选择题88分)
四、(18分)
17.翻译下面句子(6分)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3分)
②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3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19.根据原文内容填空(6分)
①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 。
④环顾望旧乡, 。
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五、(1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出奇才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人的思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
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败前秦告捷,但外患稍缓,内乱继起,这就是公元399年爆发的历时十二年、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孙恩、卢循大起义。义军与官军的长期战争,给劳动群众带来更大灾难。陶渊明的故乡江州浔阳是京都金陵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遭受战火的毁坏更为惨重。陶渊明的诗文中对这次战乱虽无直接描写,但触目惊心,他的悲观、避世的情绪,他的桃花源理想,都因此油然而生。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更是令一切有识之士失望、厌倦。陶渊明一度在桓玄手下为吏,后又入刘裕幕府中任镇军参军,亲睹了一帮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犯上作乱的一幕幕,其心中那种不齿而无奈,渴盼远离尘嚣的情绪可想而知。
陶渊明是在数番入仕过程中认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在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实现的。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归田。这既是一种消极退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是无力回天的情形下做出的明智抉择。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那时还是能够有所为的,而陶渊明非退避不得免祸消灾,非隐居不能独善其身,以其才,以其情,以其时,他实在是除了吟诗作赋,再也不能别有所为了,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
(摘编自龚斌《中华名人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陶渊明旷群脱俗,率真任情的做法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也是他成为“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的一方面原因。
B.陶渊明一生,曾几度出仕,最后下决心归田,虽消极退避,但也是无奈中的明智抉择,既保全了性命,又远离了他所不齿的时代得以独善其身。
C.“外患内乱使人们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展其才志了”。但外患内乱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对文学家或哲学家或许是大幸。
D.陶渊明报国无门,建功无望,终于选择了田园,由此,他曾经“猛志逸四海”,“抚剑独行游”的理想壮志也就不复存在了。
E.文章的后半部分却着重写晋宋时代大分裂、大混乱的外患内乱,照应了本文的题目“乱世出奇才”,从而突出了陶渊明的“奇才”。
文中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结合原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请简要分析其“条件”。(4分)
(4)在动荡不堪的时代,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呢,还是像孔子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 对此你赞成哪种看法呢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4分)
瑞典皇家学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略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的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5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
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2011-2012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文科)(2011、11、11)
一 、选择题
1-5 ACCDD 6-10 BCCAC 11-15 BCAAB 16-20 ADDBA
21-25 ADDBD 26-30 CBADA
二、非选择题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6分)
32.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坚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9分)
33.(1)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汽车、住房、旅游等消费比重的上升会带动家庭轿车制造、建筑、交通等产业以及围绕这些产业的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就业渠道。(5分)
(2)居民消费内容的变化会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变化和发展的消费需求。(5分)
34.(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下岗人员亟待提高自身素质;一部分劳动者不愿意从事服务性行业工作,说明劳动者就业观念亟待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6分)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③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择业的环境;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扩大就业提供保障;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9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 理 试 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1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不全得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很慢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可以不选参考系
C.(n-1)s末就是指第ns初
D.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就是路程
2.关于速度、加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始终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始终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3.乒乓球以的速度飞来,运动员用球拍把它以的速度反向击回,击球时间为,设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乒乓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A. B. C. D.
4.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5.如图物体受到一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拉力F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为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向上偏左 D.向上偏右
6.如图所示,一个金属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球上有两根细绳A、B悬于水平天花板,B绳处于竖直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小球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
B.金属小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C.金属小球一定受到2个力的作用
D.金属小球可能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7.某汽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与经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2:3 B.4:5
C.7:8 D.21:25
8. 如图所示,用AO、BO两根细线吊着一个重物P,AO与天花板的夹角θ保持不变,用手拉着BO线由水平逆时针的方向逐渐转向竖直向上的方向,在此过程中, BO和AO中张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都逐渐变大
B.都逐渐变小
C.BO中张力逐渐变大,AO中张力逐渐变小
D.BO中张力先变小后变大,AO中张力逐渐减小到零
9.一辆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位移大小相等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速度变化大小相等
D.加速度大小相等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3m,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11.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质量均为m,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A、B两球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在小球A上,此时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力F的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
A.0 B.mg
C. D.
12.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如图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B上施加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匀速运动,则A对桌面的动摩擦因数跟斜面倾角的关系为
A. B.
C. D. 与无关
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记录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如图所示。
(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应接 电源 (填交流或直流),打点周期为 。当开始实验时,应先 (填释放小车或接通电源)
(2)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可以求出 ,加速度 m/s2。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14至16题每题8分,17题、18题各9分,19题10分,共计5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8分)一名攀岩运动员在登上陡峭的峰顶时不小心碰落一块石头,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山峰足够高,则经历2s,它落下多少距离?第2 s末的速度多大?(g取10 m/s2)
15.(8分)重8N的球体,用一长度等于球半径的轻绳悬挂在竖直墙上O点。球与墙的接触面光滑,球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轻绳对球的拉力T与墙对球的支持力FN各为多大?
16.(8分)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7.5N,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θ=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7. (9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8. (9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且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轻绳两端固定系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间的夹角为.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滑动
19.(10分)在一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满载的货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同时有一辆轿车在车后正以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因大雾能见度低,轿车在距货车时才发现前方同向行驶的货车,此时轿车司机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如果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由于路面比较湿滑,轿车将要滑行才能停止。(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轿车在刹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货车若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不相撞,求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2)中若两车能相撞,为避免相撞,轿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使货车接收到信号立即加速前进(不考虑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则货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参考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不全得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D C C A C D D BC A C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13.交流;;接通电源。(2)
14. 解析:经历1 s石头下落的距离为:
h1=gt=×10×22 m=20 m
石头在第1 s末的速度为:
v1=gt1=10×2 m/s=20 m/s.
15..
16. 0.25
17. (9分) 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物体B对其压力 FN 2=GB=20N,地面对A的支持力 FN 1=GA+ GB =60N,因此A受B的滑动摩擦力 Ff 2=FN 2=20,A受地面的摩擦力 Ff 1=FN 1 =60,
又由题意得:F= Ff 1+ Ff 2=60+20=80,F= 32N,
代入即可得到=0.4
18.(9分) 答案
19. 20.解:
(1)
(2)若刚好相撞,则应在时,
所以相撞
(3)刚好避免交通事故,应有
解得: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A
B
O
θ
P
v/m s-1
O 1 2 3 t/s
5
O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CDBCC DADBA DB
二、13. 14.1或2 15.2个 16.
三、17.或
(1)若则
(2)若则
18.(1)由韦达定理,
(2)
的取值范围为
19.(1) 而
(2)则
20.
21、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1)函数f(x)有意义
≠0

解得-1∴函数定义域为
{x|-1(2)函数f(x)为奇函数,
f(-x)=
1-10g21+x
+l
f(r)
又由(1)可知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
称,∴∵f(x)为奇函数;
(3)设0又x1x2>0,x2-x1>0
>0

1+x1_1+x=2(x1-x2)-,
2
)(1
1-x1>0,1-x2>0,x1-x2<0,
1+
1+x
x11-x2
.lOg2
∠log21-x2
1
1+x2

1
由①②,得f(x1)-f(x2)=(
)
1+
o只
)>0
∴f(x)在(0,1)内为减函数;
又f(x)>f(),则使f(x)>f()
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0解:(I)当m=1时,f(x)
2
1+21+2
x<0,0<23<1
f(x)∈(0,1),满足f(x)}≤1.
f(x)在(-∞,0)上为有界函数
(Ⅱ)若f(x)在[0,1]上是以3为上界的函数,
则有f(x)l≤3在[0,1]上恒成立
3≤f(x)≤3,即-3≤
1+m·2*3,
-m·2x
m·2x2+2
1+m·2
3≤0,
化简得
1+m·2
2
1+m2x+3=0.
m·2x1
1+m·2x≌0,

2

1
上面不等式组对一切x∈[0,1]都成立,
故取
m<-1或m≥-4,
m≤-2或m≥
≤-2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