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科学寒假班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同步 课题 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杠杆的定义 2.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会作图 3.理解应用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重难点 1.杠杆及其五要素(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高;题型:选择、作图、实验) 2.杠杆平衡条件(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高;题型:计算)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梳理 30分钟 2 例题解析 20分钟 3 随堂检测 30分钟 4 师生总结 10分钟 5 课后作业 30分钟 126174572390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 -10160087630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力 (1)力是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另一个是_________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符号和单位: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温馨提示: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醒】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_____。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__________。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__________标出力的大小。 【答案】 (1)物体对物体;施力;受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牛顿;牛;N 发生形变;运动状态 (1)大小方向作用点;(2)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方向;作用点;越长;单位 2. 弹力 (1)弹性和塑性:直尺、橡皮筋、撑竿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_。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 (2)弹力: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温馨提醒】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3. 弹簧测力计 (1)测量______________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____。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应该在它的最大测量值之内。并认清它的___________。 B. 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C.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答案】2.弹性,塑性,弹性形变;3.力的大小,越长,量程,分度值 4. (1)重力:由于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物体的重力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g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___。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N/kg。 (3)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的。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上。 【温馨提醒】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答案】地球的吸引,G,G=mg,牛每千克,N/kg,9.8N/kg,竖直向下,几何中心 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_________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温馨提醒】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答案】不需要,阻力,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6.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个力消失后,另一个力可存在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相等,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_____________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___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______。 (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方法:__________,如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手上涂防滑粉等;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如汽车刹车等。 2)减小摩擦的方法:____________,如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冰壶运动中刷冰等;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机器转动部分的滚动轴承等;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_________;如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等。 【答案】阻碍相对运动;所受压力,越大,接触面粗糙,越大;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隔开 -14605-6985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 力的作用效果 【例1】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跳高场上,运动员“腾空而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知识点二:惯性的理解与应用 【例2】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与锤头同时停止运动 B. 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比锤柄先停止运动 C. 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大越容易套紧 D. 这利用了锤柄的惯性,锤柄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 【答案】C 【例3】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C 知识点三: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例4】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运动,下列操作能使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的是( ) A. 增大木块的拉力 B. 改变木块运动方向 C. 在木块上加砝码 D. 使木块的速度增大 【答案】C 【例5】下列设计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B. 矿泉水瓶盖上刻有花纹 C. 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D. 黑板擦使用粗纤维做擦面 【答案】C 49339505143500知识点四:力学作图 【例6】如图 3 所示,圆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请画出球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五:实验强化 【例7】小明利用如图 7 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 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 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 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重,支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 9 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答案】匀速直线,乙,直线 -71755186690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答案】相互的,运动状态 2.、图 15 是商场里常用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图16记录了小强乘坐电梯的 s-t 图像。则他搭乘垂直电梯受到的支持力______搭乘自动扶梯受到的支持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 3、如图 17 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 A、B 叠放在水平面上,在 20 N 的水平力 F1 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若将 A、B 物块按图 18 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2 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 F2 = _________N。 【答案】0,20 4、 “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 人 B. 卵 C. 石 D. 手 【答案】C 5、如图 20 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答案】D 6、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而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 C. 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受力面积有关 【答案】C 7、下列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 牛顿第一定律是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想象的 C.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 D. 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没有惯性 【答案】C 8、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B. 苹果熟了,从树上落向地面 C. 掷出去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D. 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将水抖掉 【答案】B 9、图 21 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顶出去的球在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 D. 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答案】A 10、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其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答案】B -6223057785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10922047625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同时他感觉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答案】运动状态,相互 2、小华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华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_________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运动,脚,上身,惯性 小明用 10 N 的水平推力推重为 30 N 的物体,该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若水平推力增大到 15 N 时,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推力增大至 20 N ,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答案】10,15 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 10 s ,写出一条可能发生的情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板上的字消失 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块 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B 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已成功登陆月球,月球车在月球表面附近受到的重力仅为地球表面的1/6,月球车的质量约为 120 kg ,则它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 ) ( g 取 10 N/kg ) A. 120 N B. 20 N C. 200 N D. 1 200 N 【答案】 C 7、一颗子弹竖直向上飞行的过程中,其惯性(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变大 D. 不变 【答案】D 8、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 溜冰鞋底装有滑轮 B. 运动员上杠前往手上涂防滑粉 C. 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 气垫船行驶时船体与水面脱离 【答案】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则苹果受力是不平衡的 B. 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手对水桶的作用力大于水桶对手的作用力 C.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 用大小不变的力 F 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 m 的钩码, F 可能等于 mg 【答案】A 10、用如图 36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如图 36 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________表面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3)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出:当物体所受的阻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为此,某同学认为:“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他的观点正确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中采用了理想实验法,下列实验中也采用了此方法的 是( ) A. 利用真空罩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B. 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C.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不是,毛巾,不正确,如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变,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和汽车牵引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